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潜伏》是以政党为正义的一方来确定"潜伏者"的合法性,那么《卧底》、《告密者》却是因政党作为压制和专制的组织而使得这些为党工作的"卧底"成为出卖灵魂的、猥琐的背叛者。  相似文献   

2.
“真没素质!”这是许多北京人对外地人常挂在嘴边的评价。那么北京人素质如何呢? 我,一个躲在北京屋檐下,低着头谋生计的外地人想告诉北京人:我非常希望从你们的言行中看到高素质的光芒,然而却不断地遭遇失望。 且看警察。你到我家来查暂住证,你常常不是敲门,轻轻地;而是擂门,重重地。你总不能温和地跟我说话,而是声音高八度地训话,以这种方式来显示你作为警察的威严。你可以打心底瞧不顺眼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9)
正如果说北京是一个"现实",上海是一种"可能",深圳是一组"概念",那么,广州就是一款"应用"(程序),一款创业时代平易近人的超级"应用"(程序)。广州,它是那座对中国人最充满善意、最平和的"一线城市"。但有人可能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广州正在被"一线城市集团"淘汰,一些机构的楼市报告中,已经开始堂而皇之地把广州归为"二线城市",和杭州放在一起。在这一轮房价狂飙中,广州的确"表  相似文献   

4.
主席日记     
<正>在工会主席们曾经写过的日记中,可以体味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看到他们的精神境界和人物性格。2015年5月21日星期四晴今天一整天我都是在紧张和兴奋中度过的。公司铜玉铁路项目部"大干120天暨创建工人先锋号劳动竞赛"活动终于如期拉开了帷幕。而且,不但局指挥部的陈书记来了,连局工会的王峰副主席也亲自从北京赶到项目上来参加了启动仪式,还作了重要讲话。听到他给予我们这次活动那么高的评价,我的心里砰砰地直打鼓。这是我  相似文献   

5.
黎光寿 《南风窗》2010,(11):35-37
<正>无论言辞多好,这种仅能容纳一张床的2平方米的"胶囊公寓",与城市超过半数的房屋空置相比,无疑是贫富分化的现实留给"穷二代"最形象的礼物。"胶囊公寓"撕开了北京房价飞涨背景下的繁荣面纱,让人看到了大都市背后庞大密集"蚁族"的生活。随着改革进入第二个30年,中国人的穷富分野也进入了第二代。他们依托前辈的物质基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26)
正这个世界确实已经变了,无论是全球范围内,还是中国的社会。无数东西正在潜伏、生长之中,也必将构成"未来的现实"。我们还无法去描述未来的面貌,但得做好心理准备。按照惯例,我们总是要回顾这一年来,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如何演化的,然后,再看一眼2017年,以及未来更长一段时间,社会又会变成什么。我们在尽力去让"过去-现在-未来"这样一个有规律的社会演化链条变得清晰些。但在今年我发现,要预测一下未来,真的需要想象力。活在娱乐中在本刊2015年第26期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正"老乡,牙膏在哪块呢?"一位操着河南口音的工人在超市货架上边找边问,"在毛巾边上,我来给你拿!""老板"非常麻利地找到了牙膏,这时收银台前已经有五六个工人在等着结账付款。这时常发生在超市里的情景,如今就发生在北京建工土木公司苏州地下空间项目的"工友超市"里。原来这是项目部工会创新服务农民工管理模式引进了一个综合服务区,包括一个面积为400平方米的连锁超市和水果店、理发店、洗衣店、小餐馆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2004年5月7日,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在伦敦《金融时报》上提出了"北京共识".5月11日,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全文发表了他撰写的题为《北京共识》的报告."北京共识"的提出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那么,"北京共识"讨论的背景是什么?其实质和意义是什么?中国学者对"北京共识"持有一种什么样的立场?对于其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此,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俞可平教授.  相似文献   

9.
供暖对于一个城市和局于其中的市民而言,有近乎"国计民生"的意义。从空中俯瞰北京,建筑物鳞次栉比,绵延无尽。在这个城市的地下,还有一个我们看不到的"北京":供热面积多达9000余万平方公尺,一个西起京西石景山、东到京郊高碑店的巨大的城市热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天灾带给人的情感是悲痛,那么人祸带给人的情感就是悲愤。在悲痛中,我们听到的是泪如江河的呜咽,而在悲愤中,我们看到的还有压抑不住的烈火。今年7月17日凌晨在广西南丹县发生的、因矿井透水导致数百矿工被封闭在地下的特大矿难,既是天灾,更是人祸。在悲痛之余,人们的愤怒不言而喻。尤其是对  相似文献   

11.
正"黑夜站立"运动蔓延至欧洲各国,甚至溢出欧洲,充分说明法国社会所潜伏的制度危机在西方社会具有普遍性。这场社会运动未来能够持续多久,又会朝向何方发展,是一个未知数。但是,作为一面透视镜,它赋予我们审视当代法国社会的独特视角,看到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时代所面临的困顿与危机。法国社会的未来走向会是我们观察当代世界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北京建工集团三建公司一名工地女总工、女项目经理,在以男人为天下的建筑业,袁梅像一株寒冬盛放的梅花一样坚韧,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近日,她获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女职工在建筑企业本就属于少数,女性总工、项目经理就更是凤毛麟角,袁梅就是其一。从1991年起任项目技术负责人开始,她参与了北京建工发展大厦工程、哈尔滨香格里拉酒店地下结构工程、宁波绿地中心工程等20余项工程,面积达百万平方米,主持的工程获得过"国家优质工程奖"以及数个"长城杯金奖"、全国首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等。仅在北京建工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有什么能够展示在中法战略靠 近中,一个中国本土企业遭遇的戏剧性场 景,那么一切可以从秋夜中的紫禁城音乐 会开始。 当雅尔用生硬的中文说到:"法国与中 国心心相印"时,二胡哀伤地响起,投射 到厚重城墙上的激光投影仿佛海水汹涌如 潮,恍若在述说一个民族的漫漫长路。让 雅尔紫禁城的音乐会,拉开了"法国文化 年"的中国幕布。 TCL集团总裁李东生,出现在塞满各 界名流的贵宾席上。乐声响起,李可以安 享片刻的心满意足。作为音乐会的主赞助 商之 ,李兴奋地看到TCL大屏幕彩电出 现在紫禁城这个极具象征意义之地,而"法  相似文献   

14.
曾经看到一个消息,说是北京女孩约3成要嫁给有房子的人,而且房子不能是按揭、需要长期还款的。出于中国人有家一定要有房的传统观念,这种想法“现实”了一点也比较正常。不过所谓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种想法多有不现实、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5.
李淳风 《南风窗》2014,(1):84-88
<正>一切似乎都是因缘际会,张鸣的人生经历、性格脾气、研究的领域与最近10年来的社会现实一对接,注定了他将成为一名"公知"。在一个凌厉萧索的北京冬日到达张鸣家,他很快拿出来一部单反相机,请教随行的摄影师一些技术问题。他那年轻貌美的妻子随后抱怨,张鸣摄影技术太差,把她拍得很矮,一米七的人,看上去像一米五。张鸣一听不干了,直直地往卧房里冲:来,你把照片都拿出来给人家看看,是不是真有这么差。妻子立刻站到房门里,紧紧把住,不让进。这是张鸣的小世界的缩影,一台电脑帮他接连外界,一个小家庭让他  相似文献   

16.
据悉,这幅事关未来五年北京职工发展的宏伟蓝图《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的出台,耗时10个月,历经了8次较大修改,凝聚着首都工会人的智慧和心血,代表着新时期首都服务型工会新模式的又一创新力作. 研读后可以看到,规划中回顾了"十一五"期间北京职工发展的状况,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职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部署了"十二五"时期北京职工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明确了促进北京职工发展的保障措施.可以说,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职工发展规划,它的出台是紧紧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体系"这条主线,立足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着重于体现创新社会管理,以实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与体面地劳动,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一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4,(9):17-17
<正>"舆论"是可以被伪造的。伪造方式分两种,一种是"伪造其存在",一种是"假装其不存在"。一般认为,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已经被传播机构有选择地加工,而我们误以为这就是"现实"。那么问一句,现存于中国的"两个舆论场"孰真孰假?谁能代表全部真实民意?很遗憾,都不能。网络舆论场亦充满了被伪造的舆论。最常见的是水军,他们用多个ID伪造多个人,用重复发声来伪造"同一种声音",用花巧的噱头伪造热点,甚  相似文献   

18.
石勇 《南风窗》2012,(26):62-63
一个理性缺乏的社会根源于人们并没有多少机会,作为权利主体参与实际的政治-社会进程,从中找到尊严。对于中国社会来说,2012年就像英国人类学家特纳一本书的书名那样,是一种"象征之林"。在时间的轨迹上,这一年是这样走过来的:以年初的"城镇化率"达51.27%象征着社会结构翻开历史性的一页开始,以年末十八大后人们看到了  相似文献   

19.
"特殊""厚重""发展""浪漫"——,北京老北大红楼前的一条街道,因1919年的五四运动从这里开始,被后人命名为"五四大街"。这条紧靠紫禁城、与《求是》(原《红旗》杂志)社毗邻,连接着中国美术馆的街道,为什么被注入了那么多"不能承受之重"的词汇来形容、定位?让我们走进它。  相似文献   

20.
<正>2004年,乔舒亚·库珀·雷默发表的《北京共识》研究报告开启了新世纪研究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热潮。十多年过去,认真梳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解读中国现实国情和引领未来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一、从中国模式到中国道路基于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研究传统的差异,国外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概括以"中国模式"为主;而国内学术界则经历了有无中国模式,用中国经验、中国特色、中国案例、中国道路来取代中国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