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来西亚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相近,文化传统相似,该国资产管理公司的有效运作较好地处理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问题,其成功经验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完善与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马来西亚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和处理不良资产的方法和成效,并就马来西亚资产管理公司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俄罗斯商业银行都面临着大量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为提高银行资产质量。两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两国在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处置措施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和差异,将二者进行比较,可对我国的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提出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机食品在开拓国外市场方面,应充分借鉴国外有机食品企业的经验和做法,与国外充分合作,建立从生产到流通环节与韩方的合作机制,利用韩方的技术、资本及熟悉韩国市场的优势和中方在基地、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互补。建立中韩双方三种合作模式,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断提高中国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的融资手段。亚洲最早的资产证券化在日本。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日本、韩国的资产证券化有所发展 ,其经验和教训可资借鉴。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在理论和实践上也已起步。今后 ,应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基础设施贷款等资产作为突破口 ,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韩国股指期货、期权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创新的内部发展机制是其成功发展的主要因素。韩国股指期货、期权市场的发展经验可为我国发展期货产品市场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资产健全性分类标准不仅是一家银行建立和完善资产风险管理约束机制的主要手段 ,更是衡量一个国家金融监管水平的重要标志。韩国的这次改革 ,是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痛苦的反省之下 ,由 IMF直接干预 ,根据国际惯例并结合韩国的国情的一项重要改革。对韩国金融机构今后加强自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化都有一定的影响。据有关人士评价 ,韩国的金融监管力度已超过亚洲金融大国日本的监管水平。研究韩国的做法 ,对我国的金融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深海油气资源的加速开发,巴西油气生产迎来拐点,未来有望跻身世界前六大产油国之列。面临严峻的能源形势,中国能源企业开拓巴西能源市场有利于缓解能源"瓶颈",实现进口多元化战略。在中拉整体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巴之间的能源合作具有极强的全球示范效应,有利于带动中拉产能对接,实现中拉关系的全面发展。中巴能源合作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原油贸易、市场参与、技术吸收和生物能源开发是两国合作的主要内容。在合作过程中,中国企业会遇到来自资源民族主义、文化制度差异、法律制度制约、党派博弈因素以及美国因素的干扰和挑战。为实现中巴能源合作的稳健发展,中国应采取积极主动的能源外交策略,在增进对巴西能源市场和社会认知的基础上,积极借鉴日本和韩国的介入经验,同时处理好中国、美国与巴西三边关系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韩国工业交通考察李文郢,刘锡洋中国东北区域发展合作研究考察团参加了在汉城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以后,顺访了韩国水源、蔚山、浦项、大田,考察了韩国的一些企业和交通设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韩国发展工业和交通的经验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产业结...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韩国经济技术合作在短短的几年里,已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技术合作的过程中,山东省作为中国最早对韩国开放,以及韩国对华投资的重点地区,以其合作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充分显示出双方以经济技术优势互补与平等互利为基础的发展潜力和合作前景。本文根据中国山东省与韩国经济技术优势互补基础的分析,讨论了双方经济技术的优势互补及产业选择,并提出推动双方经济技术合作与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韩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隽 《东北亚论坛》2007,16(3):102-106
韩国金融开放的初始条件与我国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对1996—2005年韩国的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进行度量,我们发现:1.东南亚金融危机对韩国的银行业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2.危机后经过重建的韩国银行业竞争程度明显下降,趋于垄断。韩国已经经历了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阶段,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正在开放的中国银行业认真借鉴。  相似文献   

11.
托盘是物流产业中最为基本的集装单元,在商品流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托盘标准的选用直接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发展。从商品贸易的角度来看,托盘标准是一种贸易技术壁垒,能够起到增进商品出口或者保护国内市场的作用。从日韩关注中国托盘标准的背景下,分析中、日、韩双边贸易格局和T11标准的应用广泛程度,发现日韩不仅是我国最大的进口国,而且是最大的逆差国之一,T11在日韩国内和国际上的应用范围也并不广泛。如果我国选用T11,开展中、日、韩托盘共用合作,会加剧我国对日韩的贸易逆差,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应该暂缓采纳T11标准,灵活运用托盘贸易技术壁垒来保护国内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争端分析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后 ,中、日、韩 3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领域进一步扩大 ,同时其贸易争端也与日俱增。尤其是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加剧。面对中、日、韩 3国农产品贸易形势的新变化 ,中国应当审时度势 ,加快农业技术引进 ,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并采取各种灵活的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 ,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韩流席卷中国大陆,赴韩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定量分析显示,韩国的影视产业对吸引中国潜在游客的贡献率最大。韩流直接影响着韩国旅游目的地形象,然而对游客的购买决策影响较弱。建议韩国旅游业通过"4S"策略整合韩流元素,打造"影视+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韩国出兵越南对其国家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参加越南战争对于韩国来说是一次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在与美国关于越南战争问题的讨价还价之中,韩国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美国战争补贴,还获得了企业开拓市场的机会,同时在政治上增强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和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砝码.因此,韩国出兵越南参加越南战争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一把利剑.  相似文献   

15.
韩国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及东北亚中心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韩国政府提出了东北亚中心战略,即充分利用韩国连接东北亚地区大陆和海洋的地理优势、经济优势,以韩国为中介、枢扭,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发展及合作。为此,韩国首先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经济结构,确保其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要积极推进东北亚经济合作和建立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促使东北亚地区建立起开放而活跃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韩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建立的 ,80年代养老金的覆盖范围得到扩大 ,9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韩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缴费制的社会保险方案 ,由国家承担最后担保的责任。韩国的国民养老金覆盖率明显高于中国 ;韩国老年人的社会经济保障收入来源是多渠道的 ,中国应该向多渠道的社会保障途径发展。但是 ,韩国养老基金的来源也受到了挑战 ,社会保障费用迅速上升给韩国的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社会保障正遭遇财政危机 ,这是我国需要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论政府权威在韩国摆脱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西方学者和国内学者把韩国迅速摆脱金融危机并恢复经济增长的原因归结为政府干预被削弱以及市场作用得以发挥的结果。其实,“政府权威”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韩国战后以来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而且还能解释韩国从金融危机中捷步脱身出来并迅速恢复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韩国疏美亲中现象剖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生 《东北亚论坛》2006,15(2):87-92
以2002年11月驻韩美军装甲车轧死两名女中学生事件为导火索,韩国国内出现了强烈的反美情绪,接着发生的蜡灯示威,引起“韩美同盟危机论”,形成强烈的以驻韩美军为中心的“反美舆论”。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飞速前进的中韩关系的发展,在韩国社会及政治外交领域出现了要求以中韩亲近替换韩美同盟的呼声。其原因主要有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国内政治的需求、驻韩美军调整问题、韩日关系的恶化以及中韩关系的崛起等五个方面。面对这种现象,我国应该审时度势稳妥推进。  相似文献   

19.
随着韩国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日、韩三国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的差距有所缩小。当前三国之间的国际分工仍留有“雁行模式”的痕迹,制造业在三国均占有主导地位,但制造业内部各部门的发展水平仍有差距,三国在对外贸易中表现出来的产业互补性仍然较强。而另一方面,韩国与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对日本形成了竞争,韩国在少数劳动密集型行业同中国也存在竞争,三国产业在原先以互补性为主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增强的竞争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张宏  丛静 《东北亚论坛》2006,15(2):43-48
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包括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国际直接投资、区域经济与地理区位等。中国与韩国的地缘优势及不断加强的区域经济合作为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开展打下了现实基础;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是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中韩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规模不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为顺利开展与韩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我国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实施规模经营战略、提高引进韩国FD I的档次、促进中韩间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