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事关银行经营效益的优劣,在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日渐深化、企业改革全面推行的情况下,加强银行的信贷管理、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极为重要。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银行贷款余额大幅度上升。同时,不良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不断扩大,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呈下降趋势。催收贷款、逾期贷款的数额和比例越来越大,挂帐利息与日俱增,虽然几年来我们经常强调"优化增量、盘活存量",而其实则存量并没有盘活,增量也没有优化。银行长期以来形成的经营包袱越背越重,信贷资金的机动力量严重不足,高风险贷款居高不下,信贷资产结构远远不能满足商业银行对信贷资产安全性、灵活性、机动性的严格要求。产生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银行信贷资金营运总量效益与增量效益、银行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大滑坡,不仅困扰着银行广大经营管理者,也严重阻碍着我国经济的向前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对信贷效益现状、症结及对策作些探析。一、当前银行信贷资金营运情况近几年银行信贷效益一直不佳,信贷资产质量连年下降、今年势态发展愈加严重。1、信贷资金超常增长,流向异常。自从1983年银行统管企业流动资金以来,到1991年,在企业流动资金增加总量中,银行资金增加1.15万亿元,增速为45%,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增加220亿元,增速仅为17%;而今,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3.
信贷资产是我国银行的主要盈利资产,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银行的经营效益和财务状况。当前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差,不良贷款占比大,严重制约我国银行业务的发展,本文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措施,以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4.
实施“三个一工程”搞活沉淀呆滞贷款吕素华当前,银行低质量贷款所占比例过高是信贷资产质量中的突出问题,它给银行的正常经营和业务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成为向银行商业化转轨的巨大障碍、它不仅直接造成银行经营亏损,也削弱了银行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因此,盘活...  相似文献   

5.
信贷资产风险的形成有其历史根源,要在短期内转化并非易事,但不转化势必影响基层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轨。因此,防范和转化成为信贷资产保全的两个重要环节,也是银行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一、需要澄清和解决的几个问题─—关于存款适度的问题。对于银行来说,存款始终是赖以生存的基础,这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基层银行,由于片面理解存款的作用,而又不注重存款的经营,造成其存款越多而包袱越重。这是因为,若投资环境与企业经营环境不尽如人意,一些银行连正常的贷款利息都不可能收回,那么存款越多,只会增加…  相似文献   

6.
当前一部分企业长期亏损,占用银行贷款、拖欠利息,导致银行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存量不活。怎样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呢?济南市工商银行的做法,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借鉴。 有“望”才能“输血” 济南市工商银行鉴于长期与企业形成的“唇齿相依”的关系,提出“救企业、保自己”的信贷工作指导思想。他们拿出部分资金帮助企业“脱  相似文献   

7.
贷款质量低下,是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统计资料表明,当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约占其总额的20%,大体上在8000亿元左右。另据统计,在现有银行贷款中,20%本息收不回,30%只能收息不能收本,有问题的贷款占总额的50%左右。以上统计虽然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我国银行贷款中,质量低下的问题非常突出,如不尽快解决,将会影响银行自身的运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对我国银行贷款质量低下成因的考察(一)来自银行方面的成因1、银行经营不能自主。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因盲目追求…  相似文献   

8.
魏云发 《政策》2002,(12):51-52
信用是企业的经济护照,失去信用就失去了经济活动的基础。前些年,赤壁市水泥总厂由于连年经营亏损,长期拖欠银行债务,流动资金短缺,企业上了银行“黑名单”,一度贷款无门、筹资无路,濒临倒闭的边缘,饱尝了失信的苦果。 近几年来,厂领导一班人认真汲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债务重组是优化资本结构、搞活企业的有效手段我国企业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特殊的发展背景。从总体上分析,主要是由于资金分配通过银行的国家集中控制、投资行为的政府化及投资项目资本金缺位综合作用的结果。企业靠银行贷款起家,银行“奉命”贷款,长期以来形成国家拿钱、  相似文献   

10.
<正>近三年,小微企业通过银行渠道融资成本整体呈下降态势,但综合成本较高、融资渠道单一、非银行信息运用不足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小微企业融资呈现出新特点:一是银行信贷对小微企业支持的覆盖面稳步提升,但受贷款审核和风控要求的客观限制,持续经营一段时间后的企业更易获得贷款支持。二是银行贷款是成本最低的融资渠道,且贷款综合  相似文献   

11.
涂山峰 《政策》2003,(8):21-21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个普遍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和部门应积极发挥信息传递、互换和沟:通作用,帮助银行全面掌握企业各方面情况,实现企业、银行、政府三方共赢的局面。 从中小企业角度看,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有:资产规模较小,没有贷款的抵押物;企业管理欠规范,特别是财务管理水平低;经营规模小,现金流量不大;在金融机构中还未建立起足够的信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纷繁复杂,银行非正常贷款也呈增加的趋势,大大削弱了银行资金的可用能力。因此,有必要对银行资产安全问题进行探讨。一、企业转制中银行信贷资产不保全的原因(一)从企业转制改革的形式和内容来看,不保全银行资产具有必然性。1、对现有企业实行分立式机制转换。就是在不改变公有产权的情况下,企业由一个法人变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法人,实质上只把企业产权从形态上分散,形成一制多企,并没改变转制前企业产权主体缺位问题。2、对现有企业实行股份改造或机制转换。就是把公有产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连续发生的“问题富豪”案件,无不与银行信贷密切相关。这些相关案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当前中国银行业信贷管理存在严重缺陷。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周正毅事件及由此引发的中行高管层震动,可以说是当前中国银行业信贷管理缺陷的一次“完美风暴”的有力体现——各家商业银行都大力宣扬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准的内部风险管理,而周正毅似乎轻而易举地就突破了这些限制。周正毅事件说明,我国银行业信贷管理还存在不少缺陷,致使银行经营状况和信贷资产质量问题积重难返。注重银行信贷管理,加强银行信贷风险,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抓大放小”改革与银行信贷资产保全王志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抓大放小”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大举措。银行作为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对支持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银行也只有依托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才能有效地保全信贷...  相似文献   

15.
“有借有还,到期归还;有贷无证,再贷必难”,是信贷资金的基本特征。但在当前新旧金融机制转换时期,由于银行体制改革滞后,企业经营机制上的弊端及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等诸种因素的影响,企业逃贷避贷现象日趋严重,银行贷款回收率越来越低。贷款信誉问题已成为制约和阻碍经济良性运行的一大症结,信贷信贷:敢问“信”在何方? 逃避还贷众生相 时下,无论国有企业,还是集体、股份合作或个体企业,无论大中型企业,还是小企业,逃避还贷的现象都十分普遍,并且逃避还贷手段花样繁多。 镜头一,大船搁浅小船逃,借贷有头还无主。为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1、明确商业银行的企业属性,建立银企伙伴关系。商业银行是企业,这在商品经济社会应当是常识。但在实践中旧习惯的惰性仍起作用,政府可以指派银行贷款清理“三角债”,贷款给企业交税,企业可以拖欠大批贷款不还,等等。这就模糊了银行是企业的属性。不承认商业银行是企业,不尊重商业银行的企业利益,不维护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就不会有平等的、合理的、和谐的银企关系。作为政府,应象爱护国有工商企业一样爱护国有金融企业;国有工商企业,既然在经营中离不开银行支持,就更应当注意尊重、维护银行的权益,信守与银行签立的合同、…  相似文献   

17.
(一)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逐渐滑坡,有些基层行甚至出现严重亏损,这不能不引起金融界的高度重视。出现这种现象,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偿还贷款本息不力。一是企业整体效益欠佳,大量的工商企业亏损严重,不仅给银行造成过多的逾期、呆滞和呆帐贷款,而且使银行的应收未收利息直线上升,加之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包括应收而未收的利息收入都要向国家缴纳5%营业税,使银行的“虚收”不可避免存在超前分配而加大财务风险。二是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时时被打乱,一些企业利用多头开户逃避银行债务,有的企业甚至借转制之机“悬空”银行贷款。“金蝉脱壳”甩掉银行债权,使银企之间正常的信用关系发生危机。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  相似文献   

18.
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王世刚贷款是银行最主要的资产,其风险程度直接影响到银行经营好坏,仍至影响到银行能否生存。因此,加强贷款管理,防范贷款风险,千方百计地减少贷款损失是银行经营中最主要工作之一。多年来,银行在防范贷款风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  相似文献   

19.
在商品经济社会,银行与企业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但是我国目前经济生活中一个突出的矛盾是: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并没有朝着共生共荣的方向发展,由于企业转制过程中一些不规范行为,使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受到很大威胁。因此,减轻银企负担,理顺银企关系,建立一个相互依赖、互相渗透、互相支持、互相监督的新型银行企业关系,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一、当前银行企业关系的现状及原因目前,我国的银行企业关系,特别是专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企业过分依赖银行,悬空银行贷款,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信贷过度集中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金融问题,它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源的配置效率。本文试图在Stiglitz和Weiss的S-W模型基础上,通过对企业的简单分类来分析信贷配给和信贷过度共存的产生。当信贷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时,银行可能依据某些简单、容易获取且与贷款归还密切相关的因素对企业进行分类,以此指导信贷分配。由于企业自身条件不同、企业策略性行为和银行间恶性竞争,导致银行信贷资源的过度集中,使得信贷配给和信贷过度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