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彝族撒尼人     
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早在公元2世纪,滇池一带就是彝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公元3世纪,逐渐扩展到了滇东北、滇南、贵州、广西一带,与其他族群杂居融合,形成了众多的支系,其中,居住在云南石林、丘北一带的彝族多为撒尼人。撒尼人非常崇尚老虎,在撒尼语里“罗”是虎,“倮”是龙,因此也自称为“罗倮”,意思是像龙和虎一样勇猛而不可战胜。  相似文献   

2.
一哈尼族是个有众多节日的民族。其中重大的节日就有十月年、六月年、正月年、祭龙节、尝新节、“里玛主”节等。哈尼族绝大部分居住在云南南部红河下游与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由于山区造成的差异,方言土语的不同,支系的繁多,就使得各支系过节的时间、形式和内容乃至节日本身都不尽相同。但是,一些重大的节日是基本相同的,“六月年”就是这样一个节日。哈尼族的“六月年”,云南红河地区称“苦扎扎”节,是该民族一年一度重要的传  相似文献   

3.
当你进入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所辖的漠沙坝、戛洒坝时,一定会被那奇妙的傣族支系花腰傣人的歌声所吸引。生活在芳草萋萋的哀牢山下、红河岸边的傣族支系———新平县花腰傣人,据2001年末统计有人口41020人。花腰傣人能歌善唱。他们的歌唱形式主要有独唱、对歌、赛歌等。其唱法有“说络”(放声歌唱)、“唤哈”(吟唱)和“哎滚歹”(唱挽歌)。歌唱的内容有古老的叙事长诗、生产生活习俗歌、婚姻爱情组歌和即兴而歌。歌唱,是花腰傣人最为喜爱的娱乐活动。他们上山放牧、割草、砍柴要唱;下田劳作、田头地尾小憩也要唱;夜幕降临后他们来到寨脚万年青…  相似文献   

4.
说起仆拉人及仆拉人的苦辣白酒,许多人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仆拉,也称“仆族”,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仆拉”或“仆族”是民族他称,也是对慕挤、阿普、腊哈、车补4个支系的统称。习惯上,仆拉人的4个支系都称自己为“慕挤”或者“慕挤跋”,  相似文献   

5.
没有天生的﹃罪犯坯子○闵良臣常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说的是遗传,虽然未必全是事实,然大家似乎都信。可“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又作何解?过去偶尔也有些不明白,有的家庭,不论爹娘,还是兄弟姊妹,都很本分,唯有其中一个孩子却成了罪犯。还...  相似文献   

6.
<正>正月十五,羊年元宵,广西南宁宾阳县的炮龙和彩凤在台湾台南盐水的街头登场。这是宾阳炮龙连续第三年参加盐水元宵蜂炮活动,并首次携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甘棠彩凤,与炮龙一起为台南民众送上"龙凤呈祥"的新春祝福。当日下午,"龙凤呈祥"正式亮相台南盐水,炮龙、彩凤参加盐水区踩街巡游,盐水民众及各地游客奔走街头一睹风彩。三度来台的炮龙由宾阳县炮龙协会组织民间扎龙艺人精  相似文献   

7.
藏族的龙     
藏族的龙有两种,一种叫“祝”,一种叫“鲁”。“祝”是一种动物龙,从不以人神的面目出现,或以具人格的面目出现,形状与汉族的龙相仿,多为绿鬃青鳞,一般被称为“玉祝”,即“玉龙”或“绿松石龙”,在神话传说及宗教画中常作神灵的座骑。这种龙主要与雷电相关,被认为住在天上的云里,它发出的声音是雷声,吐出的舌头是闪电,为雷电龙(藏族十二生肖中的龙即为此种龙)。“鲁”则是具人格的龙,也就是人们一般所说的龙神。这是藏族苯教的一种重要神灵,在苯教的天上、中空、地下或水下三界空间划分中,龙被视为下界的主宰,即从地面到地…  相似文献   

8.
<正>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世界上拥有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共有5个支系,分别是茶山瑶、山子瑶、花蓝瑶、盘瑶和坳瑶。这5个支系因其源流、信仰、习俗、语言、文化和服饰的不同,形成了五彩缤纷的瑶族风情,有着纯朴的民风和奇特的民俗。距县城20公里的金秀镇六段民俗旅游村,是茶山瑶聚居的瑶寨。寨中民居修建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房屋保存完好,依山傍水,一条巷道穿寨而过,60多户瑶家分居于巷道两侧,建筑以青砖碧瓦吊脚楼为主,雕龙刻凤,制作工艺精美,古色古香,是体验瑶族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彝族支系较多,不同的彝族支系形成不同的彝族自称、彝语方言或土语,而不同的自称产生了不同的彝语氏族地名.本文认为彝语氏族地名的由来与彝族自称或亚自称产生的根缘有着密切的关联,不同的彝族自称是彝语氏族地名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在彝族社会生活中所崇重的祭祖大典ne55mu21(耐姆)分支习俗是造成彝族支系繁多、自称繁杂及其彝语氏族地名众多的最主要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存在支系较多,民族表现最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特点,其中之一就是瑶族。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金秀瑶族因其源流、信仰、语言习俗、文化服饰各有不同而分为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和盘瑶五大瑶族支系,各支系瑶族民俗风情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11.
“十·一”我的哨位在天安门广场郑勇10月1日下午3时,我们50名从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抽调的警官到达了天安门广场上的指定位置、很幸运,我这个参公安工作不到3个月的“准”警官赶上了这样重大的活动。我们的任务是负责警戒广场中央的大喷泉和它两侧的龙、凤吉祥物...  相似文献   

12.
龙与间谍     
2000年适逢“龙年”。古代传说中的“龙”是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古老的东方有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这段歌词道出了‘咙”与中国的血脉联系。中国的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就不知龙与间谍还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龙”与水有关。在《周易》中,龙含有潜藏、无形的意义,这与间谍活动所特有的“地下”、“隐蔽”、“无形”等特征相符。接推算,1928年是“龙年”,中国现代隐蔽斗争的起源恰巧“与龙同年”。在中国革命史上中共中央“特科”与国民党“中统”、“军统”两大特工势力对阵于中国长江的“龙头”——上海,背…  相似文献   

13.
据史书记载,德昂族妇女"藤蔑缠腰,红缯布裹髻,出其余垂后为饰"。至今这一习俗在德昂族妇女中仍然是一脉相承。德昂族妇女不同支系装束各有显著特点,即使是同一支系,由于迁徙等原因,其服饰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红德昂和花德昂妇女剃发,  相似文献   

14.
李月英 《今日民族》2007,(12):30-34
百越即古代越族,是我国古代长江以南最大的一个族群,因支系众多,战国末年又称为百越。百越民族各支系虽在文化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性,但总的说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群体有氐羌系统、百越系统、百濮系统。至秦汉时期,氐羌系统中分化出了叟、昆明、(?)、摩沙、巴、蜀、邛、哀牢、滇等民族群体,这些民族群体后来逐渐繁衍分化成今天的藏缅语族各兄弟民族。在考察龙文化与西南古代民族群体的关系时,我们发现,龙对西南古代民族群体的影响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西南古代各民族群体便兴起了崇龙之风。在此,仅就龙与西南古代氐羌系统的联系加以探讨。 一、龙与远古氏羌 氐羌是先秦时期活动于甘青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民族群体,甲骨文中有“羌方”、“伐羌方”、“往羌”、“羌妇”、“获羌”等名称见载。殷商时期,受商族所支配,如《诗经·商  相似文献   

16.
赏析     
张旭 《时事报告》2011,(11):48-49
拼爹时代 龙生龙,凤生凤,贵贱生来已注定?富家孩子留英美,官女发明“萝卜坑”。寒门子弟也有梦,无权无钱难成功。和谐社会讲平等,杜绝邪气与歪风。拼爹啃老难长久,竞争方能决输赢!  相似文献   

17.
在大姚县一带,只要是彝族聚居的地方,都有很多很多以核桃树为主的林果树,这些林果树,不论过去还是在现代,都成了彝族人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被称作“铁杆庄稼”、“摇钱树”。那么,最早的时候彝族为什么会想到栽树呢?树与彝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那时的彝族群众就有现代人的商品市场观念。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多方进行了考察,发现栽不栽树,栽什么树竟与彝族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彝族支系庞杂,宗教信仰较多,从滇东到滇西,古时候的彝族先民们对山、石、树、虎、龙等十分崇拜,好多地方都有“神林”、“神树”崇拜习俗,…  相似文献   

18.
排瑶是瑶族的一个重要支系,主要聚居在广东省北部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境内。整族而居,内聚力强是他们的显著特点。这其中,村落组织作为排瑶社会组织的重要方式对于该支系社会的稳定,团结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今就排瑶社会的村落组织进行较为深入的结构分析,主要拟从五个层次来探讨,即房、分支与姓氏、龙、排(瑶老制度)、联盟会议等。  相似文献   

19.
李毕 《今日民族》2013,(8):9-10
大理白族自治州彝族聚居区,有一种独特的曲艺形式叫"对歌",也称"唱调子"或"对调子"。对歌是彝族人民,特别是彝族青年男女最喜爱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在各级政府举办的广场文化活动中,都有山歌对唱节目。农闲时节,喜庆之日,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本村的歌场,用歌声抒发心声,用歌声寻找恋人。  相似文献   

20.
“东(兰)巴(马)凤(山)”,凝聚着沉重的历史;“东巴凤”,彰显着红七军故乡的英雄气概;东巴凤,牵扯着几代共产党人的殷殷情怀!在“东巴凤”革命老区采访的时候,总有一种精神感动我们,总有一股力量震撼我们!这种感动和震撼,既来自于建设的辉煌成就,更来自于日夜奋战在建设一线的共产党员们!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使“东巴凤”建设大会战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现场,成为演绎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红色热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