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是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课堂教学话语转换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本文主要研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话语系统的本质,话语系统转换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是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课堂教学话语转换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本文主要研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话语系统的本质,话语系统转换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按照这一思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核心是要保持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为更好地贯彻这一精神,从理论上弄清二者之间的关联,深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启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释,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可行的方法和路径,这对促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推进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止于至善"是儒家对道德修养的理想期许,在今天要对其发扬光大,需要找准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之处。因此,分析"止于至善"的出处和基本含义,促使其实现时代转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王琨 《世纪桥》2020,(6):41-43+96
"三三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以往苏维埃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设的一种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团结了根据地内各阶级、阶层的人民,调节了各抗日阶级之间的利益,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中国协商式民主政治的初步形态。"三三制"作为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成功实践,其提出和践行过程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仍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哥达纲领》的“国家帮助”论调进行了批驳。指出:纲领中所提到的“自由国家”不过是一个缺乏社会历史根基的空泛概念;未提供任何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可资利用的条件;“铁的工资规律”与“废除工资制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言语矛盾;在劳动人民的监督下由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想法,取消了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构建中的主体地位。这一论调隐含着“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消磨无产阶级革命斗志”的拉萨尔主义的理论用意。马克思对这一论调的批判给我们的启示便是:在资产阶级掌权的国度,无产阶级要想实现自身解放,决不可寄希望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的“施舍”。  相似文献   

8.
“文明冲突论”以文化和文明为出发点,通过文化和文明差异分析国际冲突和战争,突出了文化、文明因素在国际局势中的作用。中国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崛起,世界的状况不言而喻会对中国崛起的成败产生影响。体会理解亨氏理论,对于中国谋求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中共党建史上一篇光辉的理论文献,并且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刘少奇关于共产党员自身修养的思想丰富而完善,对于今天的“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早就指出:“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这样广义的政治经济学尚有待于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86页、189页)这里所说的“广义”政治经济学究竟应怎样理解和解释呢?或者说,政治经济学分为“狭义政治经济学”和“广义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1.
任春峰  肖毓 《世纪桥》2008,(9):10-11
20世纪60年代的"四清"运动,客观上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又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后果。纵观正反两方面,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尤其在党的领导方式和作风建设上,为今天党的建设提供了启迪:其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与时俱进地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其二,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方法,搞好党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早在青年时代马克思就树立了为全人类献身的理想.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他对.人"认识的不断深化,"为人类献身"的思想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考察马克思对"人"的认识发展历程,以及与此有密切联系的"为人类献身"思想,对理解"以人为本"理念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艳华 《世纪桥》2003,(6):29-30
1957年,55万多知识分子被定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造成了极大的政治冤案。在“反右”运动后,“右派”们被流放到偏僻地区,接受野蛮改造造成惨痛的后果。今天,我们回首往事,总结经验,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引以为戒。 一、流放“改造” 当时对绝大多数的“右派”分子采取了下放到农村、农场、劳改队去“改造”的做法。因此,有的“右派”戏称自己为“流放”。 中央各部委的右派被流放到北大荒。殷毅在《回首残阳  相似文献   

14.
"2080法则"告诉人们:20%的人创造了80%的财富;20%的人靠脖子以上的地方赚钱,80%的人用脖子以下的地方赚钱;20%的人支配别人,80%的人受人支配.据科学家观察,在蚂蚁世界里,也存在"2080法则".不管蚁群数量的多少,在别的蚂蚁辛勤忙碌的时候,总有一批固定比例(约20%)的"懒"蚂蚁无所事事地四处闲逛.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深刻总结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成果,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特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新时期道德建设之本,不仅赋予中小学道德教育以新内容,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深刻启示。一、“八荣八耻”赋予德育的新内涵“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在本质上与公民道德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是相统一的。“八荣八耻”抓住了当前治理社会风气的要害,抓住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抓…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21世纪党和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从历史大转折和世界格局大变动的客观实际出发,结合时代的特点以及我们党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进行战略思考得出的精辟论断。“三个代表”不仅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而且对新时期党的教育工作及其他一切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教育战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理解好“三个代表”的含义,把握好“三个代表”的实质,体现好“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好“三个代表”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胥金普 《学习月刊》2012,(11):39-40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和副书记张昌尔。在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第17次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上提出:“要把监利县‘福娃模式’打造成全省龙头企业带动镇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同步发展的一面旗帜”;不久,湖北省委、省政府把监利县确定为全省10个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试验联系点之一。监利县委、县政府积极主动,顺势而为,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实现“五至七年大变化”的发展目标.抢抓“壮腰工程”机遇,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协调发展.强力推进监利由农业大县向_丁业大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中心城镇向中等城市跨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时值“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当重新翻开这段历史时,仍能激起我们的满腔爱国热忱。1915年,陈独秀高举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拉开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提出厂’科学救国”的IJ号,将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追求报进到了文化层次,虽最终未完成其历史使命,却给我们许多启示。本文试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史实结合当代中国的现状,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从”科学救国”到‘“科教兴国”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行I二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援地的变化。但不难看出,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中国面临着同“七_四”新文化运…  相似文献   

19.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论题开启了西方道德理性主义的先河.他认为美德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而实际上知识并不总是与美德相伴而行,而美德也并不总是和知识统一在一起.从对"美德即知识"的评析可得出两大启示:(一)从道德理性走向道德情感是道德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二)道德哲学应当涉及实践领域.因此,我国的道德建设必须从对传统道德的理性主义批判入手,充分认识情感在道德哲学中的意义,实现道德向自由情感的回归.在道德教育中不能把道德作为一种纯粹的知识加以传授和灌输,要让道德教育在实践中逐步丰富自己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自我道德需要,外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20.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论题开启了西方道德理性主义的先河。他认为美德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而实际上知识并不总是与美德相伴而行,而美德也并不总是和知识统一在一起。从对“美德即知识”的评析可得出两大启示:(1)从道德理性走向道德情感是道德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道德哲学应当涉及实践领域。因此,我国的道德建设必须从对传统道德的理性主义批判入手,充分认识情感在道德哲学中的意义,实现道德向情感的回归。在道德教育中不能把道德作为一种纯粹的知识加以传授和灌输,要让道德教育在实践中逐步丰富自己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自我道德需要,外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