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未来发展勾画的伟大蓝图,是解决现代文明发展所面临问题的中国方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具体表现。为了促进世界发展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使各国广泛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外交话语权。而提升中国外交话语权,需要深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内涵、理论体系和行动方案,从而在价值维度赢得话语性权力;需要在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过程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其中,从而在制度维度赢得话语性权力;需要在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过程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其中,从而在组织维度赢得话语性权力。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弗朗西斯·福山和塞缪尔·亨廷顿等人都在努力寻求世界政治体制的替代方案。然而,这两位学者研究的出发点是西方现代社会至高无上,在这一前提下无法推理出适合冷战后21世纪的可行体制。新形势下,中国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一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谋求共识,避免对抗和冲突"的主张一脉相承。中国在解决经济、社会和外交等问题中的务实、折衷做法反映出了这一点。与西方现代理念不同的是,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明显的包容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2009年,南非总统祖马在其就职典礼中即提出要以促进就业为中心建立更具包容性的经济。2011年,祖马再次在其国情咨文及政府财政预算报告中提出了包容性经济增长战略。包容性增长成为了指引南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指针。包容性增长寻求的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建构是在中华文明自身发展逻辑、现代文明发展逻辑与共产主义运动逻辑共同演绎下实现的,而将这三大逻辑之间以及让它们与中国人民实践连接起来,并起到枢纽性与核心性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通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仅使现代文明在中国基本确立,而且还探索出一条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的中国形态,证明了人类现代文明实现形态的多元化,而非只有一种"普世模式";也说明人类文明发展将持续进行并且能够走向未来新的文明,而不是只能停留在当下的所谓"历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5.
金应忠 《国际展望》2015,(2):85-96,148,149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同时也是欧亚非三大洲各国的共同发展战略,它不仅植根于古代先民基于勇气与智慧共同创造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而且也适应了当代各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共同需要,更是包容性塑造外交的伟大实践。尽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存在历史与现实的各种矛盾、分歧,但是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以聚焦共同发展的方式为各国认识这些矛盾、分歧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通过倡导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三位一体"的包容性塑造理念,为管控、弥合、化解这些矛盾、分歧提供了新的途径。立足新的时代背景,中国与欧亚非三大洲的相关国家有能力在古代先民创造的古代丝绸之路基础上,以平等、均衡化的原则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践,同时促进沿线地区的一体化发展,经济全球化时代也需要我们具有包容性塑造的目标自信、理念自信。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对现代文明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社会主义推动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进步.它对人类现代文明进步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和进步上,同时也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上.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今天相对稳定和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代表着新世纪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陈统奎 《南风窗》2011,(10):26-27
把共赢和包容性发展结合起来,就变成一个"立体式共赢",不仅国与国之间实现共赢,而且每个国家之间不同群体、不同利益之间实现共赢。这就使共赢理念进一步扩大了,对于共同富裕、和谐发展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先后提出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类安全共同体、人类发展共同体、人类人文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五个共同体"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阐释,形成了更为全面的理论架构,实现了"社会理想—治理理念—科学理论"的三段式发展.从"五个共同体"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科学理论抽象性、系统性的基本特征,建立在明确的判断、正确的推理和实践证明基础之上,构成了完整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全球思维,提出了促进全球共同繁荣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崇高目标理念,从而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中国参与引领全球开放合作提供了新平台,为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实现世界和平与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为当前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的人类世界未来文明发展走向确立了新航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现实依据和历史依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把握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集中...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正义问题演变为世界性难题,共享逐渐成为化解这一难题的有效路径。当前,国外学者围绕与共享相关的思想和实践,针对共享思想的含义、实现范式、实践模式等议题进行了研究。系统梳理这些议题,科学比较国内外共享思想的异同,批判性吸收和借鉴国外共享思想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未来发展中,推动世界共享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就要重视中国共享发展理念的世界传播,并在与国外共享思想的交流中形成包容性共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渐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也不断彰显。这一思想科学分析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背景,阐明了世界社会主义谋求振兴的基本原则,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新思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成熟的经验和新路径。“问诊把脉”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提出以后,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合作理念与实践而不断丰富,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  相似文献   

14.
李盛 《工会博览》2023,(6):36-38
<正>木工作为《礼记》所记载的“六工”之一,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发展历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建筑、机械、生产工具,还是生活用具,木制器物都具有独特的地位。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工业大机器取代了木工的地位,使得这一古老的技艺正在被逐渐边缘化,甚至面临失传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正在刚刚结束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表明今后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地从理念和实践层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不久,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观",既赋予"上海精神"新内涵,为上合组织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又深化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构建发展共同体。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在世界经济遭遇贸易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以后,中国领导人面对变化了的国际局势,以及中国的发展,适时提出了新的外交理念.人类跨入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外交顺时达变,与时俱进,提出了新世纪的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一位人类学家新近提出:啤酒是改变原始人类生活习性的最主要的动力,使从事狩猎的原始人从游牧者变为现代文明城市的居民。几个月前,A就曾对他的哥们兄弟夸下海口,B结婚  相似文献   

18.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着眼于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长远发展,是维护人类公共卫生和整体健康福祉的重要理论创新,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中国智慧和共同方案。全球治理危机凸显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时代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破解新冠疫情威胁的科学指引与强大武器,同时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生动诠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有着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和最广阔的合作空间。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以国际卫生制度建设为核心,以"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为重点,以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为首要并以共同发展为长远导向。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迎来了全球化进程的新高潮,不过当今全球化发展因一系列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处于加速失衡的危险境况。治理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和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式的全球治理观,它既反映了全球化的本质要求,更代表了全球化的正确方向和发展趋势,对于全球化偏差与失衡的矫正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参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要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从而把和谐世界的理念变为现实,探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外战略方针便成为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全球文明倡议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具有科学系统的理论内涵,体现了文明的多样性、共通性、发展性、包容性特征。全球文明倡议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彰显了中国开放包容、和谐发展的文明观。全球文明倡议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对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普遍诉求,引领文明包容共存的前进方向。积极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必将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事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