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政党政治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各个政党的聚散离合非常频繁,很难找到一个长寿政党,究其原因在于激烈的派系之争、浓厚的地域主义色彩、滞后的政治制度。在2018年第七届韩国地方选举中,大获全胜的执政党共同民主党掌握了中央和地方的主导权,并在下届总统选举中处于有利地位,而遭到大败的在野党则将陷入新一轮的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2.
2005年,随着普京总统提出的在地方议会选举中获多数的政党可以提出地方行政长官候选人和新<政党法>即将正式实施,各政党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加强对地方选举的参与,俄罗斯政党形势出现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台湾选举制度及其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50年7月国民党在台湾地区开办地方自治选举以来,尤其是自1990年代“宪政改革”以后,选举活动一方面成为台湾地区民众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成为各党派夺取执政权、政策主导权的唯一合法途径。而不同选举制度的选择,不仅会影响政党的选举策略、候选人的竞选方式及选民的投票行为,而且将形塑出不同类型的政党制度。自2000年3月政党轮替后,“立法院”已日益  相似文献   

4.
80年代、90年代初,意大利地方运动作为地方性政党的雏形异军突起。特别是在标志着意大利“政治地震”的1992年选举中,由意大利北部地方性运组建的北方联盟一举获得8.7%的选票,成为意大利政治舞台上的第四大政党,从而震动了意大利战后维持40多年的政党体制。在随后的1994年选举中,北方联盟一度与新生的意大利力量党和由意大利社会运动演变的全国联盟组成右派  相似文献   

5.
2006年5月31日,韩国举行了4年一次的地方选举.这也是韩自1995年实行全面地方自治以来进行的第4次选举,选出了全国16个地区行政首长(即广域市市长和道知事)、230个基层行政首长(区、市、郡长)和各级议会议员.除执政的开放国民党(以下简称"开放党")和主要反对党大国家党外,还有民主劳动党、民主党、国民中心党等政党和无党派人士参选.此选不仅关系到朝野各党在未来四年执政地区的多寡,也被普遍看作是对卢武铉施政的中期评价和明年年底总统大选的预演,朝野各党皆全力以赴.  相似文献   

6.
萧虎 《当代世界》2010,(1):60-61
2009年最后一个季度是全球大选的高峰期,将近20个国家举行全国和地方选举,大多以执政党获胜,选举引发的政党力量变化不大。同时受国际债务危机抬头以及气候变化议题升温的影响,多国政党形势趋向复杂,朝野博弈不断。  相似文献   

7.
自1948年韩国第一部《国会议员选举法》颁布以来,韩国国会议员选举制度经历了多次变化,目前采用“混合多数代表制”。由于该制度存在当选者代表性不足、两大政党垄断政局、“死票”产生过多、比例代表议席比重过低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韩国政党政治的发展。韩国各界对此提出了多种改革方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混合比例代表制”,但相关方围绕如何增加比例代表议席数争执不休,致使改革方案无法在国会通过。虽然韩国国会议员选举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但仍面临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8.
宁二 《南风窗》2010,(10):89-90
<正>韩国4年一届的地方选举即将于6月举行,两年前国会选举中连任失利、之后到中国大学里进修的两位前开放国民党议员卢雄来和郑清来,在回国前以韩国第一大在野党"民主党"中国事务负责人的身份接受了本刊的专访,畅谈了他们对中国认知的转变和期待。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几年特别是2013年,欧洲主要国家纷纷举行大选,尽管各主要政党在选举中表现各异,在组建政府中的境遇也不太相同,但是从这些国家大选中各政党的表现以及政府组阁的不同类型可以看出欧洲政党格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当前中左政党与中右政党势均力敌,政党意识形态持续弱化,选举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政党正在向国际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选举制度不仅涉及如何实现人民主权和民意的真正而有效表达的问题,而且涉及不同政治力量和不同政党的切身利益.比例代表制被认为是“最民主”的选举制度,对比例代表制的调整和变革一般都是为了加强权力结构的稳定性,实现政治统治的有效性.二战后,法国选举制度经历过数次重大变革,基本确立了单选区两轮多数制,完成了从偏重民意代表性向偏重统治有效性的转变.在这种有利于大党或政党联盟的选举制度的影响下,困扰法国一个多世纪之久的政党力量分散化的格局有望得以改变.地方议会选举制度和欧洲议会选举制度的安排上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全国议会选举中单选区两轮多数制导致的民意代表性缺失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叠加震荡,拉美政治生态深度演变。在2021年拉美“大选年”中,左右翼势力展开新一轮对决,诸多国家的左翼政党接连在总统大选、议会选举和地方选举中获胜。拉美政坛劲刮“左转”风,左翼政党强势回归,地区政治力量对比进入调整与重构的新周期,地缘政治开启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在近年来席卷欧美的民粹主义浪潮中,英国独立党迅速崛起,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通过更是令其声名大振。但独立党并没有像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那样在本国选举中实现突破,只是在欧洲议会选举这种“次级选举”中取得过胜利。前独立党领袖法拉奇新组建的脱欧党在英国政治中仍面临和独立党一样的困境。英国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所面临的制约既来自英国不同于欧洲大陆国家的选举制度和政党结构,也源于英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17年10月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对政府和地方层面的政党官员进行大规模罢免,当前摩洛哥政党形势在延续国王和民众对政党的双重不信任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在体制内,传统左翼和右翼政党出现了明显的衰落和分裂趋势;二是在体制外,持激进主义的新型左翼政党正通过合并和提出新的政治纲领强化其势力,力图在下一次选举中有所突破;三是王室集团继续弱化政党在政府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魏伟 《当代世界》2011,(4):39-40
一季度,世界政党形势跌宕起伏,乱象丛生。突尼斯"街头政治"引爆中东北非地区动荡因子,多数国家产生"连锁反应"。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多国执政党在地方选举中付出败选代价。  相似文献   

15.
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拉美政坛经历了一个"超级选举周期"。选举结果反映了地区各国传统政党的衰败和政党格局的大变动,也折射出拉美国家政党体系面对的巨大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治民主化、经济模式转型和大众媒体的发展重塑了拉美政党的运行环境。这个选举周期形成以"愤怒票"为基调的选举环境,助推了新兴政党的崛起。以媒体宣传为基础、以候选人为中心的职业选举型政党处于活跃状态。未来,拉美国家迫切需要加强政党和政党体系的制度化建设,以应对新发展阶段的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6.
在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极右翼政党大幅崛起。极右翼政党具有族裔民族主义的实质属性。欧洲议会选举显示,欧洲选民分野从阶级分野向族群和地区分野转化,极右翼政党是得益于该政治转向的族裔民族主义政党。从供给—需求模型的角度看,极右翼政党崛起的供给因素主要在于极右翼与民族国家共同体构建模式的契合,以及主流政党在移民问题上内化了极右翼的主张,共同(合流)趋向极化;更为重要的是需求因素,即与民族主义紧密相关联的、由其产生危机的民族国家模式、代议制民主、福利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四方面的共同放大作用,急剧增加了欧洲选举市场中对族裔民族主义政党的政治需求,从而导致极右翼政党的崛起。  相似文献   

17.
绿色新政与左翼政党具有天然的亲密性,强势的左翼政党在国家绿色新政中处于主导地位,弱势的左翼政党可借助绿色新政议题提升影响力。处于式微状态的韩国左翼政党在绿色新政中扮演着激进的现实主义者角色。一方面,作为激进主义者,左翼政党从目的、方案和效果等方面猛烈抨击韩国历届政府的绿色新政;另一方面,作为现实主义者,左翼政党不断完善绿色理念,寻求绿色运动协同,试图用绿色议题代替传统的劳动、民主和统一议题,实现左翼力量的整合。然而,由于社会动员能力不足、政策可行性不强、政治环境变化等多重原因,韩国左翼政党通过绿色议题谋求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韩国左翼政党的经验和教训为全球左翼政党探寻与绿色议题的结合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选举制度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政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当今不少国家政党都朝着"选举党"方向演进的环境下,选举对于政党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在趋于增大。近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19.
2019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欧洲右翼民粹政党在不少欧盟成员国内的得票率明显上升,被认为是此次选举的重要赢家。相应地,欧洲议会内部右翼民粹党团的议席总数量也获得新突破。从右翼民粹政党在本次欧洲议会选举中的竞选纲领及其联盟组建情况看,欧盟某些成员国的右翼民粹政党都有非常突出的政治动员表现。在欧盟面临多重危机背景下,欧洲民众近年来对经济安全感、身份认同感和政治满意度的追求更为强烈。正是由于能够巧妙把握选民需求并提出迎合许多选民期待的政治主张,多数欧洲右翼民粹政党得以在本次欧洲议会选举中赢得更多支持。右翼民粹政党取得的这种突破,既反映了欧盟内部政治分化趋势的加深,也意味着欧洲一体化面临新挑战。  相似文献   

20.
詹小洪 《南风窗》2010,(13):76-78
天安舰调查结论、世宗市修改案和四大江河项目的争议性,外加新的动员选民方式"Twitter"的出现,造成了执政党地方选举的失败。不过,韩国各项经济指标向好,李明博支持率依然不低,光凭这次地方选举就判断李明博政权进入了"跛脚期"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