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辉 《党史文苑》2005,4(12):33-36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也是一篇具有深邃忧患思想的光辉文献,是对中华民族居安思危、常怀忧患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面对纷纭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更好地学习研究和借鉴运用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忧患思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也是一篇具有深邃忧患思想的光辉文献,是对中华民族居安思危、常怀忧患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面对纷纭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更好地学习研究和借鉴运用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忧患思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一生充满忧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忧国、忧民、忧党,并为兴国、兴民、兴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忧患与自信的统一、忧患与改革的统一、忧患与实干的统一,是其执政忧患意识的基本特征。邓小平的执政忧患意识对我们今天加强执政党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是一位有“终身之忧”的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以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他的忧患意识主题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换。转换后,他的忧患意识主要表现为:忧国家的经济贫穷、科教落后和国防建设薄弱的忧国意识;忧人民的生活改善缓慢和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的忧民意识;忧执政党的建设本领不过硬、思想僵化和人才匮乏的忧党意识。其鲜明的特征就是:忧患与图强的统一;忧患与改革的统一;忧中国与忧天下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忧患意识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的忧患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忧患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对中华民族历史深刻反思,对中国国情正确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以及忧患与乐观相结合的特征。但是他们忧患意识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不同的,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和侧重点,以及忧患意识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忧患意识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的忧患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忧患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对中华民族历史深刻反思,对中国国情正确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以及忧患与乐观相结合的特征.但是他们忧患意识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不同的,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和侧重点,以及忧惠意识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忧患”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周易·系辞下》中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指周文王被殷纣王困在美里而演周易一事。周文王是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他推演的《厨易》也充满了忧患之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困厄,君子应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慎而自强,不怨天。不尤人,勇敢地去面对一切挫折。  相似文献   

8.
心理需求与满足的矛盾是忧患意识产生的根源.本文以大跃进和"文革"的发动为案例,分析毛泽东晚年在不同时期需求与满足的矛盾变化,从心理学角度阐述其忧患意识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忧患致远。习主席教导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这是具有深邃的历史洞见的。周文王被拘时,他忧国忧民,立志复国。为了预见未来、把握未来、赢得未来,他忍辱负重、殚精竭虑创制《易经》,最终如愿以偿。《易经》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忧患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底色。后世的仁入志士都强调“生于忧患”。忧患不是忧愁。忧患是清醒,是对未来的预见、思考和规划,是用未来昭示、引领当前,是对风险的规避,  相似文献   

10.
忧患意识是一种辩证思维和治国智慧,是对国家兴衰存亡内在规律的重要思考,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应确立科学的忧患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科学把握忧患的思维基点;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培养全局的理论视野,不断拓宽忧患视界;具备前瞻的战略眼光,找准忧患的正确指向。忧患意识不能只停留在观念里、感情上,而应向实践行为转化。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8,(4):16-17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忧患意识的思想。《周易》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明于忧患与故”,旨在使人认识忧患所在及忧患之因,这是关于忧患意识的最早表述。《周易·系辞》借孔子之语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有着深切的忧患意识。在忧国方面 ,是忧生产力不够发达、祖国尚未完全统一、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国防建设簿弱 ;在忧民方面 ,是忧贫和愚 ;在忧党方面 ,是忧脱离群众、治党不严、创新不足和领导人才素质不高。其鲜明特征是忧患与图强、忧患与创新以及忧中国与忧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的主要领导人,邓小平和江泽民一以贯之地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示激励着自己和全党全国人民。其忧患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包含丰富的内容。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清醒认识,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强烈责任感与警觉是其忧患意识形成的基本前提;忧国、忧民、忧党是其忧患意识的基本内涵;科学性、全面性、继承性是其忧患意识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一直强调,共产党人“要忧国、忧民、忧党啊!”这句话集中反映了邓小平的忧患意识。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为他那博大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所驱动。他站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高度,使忧患意识成为推动民族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忧国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7,(4):112-113
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积极的人在忧患中看到机会,消极的人则在机会中看到忧患。 3.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4.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逆境中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郝以宏 《世纪桥》2009,(11):95-96,150
从《诗经》开始,中国古典诗词中就流贯着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中国古诗词中的忧患意识可以分为三类,即忧国、忧民、忧人生。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对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古典诗词的作用,培养大学生成为具有忧患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居安思危 奋斗不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再次回顾和强调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的重要论述。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强调全党同志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江泽民同志的一个重要思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他多次强调过这一思想。纵观…  相似文献   

18.
麻秀荣 《世纪桥》2004,(6):11-15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志士仁人对社会历史命运、前途、发展的自觉关注的高尚情怀,是一种忧国忧民的社会意识,也是一种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思想意识。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繁重艰巨的改革开放任务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实际情况,表现出忧国忧民忧党的深刻忧患意  相似文献   

19.
关于改革的话题,我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大会讲、小会讲,逢会必讲;反复讲、经常讲,每天都讲。为什么要这样不厌其烦地讲呢?就是急,就是担心,也就是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忧患感。急的是很多问题已等不起、拖不得了,容不得半点犹疑、丝毫懈怠;担心的是思想认识一旦出现模糊甚至偏差,我们就会上负中央重托、下负群众期盼,就会输在新一轮改革的起跑线上,丧失宝贵的改革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杨胜群 《学习导报》2011,(19):38-3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上进的民族,总是具有一种忧患意识。没有忧患,就不可能进步。从而,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总不是沉湎安乐的文化,而是咀嚼忧患的文化。湖湘文化和湖湘人文精神之所以具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充盈着一个历经苦难、在苦斗中前行的民族所积淀和承传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