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青年马克思的哲学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秋生 《求索》2008,(12):89-91
马克思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的黑格尔主义者,他的哲学既不同于把人的思维过程变成现实事物的创造主的黑格尔哲学,也不同于把自我意识实体化、绝对化的青年黑格尔派。即便是在作为青年马克思的哲学研究最初成果的《博士论文》中,我们也能充分觉察到这一点。实际上,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虽然采用了黑格尔式的表达和传统本体论的思辨,但他还是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娴熟运用和自我意识能动原则的强调,否定了盲目必然性带来的命定结论,表明了哲学应该积极干预生活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三个维度的批判都超出了政治哲学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一般哲学意义。第一,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唯心主义世界观,马克思指出头足倒置既是黑格尔法哲学的特征,也是黑格尔全部哲学的特征,进而确立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第二,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发展逻辑",揭示黑格尔辩证法的泛逻辑主义方法的缺陷,马克思走向"在事物自身的发展中揭示事物发展的逻辑"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道路;第三,对黑格尔法哲学的自由观的批判,得出自由的实现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创建新国家的结论,马克思完成了政治立场的转变,为自己确立了创立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命。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表明马克思的哲学从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上都已不同于黑格尔思辨、抽象的唯心主义,也显示出其在实践性、阶级性和革命性上与黑格尔哲学具有根本的区别。《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就是使"马克思成为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刘敬东 《岭南学刊》2001,1(3):79-81
任何一个认真读过马克思著作的人都会获得这样的感受 :马克思以一种既具有深刻的哲学理性、同时又具有所向披靡的战斗激情 ,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史无前例的根本性批判 ;马克思始终祈望着那个受苦受难的无产阶级成长为、联合为一种根本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实践力量 ,在争取自身自由的实践中求得人类的彻底解放。而这正是马克思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 ,或者说从青年马克思到晚年马克思一以贯之的追求 ,是马克思毕生为之奋斗的世界历史性的事业。这应当是我们考察马克思哲学 ① 的基本精神与基本意义的根本视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新东方》2015,(4)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马克思早期具有代表性的阐释性著作,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早期马克思批判思想的风格与面貌。《导言》内容虽庞杂,但其中对于德国宗教的、历史的、政治经济的严重落滞后性所进行的彻底的批判无一处不振聋发聩,直指要害,堪称时代先声、革命锐思。笔者将从宗教的、历史的、政治经济的三重维度的批判对马克思这一阶段批判形态以及批判思想进行梳理解析,并尝试还原马克思早期批判思想形成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三大部分——哲学批判、经济批判和社会批判中,"感性活动"、"异化劳动"已经本质性的产生并成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核心要义和理论基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宏大而又深邃理论体系中以其时间维度和理论意蕴的双重价值一举超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成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源头。  相似文献   

6.
曹萌 《人民论坛》2014,(5):187-189
在对市民社会的考察中,马克思关注到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从而促使其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研究共同促进的动力下,马克思超越了黑格尔哲学(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哲学,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因此以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标志,马克思的思想得到了逐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意识形态》清楚呈现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存在批判、建构、超越三重逻辑。《圣布鲁诺》章、《圣麦克斯》章接续《神圣家族》,完成了对狭义理解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费尔巴哈》章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础上确立了唯物史观的立场,实现了对一般意识形态理解与批判的存在论革命。唯物史观确立后,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内涵与功能作了建构逻辑上的全新理解,呈现出意识形态阐释视角从哲学存在论向政治社会学、从发生学向功能学的转换。马克思指明了超越意识形态的理论道路和经验道路。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一生不断地批判,既批判别人,也批判自己。本文就是攫取马克思一生反思海洋中的一滴水,来浅析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完成从隐藏着新思想萌芽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的人本主义到他与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实践的唯物主义转变以及它转变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马克思把握和批判意识形态的基本场域。随着学术界对马克思文本学研究和思想史研究的深入,《神圣家族》在马克思早期著作研究中的思想"萌芽性"和"转折性"地位日臻显现。其中实践的历史认识论思想萌芽,成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视域生长点。马克思通过揭批思辨哲学,加速了意识形态认知方式的历史思维转向;通过探索历史诞生地,开启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缝合;通过洞察历史本质,切近了"彻底批判"意识形态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6,(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青年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文章的开篇之作,也是他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以及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标志,其中很多深刻的政治哲学论述可谓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新启蒙话语。重读马克思在这篇哲学文本中所作的尘世的批判、法的批判与政治的批判,重释马克思阐述的人的问题、人的高度的革命与人的解放,解读文中解放者、新的特殊等级与高卢雄鸡的高鸣的哲学寓意,对我们理解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实质及其当代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狭隘眼界,揭示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所遭受的种种苦难,以异化劳动理论展开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道价值批判.得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理论结论。但马克思在此阐释的是他从费尔巴哈“人的类本质”视角所阐发的社会发展理论,囿于研究视角的旧哲学形而上学思想局限,马克思此时还没有真正形成他科学的哲学思维方式和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系统而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晕的贫困》、《其产竞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和《资本论》等著作中所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的时期,马克思对社会变迁中的法律发展有着不同的理解。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 《德意志意识形态》,从《共产党宣言》,再到《资本论》,马克思的法律发展观相应经历了从雏形到诞生到确立 再到成熟的过程,表明马克思法律发展观念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自我超越的科学特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拥有三重思想渊源:一是法国唯物主义,二是德国古典哲学,三是英法德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马克思沿用了特拉西的意识形态概念形式,但超越认识论维度,在存在论维度揭示意识形态从观念出发改变世界的空想性;德国古典哲学砥砺马克思实现对意识形态理解的存在论革命,并激发马克思在政治社会学视域、功能学维度赋予意识形态概念以现代涵义;19世纪上半叶英法德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展开的全方位的尖锐批判,为马克思展开自身意识形态批判的具体内容提供了历史材料和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4.
(四)《论犹太人问题》 1843—1844年,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并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公开批判。马克思认为,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也是清算自己过去的哲学信仰。1844年初,他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批判鲍威尔在犹太人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5.
王蓉 《传承》2012,(2):30-31
青年马克思通过对以往法哲学思想的批判吸收,其法哲学思想逐步形成。这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早期法哲学观的唯物主义转变以及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法与经济基础的论述和《共产党宣言》中对法的本质的剖析上。尤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资产阶级法的本质作出批判和分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吻主义法学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包含两个维度:作为科学方法论的唯物史观维度和立足现实并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批判维度。马克思社会哲学革命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批判社会现实问题。从社会哲学维度界定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从而实现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研究的范式转换,是马克思思想走向当代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旧唯物主义、人本主义进行了批判,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表述。从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变革性和优越性,在反思中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利益范畴在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中经历了一个渐次深入的发展过程,实现了由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哲学范畴向拜物教批判的经济哲学范畴的转变.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等早期文本中,马克思虽然已经认识到了利益问题的重要性,但还是依据黑格尔的理性原则,对思想、道德和法律奴隶般地屈从于物质利益进行了批判.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中期文本中,马克思区分了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完成对利益的普遍性抽象,利益成为马克思重要的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哲学范畴.在《资本论》等中后期文本中,马克思把利益与政治经济学辩证结合在一起,利益转化为劳动价值分析的经济哲学概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青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批判的实质,指出青年马克思是在人本主义哲学的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逐渐改造、拓宽其内容,把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感性存在变成了人的感性活动,从人的类本质到人的社会本质,从人的宗教异化到人的彻底解放,扬弃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列宁意识形态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根基,从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史观的本体论、追求“科学的意识形态”的价值论、到揭示两大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矛盾论和实现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方法论,共同构成了政治哲学范畴的出场逻辑。在政治哲学范式的意蕴嬗变中,列宁意识形态思想呈现出从“意识形态”概念到“意识形态”思想体系、从批判术语到建设话语、从建党理论到灌输理论的内在张力。从政治哲学视角下分析列宁意识形态思想,对于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于:要植根鲜活实践,在创新发展中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时俱进;把握战略需求,在破立并举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坚守价值立场,在规律遵循中把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