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头号大汉奸汪精卫,在日本主子的扶持下,于1940年3月30日导演了一出伪中央政府还都南京的闹剧。为了附庸风雅,汪精卫授意手下的大小汉奸大肆撰写贺联、贺词。一时间伪中央政府的大礼堂里挂满了各种贺联、贺词。不用说,这些对联、贺词大都是阿谀奉承之作。 当时任南京警察厅长的申省三,为讨汪精卫的欢心,软硬兼施,强逼灵谷寺的主持和尚灵谷老人题写一副对联。灵谷老人年过古稀,懂诗文,善书法,热爱祖国,非常痛恨汪精卫  相似文献   

2.
1940年3月30日,中国头号大汉奸汪精卫在其日本主子的扶植下,导演了一出伪中央政府还都南京的闹剧。为了装点门面、附庸风雅,汪精卫事前授意手下的大小汉奸要多撰写和呈献一些贺联、贺词。于是乎,在伪中央政府的大礼堂里,一时间便挂满了为汪精卫  相似文献   

3.
讽贪官联     
《新长征》2007,(6)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微服私访至松江,正巧遇上当地知府请客。乾隆旁若无人,径直来到宴会大厅,大模大样地入座后就大吃二喝起来。知府听说来了个不速之客,如此傲慢无礼,十分恼怒,立刻出来见他。但见他狼吞虎咽、旁若无人,便强压怒火,决定先试一试他有无才学,然后再收拾他。知府走过来对乾隆说:"我有一个上联,请你对出下联后再吃好吗?"  相似文献   

4.
妙联讽贪官     
妙联讽贪官赵增民从古到今,人民群众对贪官污吏无不切齿痛恨。许多文人学士都以对联为武器,揭露其贪污受贿者的丑恶行径,表达怨愤厌恶之情。这些对联或嵌名,或拆字,讽刺辛辣,妙趣无穷。清朝雍正年间,工部侍郎顾祖镇出任顺天乡试主考,他与副主考戴瀚串通一气,大量...  相似文献   

5.
妙讽联弟     
《湘潮》1994,(1)
妙联讽弟欧阳秋曝(1893~1931),湖南隆回人。大革命时期担任过宝庆县督学和县农协执行委员长。他在六兄弟中排行第五,时人尊称为"牧五爷"。其弟欧阳昶是个锱铢必较的奸商,1925年冬在家乡办了个商店,店号"逢源裕"。开业那天,宾朋满座,欲请墨客写一...  相似文献   

6.
妙联讽贪官     
妙联讽贪官相传古代有一父母官,贪婪而残暴,百姓对他非常憎恨。为粉饰自己,除夕在衙门两边贴出一副春联:爱民若子,执法如山对联贴出后,即遭到百姓非议,有个书生闻之,在上下联后各续一句,变为: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为山乎!有个知府...  相似文献   

7.
妙联讽贪官     
在纽约市的海滩上,心理学家托马斯·莫里亚蒂做过一个关于阻止偷窃行为的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要观察旁观者会不会不顾个人安危去阻止身边的偷窃行为。  相似文献   

8.
妙联讽贪官     
封建时代,官场腐败,老百姓借助于对联这一艺术形式,对他们嘲讽揭露。有一贪官,常借做寿的名义搜刮民财,有人作联嘲之曰:  相似文献   

9.
梦绿 《世纪风采》2011,(11):30-35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我党宣传思想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他出身于诗书世家,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还擅长写诗。在浴血奋战的革命年代和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他经常结合宣传工作有感而发,写下不少诗歌。  相似文献   

10.
一个卖国巨奸的人生轨迹李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周佛海也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中共"一大"代表、蒋介石的马前卒、日本侵略者的走狗……最终戴着卖国巨奸的沉重镣铐,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这是周佛海权利欲薰心的极端个人主义膨胀为无止境的政治野心,一...  相似文献   

11.
1897年,周佛海生于湖南沅水之侧的沅陵东乡杨树井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小名福海。父亲早亡,靠寡母含辛茹苦地将其养育成人。在上中学的时候,他已颇为“留心政治”,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不安分的青年”。  相似文献   

12.
拆字讽贪官     
贿为何贪官受“贿”多?“有”“钱”能使鬼推磨。誓赌咒发“誓”假廉政,打“折”语“言”全无用。囚大“口”一张敢吃“人”,身陷“囚”笼方断魂。牢黄“牛”莫贪眼前“宝”,利令智昏入监“牢”。腐“府”中酒“肉”不胜数,如此官家能不“腐”?吞鲸“吞”蚕食欲无边,梦中张“口”要吃“天”!抓半是人“手”半是“爪”,“抓”钱是真“廉”是假。挪“手”中有“那”红印章,公“挪”私用好便当。分经管公财起歪心,“八”“刀”相向来瓜“分”。利挥“刀”向“禾”忙攫取,当心“利”刃伤自己。铐“金”钱“考”验难过关,镣“铐”加身始幡然。捞…  相似文献   

13.
拆字讽贪官     
老侯 《廉政瞭望》2004,(10):53-53
  相似文献   

14.
<正>1959年11月1日,元帅诗人陈毅回到阔别了36年的家乡——四川省乐至县视察。由于当时浮夸风劲吹,这个落后的山区县被"吹"成了全省的一面"红旗"。  相似文献   

15.
被鲁迅讥讽为“革命场中的一位小贩”的杨邨人,是个投机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1931年正当湘鄂西的斗争蓬勃发展的时候,杨钻到湘鄂西,接谢党哉的手主编湘鄂西苏维埃政府机关报《工农日报》。杨自诩为“作家”,不懂装懂,闹出了许多笑话。一次他在《工农日报》名词解释栏中竟将“苏维埃”解释为“苏维埃是在叫苏维埃的地方成立的,故称苏维埃”。时任《工农日报》社长的谢觉哉,看后忍俊不禁,问杨:“你这样解释,是在什么书上看的?”杨答:“是听人家说的。”谢觉哉讥讽道:“我还听人家说苏维埃是苏兆征同志的兄弟,你何以没有听到呀?”杨怅然语塞。杨听卫生员说洪湖疟疾猖獗,是蚊子传染的。  相似文献   

16.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编著的《毛泽东生活档案》一书这样写道:毛泽东本人,年仅16岁就出了乡关,将中国传统的“孝道”抛在了一边——他的父亲曾竭力要将他培训成一位商人,但他却始终未按此意愿行事。为此,父亲晚年心绪黯然,临终前,他伤心地自作挽联:决不料百年有一旬,哭慈母又哭严君,血泪虽枯恩莫报;最难堪七朝连七夕,念长男更念季子,儿曹未集去何匆!原来,毛父于1920年1月去世时,长子泽东尚在北京,季子泽覃也在长沙,唯次子泽民在身边,做父亲的怎能不心伤?这是一副形象生动逼真、感情浓郁异常的绝妙挽联。李敏之女、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外孙女孔东梅,…  相似文献   

17.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编著的<毛泽东生活档案>一书这样写道: 毛泽东本人,年仅16岁就出了乡关,将中国传统的"孝道"抛在了一边--他的父亲曾竭力要将他培训成一位商人,但他却始终未按此意愿行事.为此,父亲晚年心绪黯然,临终前,他伤心地自作挽联: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原名恩润,江西余江人,从1921年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曾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过《生活》、《大众生活》、《抗战》、《全民抗战》等进步刊物,是一位爱国的新闻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19.
自撰六言联     
《前线》2018,(12)
正~~  相似文献   

20.
一天,《聊斋》的作者蒲松龄和一位尚书同时被一位叫毕际的侍郎邀到家中做客。席间,尚书提议饮酒吟诗,要求三字同头,一字同旁,韵脚不限。毕际是东道主,先吟的当然是他,他看看坐在自己左右的蒲松龄和那位尚书,就巧妙地将宴席上的情景咏入诗中:场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会左右友,聊表寸心沽清酒。尚书是个贪官,平时目中无人,欺压百姓,他接着咏出一首。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缎调纱,若非朝廷官宦家,谁人能穿缎绸纱。其诗盛气凌人。蒲松龄沉思片刻,也高声吟出一首。三字同头哭骂咒,三字同旁狼狐狗,山野声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