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安研究》2009,(11):74-74
王成礼在《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它的主体不仅包括个人与国家,还包括许多社会组织横亘于个人和国家之间。在利益的驱动下,市民社会、公民个人与国家机关之间展开博弈,实质上是权利与权力的博弈。权利与权力的博弈过程,实际上是二者不断寻求最佳配置的过程,即博弈均衡过程。  相似文献   

2.
杨世建 《前沿》2012,(10):44-46
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之所以陷入运行困境,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的权力几乎不受宪法约束,导致某些地方政府在对待村民自治问题上形成了"政府权力中心主义"。在"政府权力中心主义"的实践惯性下,当村民自治实践有利于政府及其主要官员的利益时,政府就支持村民自治;当村民自治与政府及其主要官员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政府就不支持村民自治。因此,要让村民自治彻底摆脱运行困境,应当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原则指导下,认真思考规范政府权力,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宪法措施。  相似文献   

3.
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的过程是双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垄断性大企业在博弈过程中的力量强大,为获取更大的利益,力量强大的一方当事人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格式合同的本质是强势一方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改造中的博弈关系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的改造过程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政府、城中村村民和开发商利益博弈的过程。在具体实践中,他们都有自己的战略权衡,如政府是否提供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村民是否支持改造、开发商是否介入开发改造等。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合作和整合机制,有效配置资源,推进城中村改造进程,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晓斌 《人民论坛》2013,(12):32-34
政治掮客是指以介绍政治权力的出租出售为手段而获取中间利益的人.在当前体制下,政治掮客的存在对农村村民自治的建立、村民自治所需资源的获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破坏了自治四原则,制造了新的社会不公与乡村政治腐败.  相似文献   

6.
王士恒 《传承》2010,(6):128-129
因应国家的法制化进程,多元利益主体的形成,使立法体制成为利益分配机制,立法过程成为权力博弈平台,立法博弈正在成为一种治理方式。在动力表现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是立法博弈的内在驱动;在目标表现上,民主与文明是立法博弈的价值诉求;在方向表现上,多元利益平衡是立法博弈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工程评价是对其投入产出效益的综合评判,是城市公共工程供给合理性的主要评判工具,其评价结论反映了城市公共工程不同评价者权、利博弈后,对公共利益、私人利益的再次分配。作为城市公共物品,城市公共工程评价者间具有复杂的利益关系,而我国城市公共工程评价者间权力地位的严重不平等,导致评价者间的权利博弈行为成为零和博弈,即强势群体侵占弱势群体应得利益,城市公共工程供给无效率。我国城市必须从行政权力制约机制、公共参与机制、第三部门参与评价机制、公共价值观培育机制四方面着手,从而对我国城市公共工程评价者间的权力不平等与利益导向分歧现象进行治理,并实现我国城市公共工程评价从零和博弈到非零和博弈的超越。城市公共工程供给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才能真正促进城市的稳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因应国家的法制化进程,多元利益主体的形成,使立法体制成为利益分配机制,立法过程成为权力博弈平台,立法博弈正在成为一种治理方式.在动力表现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是立法博弈的内在驱动;在目标表现上,民主与文明是立法博弈的价值诉求;在方向表现上,多元利益平衡是立法博弈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9.
由工业时代向网络时代过渡,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在于领导自身的角色定位和相应的职能转变。政府领导应扮演好"设计师""公仆""教师"这三个新角色;政府职能应迅速从权力控制向魅力导引转变,从提出目标向共建愿景转变,从利益博弈向利益磋商转变。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司法裁判制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是一种权利,而不是权力,其主体是村民个体。村民个体在通过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的行使自治权利时,由于既定制度中缺少裁判制度,导致各种权利在不同的界面上发生冲突,妨碍了村民自治在农村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村民自治性质的基础上,将实践中频繁出现的典型案件抽象成一个具体的案例,然后以该案为切入口,阐述缺少裁判制度产生的后果,探索建立裁判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供法院审判模式和仲裁模式以供选择。  相似文献   

11.
向德忠 《桂海论丛》2004,20(2):37-39
跨国公司在华研究开发(R&D)投资是跨国公司以所有权优势获取利益战略的深化,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上升,同时也使中国面临着与跨国公司争夺知识的结构性权力的博弈。  相似文献   

12.
人们追问如何构建责任政府时,过去往往从至善的伦理政治角度,对政府和个人都提出过高的期望,而结果往往责任错位、落实不力;倘若换一个视角,从具有主体性公民资格的平等公民应该遵守的底线伦理出发,承认合理自利的利益追求,在一个多元开放的重复博弈的竞争框架里,运用公共理性,采取对话、协商、妥协等手段,达成的重叠共识和深度认同,对于责任的建构和履行,更具有心理基础。这也是以权利来建构责任政府与过去以权力来建构政府责任的重要区别。以权利建构责任政府,权力分散,权责对等;以权力构建政府责任,却往往有权而无责,或有责而无权,责任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3.
行政体制改革是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改革的核心是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在这一过程中 ,国家机关作为一个特殊利益体是存在的。同时行政改革还是一个利益的博弈过程 ,需要培植市场的力量 ,来获得整体的利益 ;在放权让利中 ,谁应该获得权力和利益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否则既得利益者就会成为行政改革的巨大阻力。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在我国已成为一种最广泛的基层民主的实践,其基本要求是村民自治体尽可能独立于政府的行政权力,同时村民自治体内部应当形成比较完善的民主决策机制。然而,村民在自治过程中亦存在着诸多权利冲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治体内部的权利冲突,另一类是国家干预村民自治事务引起的行政权与自治权之间的外部权力冲突。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我国的村民自治权往往难以落实。司法保障是权利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国必须尽快确立村民自治的司法保障,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村民的民主决策,并尽可能对村民自治体滥用自治权加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沈彬 《创造》2010,(7):60-61
借房价高企、民怨沸腾的机会,行政权力彻底深入经济领域,拨弄着贫富各个阶层的敏感神经。房产税之争是地方、中央政府的博弈,房产业、职能部门之间的博弈,同时也是各利益阶层对自身权利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加强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需要增加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但由于诉讼程序的相对闭合性,权利(权力)总量是一定的。在国家权力应当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无论是被告人还是被害人,其诉讼权利都应当是有限度的。当前,增加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不少制度构想存在若干理论上的障碍:民主理论的客观阻碍、博弈利益的难以调和、诉讼权利的滥用风险、法官自由心证的实际冲突。因此,对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利的赋予应当更加理性。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发生的日本福利危机与治理改革是一场围绕福利应由谁负责、怎么负责的问题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居民、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居民与业者等之间开展的权力和智慧的博弈。它的主角是以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集团利益的官僚为代表的统治阶层和关心民生权利、强调市民参与的一般国民为代表的社会团体,福利改革是他们之间力量和智慧的较量场。  相似文献   

18.
宋金文 《人民论坛》2014,(14):15-19
80年代发生的日本福利危机与治理改革是一场围绕福利应由谁负责、怎么负责的问题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居民、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居民与业者等之间开展的权力和智慧的博弈。它的主角是以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集团利益的官僚为代表的统治阶层和关心民生权利、强调市民参与的一般国民为代表的社会团体,福利改革是他们之间力量和智慧的较量场。  相似文献   

19.
在立法过程中,各社会利益团体强势增长的“利益博弈”诉求给“部门利益法制化”这一顽疾带来强烈冲击。通过多方参与的博弈,立法将不再是政府部门之间权力与利益的分配与再分配,而是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农民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权利缺失的原因在于,政府以单纯行政化的方式供给农村公共品,农村自治组织职能异化,农民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必须建立有效的村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健全良性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协商制度,探索村民自治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依法规范国家在村民自治制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