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政党政治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各个政党的聚散离合非常频繁,很难找到一个长寿政党,究其原因在于激烈的派系之争、浓厚的地域主义色彩、滞后的政治制度。在2018年第七届韩国地方选举中,大获全胜的执政党共同民主党掌握了中央和地方的主导权,并在下届总统选举中处于有利地位,而遭到大败的在野党则将陷入新一轮的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2.
袁群 《当代世界》2018,(2):39-43
尼泊尔政党政治经过70余年的曲折发展,各政党频繁分合,形成了大会党、尼共(联合马列)、尼共(毛主义中心)三足鼎立的政党格局。在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尼泊尔政党政治的发展出现了印度的影响和干预进一步加强、共产主义势力加快整合、民族主义情绪影响增强等新的发展趋势。尼泊尔政党政治的发展将对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尼泊尔政局以及尼泊尔对外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英国2011年通过《议会固定任期法》,规定如无特殊情况,英议会下院选举应在上次选举后第五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四举行。据此,英新一届议会选举时间为20l5年5月7日。2015年3月30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解散议会,拉开了各参选政党轰轰烈烈竞选活动的序幕。英电视台先后举行了多场不同组合的政党领袖参加的辩论,各大媒体和专家们纷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政党政治的演变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后,原来的高度集中、不平衡的社会关系向新型多元化社会组织结构转变.各种力量、各种运动群雄并起,相生相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新型社会关系,使得转型中的俄罗斯社会结构非常脆弱.  相似文献   

5.
2016年参议院定期选举后,日本政党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自民党为核心的修宪势力,战后70余年来首次同时控制国会众参两院提出修改宪法动议所必需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议席。从国会势力对比来看,不支持修改宪法的政治势力已无力阻止修宪进程。若无意外,安倍提出的2020年实施新宪法是可能的。但是,安倍要执政至2021年还要过两关。以民进党、日本共产党为核心的在野党选举共斗给下届众议院选举带来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6.
<正>中东剧变以来,地区民主政治不断成熟与发展,政党政治在国家政治中的分量日益突出。虽然中东政治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但传统大党仍能保持执政地位。伊斯兰温和政党相继参与本国民主政治进程,虽当前遭遇挫折,但仍将是地区政治中一支重要力量。地区相关政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理性务实政策,使久拖不决的热点问题迎来重大转机。中国应抓住历史契机,加强与地区国家的党际交流,全方位打造新时期中国与中  相似文献   

7.
从政党类型学来看,政党卡特尔化是当代西方主流政党的重要趋势。澳大利亚政党政治在党内关系、政党资源和党间关系三个维度已经初步具备了卡特尔化的典型特质。在党内关系上,两大主流党积极推动组织构架从联邦制向层级制转化;在政党资源方面,社会资源仍是主体,但主流政党是国家资源的最大获益者;在党间关系上,两大党之间的政策界限逐步模糊,小党有所发展却仍只能在制度边缘求生存。由于国家经济状况、民主发展阶段、选举体制等现实约束,澳大利亚政党距离完全卡特尔化仍有一定距离,但发展势头不断增强,导致澳大利亚的政治生态不断恶化。一方面,主流政党式微,两大党不得不摒弃前嫌,联手遏制颓势;另一方面,小党林立,但难堪大任,政党政治前途充满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俄国政党政治走向及媒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俄国多党政治制度只是近十年的事.从十月革命胜利到苏联解体,苏联始终是共产党一党执政.在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以及在苏联解体以后,俄国出现了多党制和议会制.经过1993年、1995年和1999年的议会选举,俄国的政党制度走过了形成初期的混乱阶段,目前正在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纵观俄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俄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变化是同俄国政治经济的动荡和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带有典型的俄国特征.而媒体在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第四权力”的媒体同权力和资本三位一体地结合在一起,主导着大选的进程和最终结果.这是俄国政党政治发展过程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本文拟对俄国政党政治的现状和媒体对选举的影响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西亚北非地区是政党较多的地区之一,近几年政党数量增长尤为迅速,目前已有各类政党近400个.在政治多元化和西方民主化潮流的影响下,该地区政党政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捷克政党政治演变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剧变后捷克政党政治演变过程中,有三个引人注目的特点:一是公民民主党作为东欧地区不多见的成熟的右翼政党,力量强大,长期主导本国政坛;二是捷克社会民主党成为东欧地区在本国左翼阵营中充当主导力量的重建社会党;三是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作为"共产主义后继党"坚持不改名易帜,并成为东欧地区在本国政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共产主义政党.这三个基本特点,是捷克政治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肯尼亚自1963年独立以来,特别是自多党民主制重启以来,其政党政治一直在发展演变和曲折中前行。2017年肯尼亚经历两轮总统选举,在该国多党民主选举中前所未见。纵观肯尼亚多党民主选举历程,其政党政治呈现出一些特点。现执政党朱比利党对国家发展议程的重视有助于其加强政治合法性和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2.
崔翔  杜小林 《当代世界》2013,(10):75-76,84
南亚政党政治起步较早,多数国家独立后即建立了多党民主政体,但受内外矛盾影响,发展曲折缓慢,呈现出发展不平衡、反复分化组合、家族政治色彩浓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阿富汗当前实行多党参与的议会选举制,但受历史发展、自身国情、政治生态及内外影响等多种因素制约,相较于南亚其他国家,阿政党政治发展缓慢,政党尚未成为政坛主导性力量。阿富汗政党发展脉络和现状阿富汗政党政治起步较晚。1964年阿封建君主制王朝开放党禁,人民民主党等各类政党先后建立,开始在政坛上发挥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  相似文献   

14.
过去一年,全球共50多个国家举行全国性选举,诸多国家政党政治呈现碎片化趋势,欧洲、拉美等地区多国政党政治出现“右摆”,多党民主政治的固有矛盾和问题有新表现,执政安全、治理能力与自身建设依然是多数政党面临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亚洲国家的政党政治发源于19世纪,其发展历程蜿蜒曲折、复杂多样,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到二战结束,为亚洲政党政治的形成阶段,产生了一批民族主义政党和工人阶级政党.第二阶段,从战后到冷战结束,为其迅速兴起和蓬勃发展的阶段,各种类型的政党相继出现,政党政治在多数国家立足并发挥作用.第三阶段,从冷战后至今,为其调整与演变阶段,政党政治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变化,多党民主浪潮在亚洲部分国家兴起,许多国家的政党政治发生深刻变动.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2月,为打破长达三年半之久的脱欧僵局,英国举行了近百年来的首次冬季大选,保守党地位得到巩固,顺利推动英国议会通过脱欧协议相关法案,工党力量则被进一步削弱。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保守党和工党在脱欧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策略,而其深层次原因则是多年来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的政党社会基础的变化,特别是阶级政治让位于身份政治,从而削弱了选民原有的政党忠诚,而脱欧这一特殊背景则加剧了转变进程,凸显了身份政治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英国的选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其政党格局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未来一段时间内,英国保守党的强势地位将继续得到保持,工党则将进入艰难的转型和调整期。  相似文献   

17.
目前美国政党政治的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两党的政治斗争 ,实质上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两大政治理念的斗争。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里根上台并发动“保守主义革命”以来 ,美国政党政治进入新的重组周期 ,民主党向“新民主党”演变 ,自由主义趋于衰落 ;共和党重新上台后采取比里根更右的政策 ,保守主义更加得势。今年美国大选深受伊拉克战争影响 ,将又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大选结果将决定美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王洪一 《当代世界》2013,(12):60-63
一、当前非洲政党形势特点近年来,非洲的国际环境和大陆内部的现实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党政治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出现显著变化。虽然当前非洲多党制和民主选举的宪政模式正在进一步巩固,但政党政治远未成熟,出现了碎片化的特征,而且非洲政党政治国际化和联盟趋势也出现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在20世纪70年代后一度陷入危机。随着公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变化、政党竞争的加剧、选民对政党期待的提高,为能继续利用国家资源保障自身生存,西方国家的政党联合起来,走向了卡特尔化,从而对西方的政党政治造成了很大挑战。但经历这个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的政党又重新找回原来的角色,与公民社会形成了新的关系,使政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阶段。这次危机的化解说明了宪政制度具有很强的自我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20.
国外政党政治的发展演进特点与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伴随着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党政治也发生深刻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关系以及各国政局和国内政策的发展走向.跟踪世界政党政治的变化走势,有助于了解国外政治和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