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本期推介     
<正>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行为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且是整个社会文化活动的内在驱力,是整个社会文化中各种价值观念的主要表现形态。因此,对消费形态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南京大学教授高小康在《大数据时代的消费文化与空间冲突》一文中认为,集体消费的都市地理空间与大数据构建的云空间混合造成了都市空间的混杂化和每个人生存环境的双重空间并  相似文献   

2.
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文明成为当代都市社会的特征之一。消费文化社会的来临,在使消费本身日益成为当代都市人存在方式的同时,也使都市文化主体的内在精神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通过分析对比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真"、"善"、"美"三方面精神实践的深刻变化,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勾勒出当今消费时代都市人在主体精神世界发生转变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3.
网络消费与当代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消费已成为一种消费新时尚,它赋予当代青年消费文化许多新的特质.蓬勃发展的网络消费在消费工具、消费空间及消费体验三个层次上推动了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工具,网络消费使当代青年消费文化具有消费观念的超前性、消费行为的时尚性、消费需求的差异性和消费方式的便捷性的特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空间,网络消费呈现出了流动性、隐秘性和意识形态化的特征,这一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系统的脱域问题;而作为一种新的消费体验,网络消费给当代青年带来了新奇体验、认同体验以及现代性的"好恶交织"体验等方面的新内涵,这些都与当代青年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聂鑫琳 《理论月刊》2023,(2):104-111
随着社会的发展,空间从纯粹的物质空间演变为充满意义的社会空间,它不只是场所,更是影响城市生活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因素。空间作为可以赚取利润的商品,如果只注重消费的体验性向度,会导致空间消费娱乐化、格式化和区隔化,把身处其中的人带入一个只关注直观、情绪和快感,而忽视思想、理解和认识,强调即时性愉悦的纯粹体验性的世界,使人们远离沉思性快乐,远离美好生活。因此,为了构建城市生活共同体,空间消费必须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导向,做好优秀文化和本土真实性的空间叙事与传承,兼顾生态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5.
严霞 《青年探索》2016,(6):5-13
近年,咖啡馆消费深受城市青年群体喜爱。为了从青年消费者的求新欲望、象征性符号消费、社会公共空间三个理论视角来探讨青年在咖啡馆中的消费行为和动机,特以贵阳市的青年在咖啡馆中的消费为个案进行相关研究。当咖啡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各个城市后,咖啡馆本身已经失去了满足消费者求新欲望的属性。同时,随着城市青年可支配收入增加、咖啡文化的普及,咖啡馆在消费水平和消费文化上所具有的区隔功能也有所减弱。研究发现,咖啡馆之所以受城市青年群体的喜爱,最根本的原因是咖啡馆作为一个独特的消费空间,满足了青年群体对新的社会公共空间的需求。咖啡馆内的空间氛围不同于生产空间和家庭空间,它没有生产空间的紧张感氛围,给人以类似家庭空间的舒适感,提供了一个家庭之外的社交空间。在家越来越私密化的情境下,咖啡馆满足了青年在家庭空间外进行社会交往和互动的空间需求。对这种氛围空间的体验消费,构成当地青年消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青年消费观念从实用型向体验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消费过程实为一场游戏,而消费品则为游戏中的重要道具。突破消费研究中的个体需求论和结构决定论,以兼顾结构与能动的综观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费者的消费文化与境况。就都市青年而言,汽车消费是他们破解时空紧张、构建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消费空间、驾驭现代生活的"坐骑",都市青年通过汽车消费建立起积极有效的生活信念,发展出掌控生活的权能感。  相似文献   

7.
消费空间属于体验的场所,上海迪士尼乐园试图通过特定的空间展演精心构造一个"童话王国",满足游客的"童话幻想"体验。那么,"迪士尼化"的消费空间展演给予游客什么样的消费体验和文化内涵,这到底是一场构建权力风景的"销售童话"还是满足游客"延续童话"情感代入的消费活动呢?基于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观察、访谈和对相关游记的情感分析,研究发现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空间展演使游客难以获得沉浸式体验,具体表现为环境中建筑和设施的不协调、表演现场工作人员的沉浸与出戏、被剪裁的项目时间和无尽的排队等待,从而产生幻想和现实的撕扯感。这意味着,渗透了"迪士尼化"的展演到处暗示着消费等级,游客体验背后表达的是消费主义的阶级文化和权力区隔。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社会,消费成为社会中占主导位置的力量,消费也成为人们构建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青少年期也是个体身份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青少年在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过程中受到消费主义的极大影响。更多的青少年通过消费彰显个性、品位,消费为青少年提供了自我身份认同的路径,然而青少年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加剧了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电商直播消费日渐成为青年网络消费的重要形式,但是这种消费往往带有从众性和冲动性等非理性消费的特点。本文以空间生产为分析视角,认为“电商直播间”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生产空间,青年网络消费行为嵌入这一空间场景中,并受其规训和形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沉浸式消费”的概念,认为电商直播的空间可见性、时间性和社交性为青年网络消费营造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以连接所有直播商品为媒介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和无所不在的消费场景,这一场景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和涉入,并通过粉丝社群营造出一个基于消费的情感联盟,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融入意愿产生重要影响,并以此形成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0.
江鸿 《前沿》2006,(9):194-196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彼此间往往产生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1.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性文化,深受青年群体的喜爱,对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流行文化的个性化、感性化和低俗化的消费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代青年群体在商业社会中面临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2.
青年身份认同本质上是文化身份认同,核心是价值认同。作为一个建构过程,青年身份认同包含“认异”“求同”“聚类”三个环节,内涵自我身份认同、群体身份认同、文化身份认同的逻辑统一。微空间作为当代青年公共表达、日常交往、文化娱乐的重要场域,深刻影响青年的话语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微空间中多元冲淡主导、动态多于恒常、形式高于内容,使得青年身份认同度明显低于现实社会,出现方向感弱化、无力感滋生、价值感模糊的身份认同危机。聚焦微空间中青年身份认同建构,需要吸纳微话语,强化微叙事;融合微媒介,改善微传播;建构微文化,提升微引领。  相似文献   

13.
时下,"宅男宅女"现象大热,各种解释莫衷一是.空间社会学的观点认为,空间关系亦是一种社会关系.都市社会作为个体生存的空间背景,生产和再生产了"宅心理"和"宅现象".并且在都市空间分异,公共空间的建设的形式化以及公共空间的营利化和虚拟化等多重空间动力之下,促成了"宅男宅女"在我国存在的普遍性.因此,通过人性化的城市规划,建设尺度适宜的公共空间,促进市民有效沟通,对于缓解社会隔离和社会冷漠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明日甚一日增长的身份焦虑和对于毁灭的预感,将逐渐摧毁进化论的乐观和文明社会的傲慢。在这种背景下,放弃贪婪的扩张而转向收敛、节制、精细的内卷化传统乡土式生活方式将是未来人们不得不服从的趋势。对乡土文化的归属感不仅是留守乡土的农民和他们在外漂泊的亲属"农民工"的精神家园,也将成为当代都市人的精神需要。未来的都市文化建设中可能需要提倡的不再是"都市精神",而是植根于乡土传统的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15.
吴兴明 《思想战线》2004,30(1):72-76
中国传统茶楼是农耕时代市镇生活的有机化空间,它承载了传统生活之养生、休闲和"江湖站点"的文化功能。而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它在当代大都市的"空间爆炸"中裂变为时空分裂的空间碎片,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空间特征,承载了后现代大都市的独特的城市空间功能;并且,作为地方性空间,它在此裂变中实现了向后现代超空间的进入和膨胀。  相似文献   

16.
关于当代文化生产的现状,使人很容易想到郑板桥的一句诗:"恰似暴富儿,颇为用钱苦"。在文化已成为重要经济活动的消费社会,原本沉重的文化遗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可持续消费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消费领域充斥浪费消费、异化消费和奢侈消费等有违可持续消费文化的突出问题,因此,继承中西传统文化,坚持可持续生产,转变媒体价值导向,加强政府引导,对构建中国可持续消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中国,过度消费、奢侈消费、身份消费等消费异化问题凸显,应以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关照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现象,剖析其理论根源:夸耀性符号消费带来人与自身需求属性的背离,消费力分化趋势带来人与其社会性的背离,消费缺乏可持续性带来人与自然的背离;从变革社会生产关系等方面着手消解消费异化问题的路径有:以理性消费消解人与自我需求的异化问题,以共享理念消解人与社会的异化问题,以绿色消费消解人与自然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最近,杭州市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2+8"消费新模式。"2"即农民和农民工两大消费群体,"8"即住房、汽车、旅游、通信、商贸和文化、健身、网络八大消费热点。通过构建"2+8"消费新模式,拉内需、促增长,力争使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消费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也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感性化、符号化、超前化和网络化等特征,转型社会中大学生消费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消费主义、大学生消费认同以及消费心理,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应通过消费教育来重塑大学生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