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近年来,中非关系的发展轨迹不仅最能体现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印记,而且未来中非关系的发展更是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最佳舞台。过去五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反映在对非外交上,就是用"真、实、亲、诚"理念及正确义利观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用"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推进合作共赢的中非南南合作伙伴关系。展望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对非外交,需要以更开阔的胸襟和更从容的气度,直面中非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从政治发展与经济合作两个方面谋篇布局。在政治发展上,凝聚政治共识,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在经济上,则需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另外,在工业化合作过程中应关注对非洲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以及创造就业机会;在中非金融合作过程中注重加强对非洲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覃爱玲 《南风窗》2014,(11):23-26
<正>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时,曾提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非提出的"461"框架被官方解读为对这一概念的"重要阐释和具体落实"。5月4日至11日,李克强总理出访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和肯尼亚等非洲四国,再一次将全世界的眼光聚集到中非关系上。从本世纪初以来的十多年间,以经贸为主的中非关系长足发展,至此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中国正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以及非洲经过十多年稳定发展形成的较好势头的基础上,中非经济合作的全面提升,势必对两地乃至世界都将产生巨  相似文献   

3.
德国大选整整一个月后,红黑两大政党握手言欢,大联盟政府以牺牲施罗德的方式成全了默克尔的女总理梦。除了总理及总理府总管,基民盟/基社盟还获得了重量级的内政、经济、国防部长职位;社民党则保有8席,包括副总理(兼任劳动部长)、外长、财长等关键位置。这样,社民党领袖明特菲林真正从幕后走向前台,在后施罗德时代继续主导德国的外交、财政和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4.
<正>此次德国大选默克尔虽然获胜,但两大执政党遭遇了严重的选民流失。德国另类选择党支持率则激增7.9%,成为战后首次进入德国联邦议院的民粹主义政党。社民党宣布不再参与组阁,成为最大反对党之后,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将面临异常艰难的组阁谈判。另外,德国目前内政、社会、外交方面的隐忧日显,默克尔第四任期充满挑战,德国和欧洲未来的稳定面临威胁。  相似文献   

5.
欧阳晨雨 《南风窗》2013,(20):74-76
一边是自己的声望日隆,一边是羽翼渐去、对手做大。作为德意志的掌舵人,默克尔渴望的不仅是一场个人选举的胜利,更需要为本党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和一针强心剂。9月22日大选迫近,德国全境的草坪、街牌以及其他公共场所早已展开一场海报大战。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贴出9000张大幅海报和约30万张小海报,展现"民众幸福色调",力挺默克尔角逐第三个总理任期。最大在野党社会民主党则采取了负面竞选的策略,海报多为嘲弄默克尔及其现任政府等,  相似文献   

6.
出于对非洲战略价值的重新评估,特朗普政府对美国的非洲政策进行了重要调整,存在着对非洲轻视与重视并存的特点。反恐与经济合作是特朗普政府非洲政策的主要内容,二者共同驱动着美非关系的发展。展望未来,特朗普政府将继续打击非洲恐怖主义,推动系列对非经济举措逐步落地,强调大国在非洲的竞争特别是寻求遏制中非关系发展。在中美两国战略竞争升级的背景下,中方对此应保持高度警惕,打出政策组合拳,有力回击美方的抹黑与打压。  相似文献   

7.
刘中伟 《当代世界》2023,(12):54-60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大幅调整特朗普时期美国对非洲的“漠视”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不同维度加大对非洲投入,深化美非合作,试图改善美国在非洲形象。拜登政府的非洲政策具有突出价值观外交、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短缺议题优先以及强调大国在非竞争等特点。拜登政府从全球战略的视角处理美非关系,目标是在大国战略竞争中获取非洲国家支持,但其拉拢非洲打压其他域外大国的战略图谋难以如愿。展望前景,拜登政府非洲政策的推进,将面临诸多困难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2009年德国大选年形势和特点的多角度分析,探讨了大选结果对德国政局、政党体系和选举政治的影响以及默克尔领导的中右翼政府的政策走向.认为选举结果的意义在于:巩固了稳定的"五党并立"政党体制,呈现出多种新型的政治联盟的可能性;社民党选票大幅下跌,宣告了"新中间道路"的终结以及社民党漫长的复兴之路;默克尔蝉联总理职位,联盟党与自民党结成中右政府上台执政,预示着中右翼保守主义得势将是今后四年政府政策发展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9.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启动后,中非关系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非洲日趋紧密地融入中国外交战略和发展战略之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非双方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中国的对非关系已经步入转型升级的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有新思维、新作为和新气象,当务之急是在中国国家战略或国际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加快运筹、制订中国对非战略。  相似文献   

10.
正德国巴登符滕堡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以及萨克森—安哈特州于2016年3月13日进行州议会选举。受难民危机影响,右翼民粹主义政党选择党成为此次州选的最大赢家,"全民政党"——基民盟与社民盟选票流失严重。此次选举反映了德国民众对默克尔难民政策的不满,加剧了德国国内政治生态的分化,或将对德国2017年的大选选情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非洲是当前台湾当局三大“邦交”区域之一。台湾当局持续拓展与非洲国家关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凸显其所谓的“独立政治实体”地位。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的“外交”政策开始从两蒋时期的“汉贼不两立”向“务实外交”转变,其对非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持一定数量的“邦交”关系。尽管陈水扁当局仍采取“金钱外交”等各种手段积极巩固对非关系,但受国际形势变化及中非关系不断深化的影响,当前台非“邦交”关系逐步萎缩、台在非“外交活动空间”也进一步被压缩。本文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台与非洲关系的发展历程、动因以及趋势加以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中非关系深入发展,贸易、投资规模的扩大使中国对非关系硬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但中国依然缺乏将硬实力转化为软实力、巧实力的工具。中国在非洲广大群众当中依然缺乏公众吸引力。鉴于中非之间的文化差异,中非关系应当在官方的政府间平台以外开辟空间,以努力在双边关系中推进建设软实力和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13.
一、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G20峰会,开启大国外交和多边外交新征程. 7月3—8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对俄罗斯、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汉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访俄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举行会谈会见并会见梅德韦杰夫总理,双方商定继续把两国关系作为外交优先方向,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加大相互支持.访德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施泰因迈尔总统、默克尔总理就新形势下深化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做出规划指引.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初,习近平主席在访非期间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政府塑造新型国际秩序和处理双边、多边关系的重要理念和发展路标。中非关系在2014年得到全面深化,双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进入新阶段。经贸上,突破了2200亿美元大关;政治上,李克强总理访非并提出"461"合作新框架,充实了"真、实、亲、诚"的对非外交理念;安全上,中国向南苏丹派遣首支维和步兵营,在非洲的和平安全领域展现更加积极和建设性参与的姿态。在西非地区出现严重的埃博拉疫情之后,作为域外大国,中国又第一个驰援,先后提供7.5亿元的各类援助,彰显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中非能够利用各自优势,共同构建一种新型的协同发展关系,中非特殊的"命运共同体"也由此能够进一步向新的"机遇共同体"提升。  相似文献   

15.
杨宝荣 《当代世界》2016,(11):58-61
正肯尼亚日非峰会是近年来日本调整对非关系的集中体现。日本对非关系调整的核心是赶超近年来同中非关系竞争的落后局面,并最终赢得非洲国家在国际上对日本利益的支持。然而,由于日本队非政策调整存在被动性、功利性和局限性等特点,从而制约了日非关系深化。2016年8月27—28日在肯尼亚召开的第六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CAD-VI,简称肯尼亚峰会)是日本继中国与非洲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后日本对非关系调整的重要举措。日本对非合作的赶超战  相似文献   

16.
难民外交是指国家将难民问题工具化用以实现外交目标。难民外交具有道义约束强、议题联系广、地缘政治属性强等特点,主要分为公共型、干预型和交易型三种类型。从2010年持续至今的难民危机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作为最大的难民接收国,土耳其利用难民问题推行对叙利亚和欧盟的外交议程,主要表现为干预型难民外交和交易型难民外交,通过大打“难民牌”实现自身外交目标。土耳其的难民外交服务于其地缘政治利益、维护大国地位和国家安全等目标,但面临道义与利益的矛盾、目标与手段的错位、意愿与能力的失衡等三重制约,这对认识当代难民政治化、难民与外交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盘点2006年的中国外交,非洲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亮点.中国政府虽未把这一年正式定为"非洲年",但中非之间的外交互动却是接连不断.新年伊始,中国政府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这是继2003年10月中国政府出台<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之后的第二个对外政策文件.  相似文献   

18.
法国的非洲政策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并带有殖民时代的鲜明烙印。马克龙执政以来,面对来自安全和经济的双重压力,采取了具有明显实用主义色彩的对非政策路线。为改善法国在非洲的形象、从源头解决安全与移民难民问题、扩大在非洲的经济影响,马克龙政府通过机构改革、放松金融管控、淡化法语国家组织政治色彩等举措,努力消除法非特殊关系的殖民主义色彩,推动法非关系走向平等和透明。整体而言,法国在非洲的形象未得到显著改善,反而因被迫加强有争议的在非军事存在而陷入反恐泥潭,但法国向东非等非法语地区的经济扩张初见成效。马克龙政府的非洲政策既有继承又有拓展,维护与扩大国家利益始终是法国对非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正>非洲在当代德国[1]外交战略布局中占据着中心位置。自冷战开始到今天,德国多次调整非洲政策,使其服务于德国对外总体战略的需要,并在不断的调整中显现出一些典型的特点。冷战时期德国对非政策的演变德国在二战中遭受重创,但随着逐步摆脱英美对其内政外交的控制,德国在冷战时期多次调整了非洲政策,使非洲成为德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跳板。一、战后初期基督教民主联盟执  相似文献   

20.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欧盟带来前所未有的内外压力与挑战,使其重塑自身定位。新一届欧盟委员会明确提出将追求"地缘政治影响力"。其对非洲新战略将绿色转型与数字化转型作为未来双边合作的关键,展现出欧盟内外政策一致性增强、对非政策趋向务实以及非洲在欧盟对外关系中的战略地位有所提升等特征。欧盟对非新战略看似雄心勃勃,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与局限。具体合作与行动缺乏资金支持、欧盟对非洲的认知存在偏差以及政策目标仍坚持欧洲中心主义等问题,将折损非洲新战略的实际收效。在非洲新战略框架下,欧盟与非洲将在贸易与投资、和平与安全以及公共卫生等领域推进实质合作,移民难民问题仍将是重要议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欧盟对非洲新战略遭遇重大冲击,欧非双边关系不确定性陡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