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谈到毛泽东和江青结婚的问题时,大量回忆录、传记文学都提到中央政治局有"约法三章",即对江青规定"只管毛泽东的私人生活与事务,20年内禁止在党内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陶铸是受江青等人的陷害被打倒的,毛泽东偏信了江青等对他的诬陷……"这个论断不客观,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无疑,江青在打倒陶铸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江青的作用是什么呢?我认为,在打倒陶铸中,江青不仅仅"陷害",更是不折不扣、名副其实的干将和急先锋。一"文革"爆发前,毛泽东和江青同陶铸(以及曾志)的关系是很好的。江青几乎每年都到广东过冬,毛泽东"特意交代陶铸要  相似文献   

3.
由于种种原因,江青这人令人真假难辨。我在写作《江青传》时不能不做许多辨伪工作,关于江青入党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关于江青的入党经过,有着各种说法。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在其所著《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一书中,回忆江青在延安整风时曾对他说过的两句话:“那时,是个姓王的介绍我入党的,名字我忘记了。现在这个人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相似文献   

4.
<正>江青竭力向人们证明,她不是靠毛泽东,而是靠自己。她只希望别人称她为"江青同志",她不希望、不愿意别人称她"毛泽东夫人"。江青的最后一任保健护士马晓先讲过毛泽东逝世后的一件事。她说:主席逝世的消息一公布,国内国外的信件不断地寄来。江青把这些信分作两摞:凡是写"政治局委员江青收"的放一摞,凡是写"毛泽东夫人江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5,(1)
<正>毛远新,毛泽东的侄子,毛泽民烈士的儿子,1941年生。新中国成立后,他大概从小学开始一直在毛泽东身边长大。我1967年1月开始给江青作机要秘书,和毛远新结识。"文革"中,毛远新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参加运动。他从哈尔滨回京时,往往也住在钓鱼台江青所住的11号楼。我们一起交谈,一起到大食堂吃饭,相处很好,成了很亲密的朋友。2001年,他从上海某汽车研究所退休后,来北京时,曾到我家做客,晤谈甚洽。10多年来,我们不断地通信、通电话,现在我把他谈话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在文革中的处境十分艰难,毛泽东对他不满意,主要是对他对待"文革"的态度不满意,曾讲:"总理实际上是不赞成我搞文革的"。江青集团更是把他视为绊脚石,眼中钉。江青曾在中央文革会议上公开和他拍桌子,说:"毛主席叫你把中央文革小组看作中央书记处。大事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4月7日晚8时,央视第7频道《军事纪实》栏目播出了"清明祭"特别节目《永生的神鹰——杜凤瑞》。1958年10月10日,河南方城籍空军飞行员杜凤瑞驾机在福建龙田上空,一举击落2架、重创1架敌机后血洒长空。杜凤瑞被国防部授予"空军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生前所在大队被命名为"杜凤瑞大队",英雄故里改名为"凤瑞村"。他的英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并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8.
正王震,人称"胡子上将"。17岁时结识毛泽东,打那以后,两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毛泽东非常器重王震,认为他第一政治可靠,第二能够完成任务,第三勇敢,第四不怕牺牲,每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都要与他面谈,王震总是由衷地表态:"我听主席的!"王震在谈及与毛泽东的交往时,喜欢用一个词:"追随"。  相似文献   

9.
曾珺 《党史博览》2021,(9):10-11
毛泽东曾说,在北京待久了,脑子里就是空的;一出北京去,里面就有东西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几乎每年都要走出北京视察,上海、杭州、武汉、郑州、成都等地都是他常去的地方.其中,杭州是毛泽东最喜欢去的地方,被他称作"第二故乡",在他的一生中,他曾40多次来到这里,并留下了4首吟咏山水之作.  相似文献   

10.
特殊"介绍信" 江青原名李云鹤,1933年夏,19岁的她从山东前往上 海,改名李鹤,在徐明清领导下的晨更工学团当教员。尽管 后来李鹤进入上海影剧界,成了"明星",改名蓝苹,但是徐 明清跟她一直以好朋友相待。1937年7月下旬,江青从上海 来到西安,找到时任西安北大街幼稚园主任的徐明清,江青 向徐明清说明了来意:她要奔赴延安,请求徐明清介绍她前 往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她身边未带任何组织介绍信,在她 看来,徐明清是她最好的"介绍信"……江青奔赴延安,是她 一生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1.
一 近年来,翻阅了数十种有关毛泽东及江青的回忆录、传记文学、纪实作品,看到其中在有关毛泽东和江青结婚问题上,对于中共中央有无"约法三章",意见分歧很大.  相似文献   

12.
正他被称为"多才、多艺、多灾、多难、多福、多寿"的"六多"将军。对敌斗争中,为打入国民党内部,毛泽东亲自为他改名;潜伏后,他直接受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保持秘密的单线联系;在国民党军队内部,他策动了国民党正规军的首次整编制起义;在统战工作中,他将隐居多年的十世班禅迎回日喀则;他撰写了历史剧《司马迁》等著作,甚至在医学上也颇有建树……他就是"郝克勇",一位唯一受毛泽东直接领导的中共高级特工。  相似文献   

13.
我很有兴趣地在2001年第4期《党史博览》杂志上,读到阎长贵先生的文章《历史事实必须澄清——毛泽东和江青结婚中央有无“约法三章”》。 毛泽东与江青结婚时,中央有无“约法三章”?我对此不持肯定态度,也不持否定态度。 我持不肯定的态度,是因为至今已经公开的中共中央档案中,没有关于“约法三章”的记载。我在《江青传》中曾经提到台湾方面公布的王若飞日记曾记载“哟法三章”,见诸于台湾陈绥民所著《毛泽东与江青》以及崔万秋所著《江青前传》。但是,台湾方面没有公布王若飞日记的手迹,因此不足以作为肯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余玮 《党史纵览》2013,(8):14-18
周世钊既是毛泽东的同学,又是他的朋友,他们之间有着长达63年的交往。这位曾被毛泽东称为"贤者与能者可以兼的人",与毛泽东有着许多共同的观点、思想和经历,但是,他也从不掩饰自己与毛泽东的不同观点与思想。翻阅周世钊的部分遗稿和毛泽东给他的大量书信,细听周氏后人的讲述,笔者真实地感受到毛泽东之伟大,感受到伟人毛泽东在私  相似文献   

15.
她,曾经担任毛泽东主席机要员长达17年之久,负责毛泽东、周恩来交办的工作,有着17年轰轰烈烈的历史。她,曾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小谢",曾是中国历史政治舞台上备受瞩目的女性之一。  相似文献   

16.
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1906-1974),是中共建党以来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多次在党和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坚决支持毛泽东,使革命转危为安,走向坦途.因此,党和毛泽东对他进行高度评价,尤其是毛泽东的评价一直是肯定的.在中共"七大"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讲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二个问题就是专门讲王稼祥的贡献的,并实事求是地对他的功过作了全面的、客观的和公正的评价.毛泽东除在"七大"上积极推荐王稼祥进入中央委员会,建国后还推举他担任我国首任驻苏联大使,以及中央书记处书记.在"文化大革命"中,王稼祥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迫害,当毛泽东读完王稼祥给他的一封信之后,十分动情而恳切地说:"这样的老同志只讲过,不讲功,很难得,应该很快让他出来工作."说他功大于过,是有功的人等等,再一次肯定和赞誉王稼祥的功劳.直到党的"十大"时,毛泽东还排除"四人帮"之流的干扰,继续推荐王稼祥为中央委员.  相似文献   

17.
康鹏 《党史文苑》2013,(5):32-34
左权是抗战时期阵亡的八路军的最高将领,牺牲时的职务是八路军副参谋长,曾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军衔。为了纪念他,他牺牲所在地山西省辽县改名叫左权县。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左权当年曾被打成"托派",甚至连马夫都能参加的党内会议他都没有资格参加,而受到的"留党察看"处分直到他牺牲40年后才被取消。  相似文献   

18.
《湘潮》1995,(1)
毛泽东张恨水细诉名号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曾与著名报人、小说大师张恨水,进行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促膝交谈。毛泽东风趣地对张恨水说:"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有位绰号叫'袁大胡子'(即国文教员袁吉六)的先生,曾嘲笑我的作文,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今天遇...  相似文献   

19.
尹家民 《党史博览》2004,(12):37-38
一上庐山,江青没有什么政务活动,主要是看风景   1959年7月24日,江青第一次到庐山.当时,毛泽东将在庐山主持召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江青本来在北戴河休养,在那里等候毛泽东归来.她给毛泽东打过电话后,毛泽东让她坐飞机赶到庐山.那时江青并无实职,只能算是毛泽东的秘书.(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时,决定正式任命毛泽东的秘书,即陈伯达、胡乔木、叶子龙、田家英、江青,人称“五大秘书“.……  相似文献   

20.
苗体君 《党史博采》2009,(11):49-53
韦拔群(1894.2.6)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他与毛泽东、彭湃被称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大农民运动的领袖,毛泽东曾经说过:"韦拔群是个好同志,我过去搞农运,有些东西还是从韦拔群那里学来的。"同时韦拔群还是百色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曾经与邓小平并肩作战在百色这片土地上,二人面对面在一起时,邓小平亲切地称韦拔群为"拔哥",韦拔群牺牲后多年,邓小平称赞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不愧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今年是韦拔群诞辰115周年,也是白色起义80周年纪念,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发生在韦拔群身上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