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马歇尔16岁时考入弗吉尼亚军校,其军人生涯自此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马歇尔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被授予少将军衔。1943年秋,他被推选为盟军最高司令,负责指挥欧洲登陆战役。1944年12月,他升任五星上将。抗战胜利后,马歇尔被杜鲁门总统派往中国调处战后的国共关系。最  相似文献   

2.
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主张中国各政治力量的代表召开全国会议,商讨和平团结的有效办法。仅隔一个星期,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就作为美国总统特使来到重庆,"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参与国共和平谈判。马歇尔来华后,首先恢复已经中断的国共谈判,并于次年1月成立有国共美三方组成的三人委员会,共商解决各项军事问题的具体办法。在此后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周恩来和马歇尔共事在同一个委员会中。  相似文献   

3.
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主张中国各政治力量的代表召开全国会议,商讨和平团结的有效办法。仅隔一个星期,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就作为美国总统特使来到重庆,“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参与国共和平谈判。马歇尔来华后,首先恢复已经中断的国共谈判,并于次年1月成立有国共美三方组成的三人委员会,共商解决各项军事问题的具体办法。在此后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周恩来和马歇尔共事在同一个委员会中。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一方面声称要谋求国内和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另一方面却在和平烟幕的掩护下,加紧军事部署,制造军事冲突.美国政府为了扶持蒋介石集团,于1945年12月15日任命前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为特使,以“调处”中国内战的名义来华.针对这种形势,中国共产党采取“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同蒋介石集团进行政治谈判,国共双方代表达成有关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作为履行停战协定的机构,设立三个委员,分别代表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和美国.美国代表被邀请充任主席,作为三方会议的召集人.按照三方协议,军调部受军事三人小组——周恩来、张治中和马歇尔的领导.时任十八集团军参谋长的叶剑英作为中共代表,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郑介民和美国代表饶伯森进行三方谈判,调处国共间的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5.
1945年12月,采取"援蒋内战"政策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在华无法遂其所愿,狼狈下台返美。当时中国是美对外战略的重点,是遏制苏联扩张的平衡力量,所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刚卸任的美国陆军参长、五星上将马歇尔为总统特使赴华调处国共争端。1946年7月14日,醉心内战的蒋介石为避开马歇尔无休止的"调解"会晤,偕同宋美龄以避暑为名,离开南京登抵庐山安营扎寨。 马歇尔的调解自然离不开蒋介石,因为蒋独裁一切,国民党一切都由他一人说了算。因此,为了调处使命,马歇尔不得不头顶烈日,艰难地穿梭于南京和庐山之间。 1946年7月中旬,中国…  相似文献   

6.
抗战胜利后,美国出于其在中国的利益考虑,有意修正赫尔利对华政策的错误,特别派出五星上将马歇尔作为总统特使来华"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参与国共和平谈判。作为回应,中共派出周恩来全权代表。自1946年1月开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周恩来和马歇尔有了一段共事的经历。"三人委员会"成立,周恩来与马歇尔初识  相似文献   

7.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一方面声称要谋求国内和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另一方面,又在和平烟幕的掩护下,加紧军事部署,制造军事冲突。美国政府为了扶持蒋介石.于1945年12月15日任命前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为特使.以“调处”中国内战的名义来华。面对这种形势.中共采取“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同蒋介石进行政治谈判,国共双方代表达成有关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作为履行停战协议的机构,设立三个委员,分别代表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规定美国代表被邀请充任主席。作为三方会议的召集人。  相似文献   

8.
马歇尔来华后,曾经推动国共两党相继签署了停战、政协和整军等重要协议,从而使中国一度出现和平民主发展的前景。然而这一线希望,很快便因东北再度燃起大规模内战之火而破灭。通过进一步研究马歇尔在解决东北内战中的态度和奉行的政策,可以更深刻地揭示东北内战爆发及马歇尔调处失败的原因。 (一) 从1945年11月中旬开始,美国政府内部经过反复研究,实际上为马歇尔制定了一个三位一体的公式:促使国共在华北停战——为国民党向东北运兵——实现由国民党统一中国。这三个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其中向东北运兵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从马歇尔调处中包含着限制苏联向东亚和太平洋发展这个意义上说,促成华北停战,就是为帮助国民党向东北运兵创造条件;而美国希望的中国统一,其目标包括将苏联从东北排挤出去和限制中共在东北发  相似文献   

9.
海外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观点可分为威胁论与机遇论两种,威胁论认为中国国强必霸,"一带一路"是马歇尔计划的翻版,是新型的殖民主义;而机遇论则认为该战略于世界而言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不仅是应对美国霸权主义的需要,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还能因此实现优势互补,做到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一带一路"虽然是一个"走出去"的战略,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的原则、主动放弃亚投行的否决权、保持基本路线的不变等做法已经证明了该倡议的出发点是和平的,它的实施是为了带动更多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冉 《世纪风采》2011,(5):35-37
1945年,中国内战迫在眉睫。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遣马歇尔为特使,到中国调处国共纠纷,企图能化干戈为玉帛,但由于种种原因,调停失败。马歇尔觉得自己对中国的局势已经无能为力,换一个人,也许会出现转机。经过全面考察,他选择了时任燕京大学校长的司徒雷登来担此重任。精明的马歇尔为何会选择司徒雷登这样一个外交“新手”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呢?这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1.
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美国著名的五星级上将,曾任陆军参谋长和国务卿要职,功勋卓著。然而,这样一位人物,却被蒋介石骂作"昏昧无知"、"顽固执迷"、"褊狭冷酷,诚小人之尤者也"。甚至,为泄愤,蒋介石刻意将马歇尔写为"马下儿"。蒋介  相似文献   

12.
拍案惊奇     
史英 《廉政瞭望》2014,(3):46-47
<正>●"军校指标"北京男子孟沛成冒充军委副主席秘书,谎称可以办理军校指标,帮河南商人程某的女儿入军校,骗取程某5100万元。程某女儿上了几个月军校后,被清退了,孟沛成又将她送至北京军区某医院工作,但后因查出履历造假被医院辞退,失业在家。夏末点评:钱如果是真的,能量也不全是假的。  相似文献   

13.
马歇尔是一位美国五星上将,1939年到1945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协助美国总统罗斯福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指挥美军协同盟军与德,意、日法西斯作战,获得了很高的军事赞誉。卸职后,1945年12月以总统杜鲁门特使的身份来中国调处“国共军事冲突”。1947年1月回国任美国国务卿。关于马歇尔,蒋介  相似文献   

14.
博览之窗     
周恩来举荐司徒雷登当大使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虽然举行了重庆谈判并达成了《双十协定》,但双方的军事冲突并未因此停止,反而愈演愈烈。面对中国局势的日益恶化,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不得不于1945年11月27日提出辞职。五星上将马歇尔作为总统特使来到中国,继续调停国共冲突。赫尔利辞职后,美国驻华大使一职空缺。当时,杜鲁门总统将这一选择权留给马歇尔,由马歇尔亲自挑选一位能配合他工作的大使。最初,马歇尔心目中的理想人选是魏德迈。魏德迈在二战后期曾任盟国方面中国战区参谋长。此人不但为人圆滑,而且一向持反共观点,…  相似文献   

15.
邓西夫 《党史博览》2002,(1):51-52,54
赫尔利灰溜溜地走了,马歇尔兴冲冲地来了 从抗日战争后期到国民党政权被推翻,美国政府先后派赫尔利、马歇尔和司徒雷登三人来中国推行其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6.
今日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中国.中国崛起的目的是为了和平;所采取的途径是通过非暴力的方式主动融入经济的全球化;崛起是为中国和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奠定基础,而不会形成对周边邻国和世界安全的威胁.目前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挑战因素众多:超级大国美国视中国为潜在的对手,是中国"和平崛起"外部环境中的最大"变数";中国周边环境复杂性因素的增多,挑战性增大,亚太一些地区热点暗藏危机;中国内部诸多不安定因素都会影响崛起的进程.为减轻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不利于安全的压力,必须构筑"和平崛起"所需的安全保障.中国"和平崛起"的安全保障,是由政治安全保障、经济安全保障、能源安全保障、信息安全保障和军事安全保障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在这一安全保障系统中军事安全保障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1950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各分局、各军区、各省市委发出了《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同日,为在全国普遍深入地进行抗美援朝爱国教育,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以各种方式和行动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与"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合并,改组为以郭沫若为主席,彭真、陈叔通为副主席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的统一领导机构—"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从  相似文献   

18.
2007年5月25日,美国国防部公布2007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其主要内容为,美国欢迎一个和平与繁荣的中国崛起,但是中国的未来前景仍不确定,其中包括中国扩张的军力及其如何使用军力的意图.中国已经具备与美国军力抗衡的"最大潜力",拥有能多次抵消美国传统军事优势的"破坏性军事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国务卿蓬佩奥18日宣布,美国不再认为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建立的定居点违反国际法。这个决定无疑具有颠覆性,意味着美国改变了40多年来在此问题上的政策。定居点关乎巴勒斯坦领土,一直被巴方视为巴以和谈不可或缺的议题,因此也是事关以"土地换和平"解决巴以冲突的根本性问题。美国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此重大原则性问题上逾越红线,标志着美国已与"两国方案"渐行渐远,也在背离国际法和国际道义的路上越走越远,这将使其丧失"中东和平调解人"的资格。因此,除以色列表示欢迎,这个决定遭到国际社会几乎一致的反对。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和平年代,军营是战斗力蓄积的场所,军校校园文化也要围绕将来战时做准备。军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培养特战人才的内在需要,它必须体现我国先进军事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必须履行文化战斗力的职能,尤其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