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主义的起源与发展现代民事诉讼制度及其当事人主义诉讼法学理论 ,是人类社会自法律产生以来诉讼法律文化进步的文明成果。人类社会早期的部落或民族中的个体 ,其利益在受到侵害时 ,只能凭借部落或个体的力量进行私力救济 ,其表现形式是“以牙还牙”、“同态复仇”等。这种方式并不具有后来法律运用方式的要素 ,它是自然界中生存竞争在人类社会中的类似物。随着社会的日益分工和生产力的逐渐发展 ,社会中出现了阶级 ,随之便产生了国家和法律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救济方式 ,即以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国家权力进行干预的公…  相似文献   

2.
在既没有法律也没有国家的时候,强制就已经存在。它仅仅从阶级和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国家的暴力。一切人类集体过去和现在都在同社会危害性行为作斗争。在氏族制度下,无论在集体内部还是在集体外部,都曾经有过对社会有危害性的、并且社会与之作斗争的的行为。有史以来,剥夺他人生  相似文献   

3.
论犯罪原因     
一、犯罪原因概述犯罪原因是犯罪学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犯罪学中分歧最多、争论最大的问题,至今尚有一些问题并未彻底弄清,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1.犯罪碌因历来是犯罪学研究的重点自从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产生国家和法律以来,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伴随着人类。犯罪的存在,迫使人们去探索犯罪的原因。早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古希腊的著名学者柏拉图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写的《三论我国法学现代化——关于法的概念的外延问题》(《政法学刊》1986年第3期),惠新宋同志发表了《法的概念和系统论原理——答吴世宦同志》一文(《政法学刊》1987年第1期),认为法律只能是“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法律与国家、阶级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和国家,没有法律,到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国家,也就没有了法律;法律与阶级、国家共存亡,没  相似文献   

5.
谈谈“诬陷”与“反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诬陷”并非今日所创,而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当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产生了国家和法律、诉讼,从而也就产生了“诬陷”的犯罪活动。揭开中外历史,不难看到诬陷无辜、制  相似文献   

6.
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是按一定规律组成的载有信息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简言之,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法律语言则是法律信息的载体。我国当代法律的载体则是现代汉语。法律是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根据立法程序制立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它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这种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形式上,它被上升为国家的意志,通常由国家制定的宪法、法律、法令、规则、条例、决议、决定、指示等规范性文件表现出来,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人类社会有了阶级就出现了国家,有了国家也就有了法律,  相似文献   

7.
所有权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必然产物。一定社会的所有权制度的性质是由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在奴隶制社会中,奴隶主阶级政权以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占有为基础,所有权关系也就相对  相似文献   

8.
自从人类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就产生了国家。既有国家,就有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因此,古往今来,法律规范不可胜数。但是,不管有多少法律规范,从其内部结构考察,通常不外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曰假定,二曰处理,三曰制裁。所谓假定,就是适用法律规范的必要条件。每一个法律规范都只能在一定条件出现的情况下才适用,适用某一法律规范的某种条件就叫做假定。如刑法167条“伪造、变造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个法律条文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它负载的法律信息是:第一、国家禁止社会成员作出伪造、变造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公文、  相似文献   

9.
正义是法的价值的总和,法律是人类正义价值追求的最优表达和最佳手段。法律价值是指法律这一客体对于满足个人、群体、阶级、社会需要的积极意义。站在民众立场上关注、归纳人类普遍的价值需求以及法律价值的形成与实现,是法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始终有着自己的鲜明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始终有着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奋斗目标。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环境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随着经济基础、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阶级阶层结构深刻变化,特别是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后,党的传统阶级基础、群众基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一定历史阶段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类社会一开始是没有城市的,城市的诞生时间与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时间基本一致。由于商品交易形成,出现了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商人”,“城”、“乡”首现分离,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城市的萌芽。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出现是随着原始公社制的瓦解和阶级国家的产生逐渐出现的。也就是说:“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穿着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晴雨表”,恩格斯称中世纪的域市为“中世纪的花朵”。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  相似文献   

12.
一、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法律与道德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虽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毕竟属于两类社会规范体系,因此,二者的区别归结为:第一,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法律的产生以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冲突普遍化为必要条件,这种条件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而形成的,与国家同时产生;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在社会交往的人际关系之中,道德的调整总是必要和可能的。道德是维系社会秩序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是不可想象的。显而易见,法律的产生明显晚于道德。第二,表现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质,即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人的头脑,坚持社会主义文明道德,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是并驾齐驱的,缺少任何一种文明,社会发展就会出现畸形状态。而在某种意义上,精神文明比物质文明更为重要。做为国家机器之一的公安机关,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产物。这是因为,任何一个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巩固和发展本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都要有一套社…  相似文献   

14.
盗窃是一种古老的犯罪。人类社会进入原始社会末期以后,社会劳动产品出现了剩余,一部分人就有可能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成果。这种占有的一种特殊形式就是“盗窃”,它以秘密窃取为行为特征。这种行为不但使被盗人遭受财物的损失,而且加剧社会矛盾,危害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当阶级产生、国家出现后,统治阶级在制订法律中,都注意惩处盗窃犯罪。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就已规定对盗窃犯罪的惩罚;我国秦代早期的云  相似文献   

15.
从人力投资理论看当前教育唐代兴市场经济与人力投资在国家(即阶级)社会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都不可能撇开人的决定性作用和主体性地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正确地调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强调经济对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调整国家为了矫正市场失灵而管理和调控经济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由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所决定,经济法可以由市场主体管理法、市场秩序维护法、资源配置优化法、经济稳定调控法、社会保障法(社会公平促进法)和涉外经济管理法组成。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民商法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经济法是市场经济的主导性法律。  相似文献   

17.
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法李玉基*屈渊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工业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利用法律、公约、政令等手段,从政治、经济上对社会劳动者实行身心保障的体系,是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的标志。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  相似文献   

18.
任何政治都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泛阶级的政治是不存在的。自从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来,社会管理便是统治阶级的政治。阶级性质的不同,便决定了其政治性质截然相异。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是剥削阶级,它们在统治社会时不可能代表被剥削阶级的利益并与被剥削阶级一道共同管理社会。剥削阶级历来是人口总量的少数。因此,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一  相似文献   

19.
国家利益是近代政治的产物。实质上是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的法律形式。政府行为就是统治阶级把本阶级的政治行为上升到国家的高度而产生的行为。任何政党把自己本阶级的行为与国家利益相联系,并宣称自己的行为是在为国家利益谋发展,则该政党的执政合法性便得到了极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重要范畴。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是多元的,经济基础也是多元的,但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基础是一元的。经济基础反映的是社会各阶级群体在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思想和组织。上层建筑分为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是政治、经济、法律等思想,反映的是社会各阶级群体在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政治上层建筑是政治组织,反映的是社会各阶级群体在政治领域的阶级斗争。上层建筑是多元的,但占主导地位的上层建筑是一元的。上层建筑具有层次性,思想上层建筑的顶层是制度性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的顶层是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