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欧盟共同移民与庇护政策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的欧洲难民危机暴露出该政策的诸多缺陷,此后欧盟寻求改革却屡陷困境。依据后功能主义理论,欧盟成员国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与欧盟认同兼容性有限,在面对欧盟外国家移民群体时,排斥性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更是占据主导。因此,欧盟始终难以健全既公正团结又稳定灵活的共同移民与庇护政策体系。俄乌冲突爆发后,成员国积极接纳与安置乌克兰难民,实际上是对乌克兰公民展现出包容性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欧盟为了提高区域内部政策一致性,在移民和难民问题上或许只能突出欧盟内外分界,共同移民与庇护政策在未来也会愈发侧重外部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在欧洲深受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威胁的大背景下,英国作为欧盟重要国家通过全民公投宣布"脱欧",将严重冲击欧盟的外交与安全政策,也会极大地削弱欧盟应对中东乱局的能力,而英国也无法在日趋复杂的全球反恐形势中独善其身。2016年6月24日,英国通过公投宣布"脱欧"。英国是一个与中东有着深厚传统关系的欧洲国家,英国脱欧,不仅会影响到英国对中东的政  相似文献   

3.
高歌 《当代世界》2018,(1):58-61
2017年,中东欧国家与欧盟的关系似乎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一些中东欧成员国与欧盟在分摊难民、双重质量标准、匈牙利和波兰内政、"多速欧洲"问题上发生争议,离心倾向日渐明显;另一方面,西巴尔干国家继续争取加入欧盟,向心态势一如既往.中东欧成员国的离心倾向与西巴尔干国家的向心态势均是出于它们对安全、主权和平等的执着追求,表明它们在"回归欧洲"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本国的实际,强调本国的利益,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将是中东欧国家与欧盟关系的常态.  相似文献   

4.
难民作为国际移民的一部分,在迁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移民迁入国造成影响。在叙利亚内战以及"伊斯兰国"恐怖主义影响下,难民数量急剧增多,给周边地区特别是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人们用"欧洲难民危机"来形容此次难民的涌入。因地理位置因素,中东欧国家成为难民危机首当其冲的国家,许多西欧国家由于宽松的移民政策以及较好的福利待遇成为难民选择的最终目的地,大量难民的涌入给难民迁入国带来了巨大的政策压力。难民危机暴露了欧洲治理的内在缺陷,使得欧洲陷入选择的困境。如何解决难民危机迫在眉睫,欧盟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应积极促进地区和平进程,努力协同出台关于难民与国际移民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中国也可以从欧洲的难民危机治理中学习到相应的经验,进而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德国默克尔政府的外交政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总理默克尔自2005年上台以来,已走访了很多国家以及欧盟和北约总部,作为欧盟轮值主席主导了两次欧盟峰会并以东道主身份主持了海利根达姆8国集团首脑会议,外交上显示了一些"新意"和"调整".  相似文献   

6.
世界瞩目的首届核安全峰会,历时两天,于2010年4月13日在美国华盛顿闭幕。包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内的47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欧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会各国代表签署了《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公报》和《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工作计划》,不仅就全球范围内加强核安全和应对核恐怖主义威胁达成了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7.
"难民与非法入境者"是困扰国际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与其他国家面临困境不同的是,此类族群主要生活在中国边境地区。当前,在中国边境地区存在着三大类"难民与非法入境者"族群:越南难民、缅甸难民和朝鲜非法入境者。这些人生活在中国边境省份,都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或者宗教特征,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聚居性。尽管联合国难民署和中国政府做了多方面努力,由于资源和条件的限制,这些地区存在着人道主义危机,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国不仅存在着难民问题,也面临潜在的地缘政治危机所导致的更大的难民危机,这将对中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构成一定程度的地缘政治威胁。对于这类问题的主要对策,中国需要从立法、执行机构以及特殊区域建设等方面入手解决。在具体实践中,中国需要在确立难民跨境干预原则、设立境外难民援助原则、加强难民营文化干预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8.
德黑兰选举骚乱发生后,英国成了第一个被伊朗扣上搞破坏帽子的国家。英伊关系恶化,把欧盟拖下水。萨科奇表示,欧盟应当不惜动用任何资源与英国一道对伊朗作出反应。所以,如果说伊朗"搞砸"八国峰会,还不如说是英国"搞砸"了八国峰会。  相似文献   

9.
何处是我家--阿富汗的难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旷日持久的战乱和严重的自然灾害,阿富汗成为世界上难民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美英空袭开始前后,又出现了新一轮难民潮.目前,阿富汗流入周边国家的难民已达近400多万人.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难民,虽然包括美英在内的诸多国家屡施援手,联合国救援机构紧张运作,但总的来说收效不大,大批难民仍处于十分危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14)
正欧盟范围内发生的任何一件大事,似乎总能把欧盟与危机联系起来。此前有恐怖袭击、难民危机、欧债危机,现在是英国公投结果宣布支持退出欧盟。英国退欧阵营给出的理由是,离开是为了拯救英国—免受欧盟经济的拖累与难民危机的冲击。留欧阵营的理由也类似—脱离欧盟会给英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害,同时还会撕裂英国社会。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被救世主情结有效地统一起来。英国退欧公投,或许有"光荣孤立"的传统作祟,但围绕公投的辩论所体现出的救世主心态却  相似文献   

11.
正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对欧盟安全与外交最大的挑战无疑来自于中东。百万中东难民的涌入,使欧盟国家普遍感到不堪重负。2015年1月和11月在法国巴黎发生的两起恐怖袭击事件,使欧洲民众对外来移民和难民流动可能带来的安全威胁感到担忧和恐慌。欧盟多国政府和政治力量,正在激烈辩论如何应对来自中东难民和恐怖主义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难民外交是指国家将难民问题工具化用以实现外交目标。难民外交具有道义约束强、议题联系广、地缘政治属性强等特点,主要分为公共型、干预型和交易型三种类型。从2010年持续至今的难民危机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作为最大的难民接收国,土耳其利用难民问题推行对叙利亚和欧盟的外交议程,主要表现为干预型难民外交和交易型难民外交,通过大打“难民牌”实现自身外交目标。土耳其的难民外交服务于其地缘政治利益、维护大国地位和国家安全等目标,但面临道义与利益的矛盾、目标与手段的错位、意愿与能力的失衡等三重制约,这对认识当代难民政治化、难民与外交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杨军 《南风窗》2010,(25):74-75
<正>1全球经济失衡的求解自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失衡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各种观点建议层出不穷。在韩国首尔召开的G20峰会,被认为会就这一问题达成一致。但峰会已落下帷幕,全球失衡却仍在继续,看不到一点改变的迹象。最受关注的汇率问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外界普遍认为《首尔宣言》没有任何惊喜。有评论说,美国的"金融单边主义"是G20峰会难以形成共识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2月13日,欧盟领导人终于在里斯本峰会上签署了精简欧盟结构和决策程序的《欧盟改革条约》(里斯本条约),取代早已夭折的《欧盟宪法条约》。这样一部不再沿用《欧盟宪法条约》的名称,内容里也不会出现“宪法”字样的新条约,一旦获得27个成员国全体批准,将于2009年生效。欧盟领导人就《欧盟改革条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达成了一致,  相似文献   

15.
近日在德国举行的八国首脑峰会上,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成为中心议题之一,西方国家将气候变化问题政治化趋势明显,气候变化开始成为多边外交和国际政治博弈中的一张王牌。多年来,控制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是欧盟国家内政外交的一面大旗,各种减排计划和法规在国家政策文件和战略报告中频频闪现。今年3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欧盟关于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目标》文件,  相似文献   

16.
2016年通过的《关于难民和移民的纽约宣言》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难民和移民的大规模流动提供了新的机遇,并承诺促使各国在2018年达成有关难民和移民的两项全球契约。此宣言的保护范围涵盖了广义的难民和所有移民,还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所规定的"不推回权"及其并未提及的"寻求庇护权"作为难民和移民共享的权利,并督促各国在此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承担责任。这三点要求虽然意在扩大和加强对流动人员的保护,却也可能导致此宣言无法被认真对待与落实。2017年底美国退出这项宣言更是增加了此进程的不确定性。鉴于宣言和两项契约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其落实需要各国的自愿配合,试图搭建过于理想化的国际框架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此领域的发展,却也可能受到国家的抵触,使目标流于空文。  相似文献   

17.
在遵循"制度平衡"和"辅助性原则"的基础上,欧盟将超国家治理权力分别赋予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等超国家机构,并在不同的政策领域侧重于不同的治理模式。在这种超国家制度安排下,欧盟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制宪、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等高政治领域的一体化成果有限,欧盟超国家制度安排的"政治合法性"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借来的"合法性、"输出的"合法性、"输入的"合法性三个角度对目前欧盟超国家制度安排所达成的政治合法性进行具体评析,指出欧盟政治合法性的三种来源是一种相互依赖与制约的关系,因而其制度建设始终在政府间主义与超国家主义之间徘徊,难以摆脱三种合法性来源此消彼长的循环。但也应看到,通过构建欧盟政治精英与欧洲民众之间沟通和对话的媒介,拓展"欧洲公众空间",培育民众的"欧洲认同",可以促进欧盟超国家制度的政治合法性,而且许多相关政策措施正在筹划或落实之中。  相似文献   

18.
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中东地区陷入整体性的大动荡之中。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在伊朗核问题和巴以问题上出现了极大退步。美伊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一度走到战争边缘;叙利亚、伊拉克、也门及利比亚战事频繁,导致中东难民不断涌入欧洲,这些都给欧盟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欧盟不得不对其中东战略作出相应调整。当前的欧盟中东战略表现出更加务实、军民手段并重和更为独立等新特点。尽管欧盟中东战略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自身核心利益,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虽然美欧在中东龃龉不断,但欧盟中东战略仍将在美欧盟友关系的框架下不断演进。英国"脱欧"有助于欧盟消除内部主要分歧,中东乱局亦未陷入完全失控,这都为欧盟中东战略加速调整与成型创造了契机。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21)
正"决不让危机浪费了",这一直是欧盟指导原则之一。但如果五场危机同时发生呢?如今,欧盟面临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提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所说的"多重危机":英国退欧、难民流入、财政紧缩、东部和南部地缘政治威胁,以及中欧"不自由的民主"。欧盟所面临的不是浪不浪费危机的问题,而是可能因危机而废的问题。果真如此的话,英国退欧就是爆炸的引信。英国退欧导致欧盟解体的概念合法化,从而让政治极端分子的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7月,在德国汉堡举行的G20峰会上,成员国在诸多议题上充满了分歧。所幸的是,在主席国德国的协调下,成员国依然达成了不少共识,并在反恐、贸易、气候等领域取得诸多成果。汉堡峰会能够化解分歧、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在于,灵活运用了"优先关注共识性领域""多边双边相互结合""争议议题与共识议题相互转换""用时间换取合作空间"等手段。此次汉堡峰会的经验可为G20未来机制运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