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与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和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美国是东亚国际体系变迁的重要推动力。美国和东亚关系的开启,在很大程度上是两种原先相互独立、性质不同的国际体系之间交往和冲突的过程。美国与东亚关系的发展,是东亚被逐渐纳入现代国际体系和美国塑造东亚地区国际体系的过程。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也对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东亚地区多边主义的发展,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与东亚之间关系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正>特朗普东亚行的言行举止非常有选择性,产生的客观效果符合当代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总体趋势,顺应亚太地区调整与变革的时代需求;美国政府对中国从富变强客观事实的认可,改变了奥巴马时期中美关系的性质与面貌,在经济与安全两大领域对亚太秩序重构产生积极影响。2017年11月3—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日本、韩国、中国、越南、菲律宾等东亚五国。此行是历届美国总统中出访亚太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小布什2003年访问亚  相似文献   

3.
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和国内学者对东亚模式的重新思考与深入探讨。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粉碎了“亚洲模式”。美国《外交》月刊说得更加明确:“亚洲金融危机证明美国经济模式正确”。在国内,尽管对东亚模式支持者居多,但也有较大争议。无非三种论调:一、否定论,认为东亚金融危机进一步证明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鲁格曼早已预见的东亚奇迹和东亚模式的终结或破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克林顿执政后,确立了以“安全、繁荣和民主”三大支柱为基础的“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战略目标。然而,在其任期的头两年,美国的东亚政策却屡屡受挫,这迫使美国冷静思考自己的东亚政策。在  相似文献   

5.
雷志华 《南风窗》2012,(20):26-28
东亚的岛屿争端并没有因美国的介入而得到解决,甚至呈现复杂化的趋势,但美国在这一地区强化同盟关系、调整军事部署的战略目标却正在——实现。奥巴马政府如何在亚太推进"再平衡"战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9月16日开始的对日本、中国和新西兰的访问是一个重要看点。因为帕内塔的到访,正值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急转直下之时,美国需要通过展现对日本这个关键盟友的"承诺"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及其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在美国对外安全战略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凭借超级大国的地位及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绝对优势,美国不断调整其东亚安全战略,力图主导地区安全事务,在东亚扮演霸权国家的角色,为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服务.  相似文献   

7.
被称为"遏制之父"的美国著名"苏联通"乔治·凯南,在冷战初期美国政府制定东亚政策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这集中体现在美国对华政策与对日政策的调整与制定上。本文对凯南作为"苏联通"参与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制定这一历史现象加以论述,以此分析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某些特点,并对凯南有关中国与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实力地位的认识与判断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日本民主党执政后的东亚外交及其变化,从日本与中韩、日本与东盟、日本与湄公河地区5国、日本与越南的关系等角度,分析鸠山和菅直人两届政府的关于东亚合作的设想及其实施结果,考察其东亚外交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不同表现,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东亚经济的崛起和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这一发展背后掩藏着什么,其发展是否与东亚经济的创新有关联,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本文通过行为取向、经济制度化形式和国家的创新政策,研究东亚形成了怎样的创新文化以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创新文化的异同。作者认为,在创新行为前提条件相近的情况下,东亚各国或地区的创新途径各  相似文献   

10.
刘建平 《南风窗》2011,(20):42+44+46+50
战后东亚秩序的再帝国化原因在于东亚国家的政治错误和外交失败,解构美帝国秩序的新东亚想象有待于东亚国家的文化主体性重建和民主政治能力成长,日本摆脱美帝国工具主义需要中国在价值观和国家能力两个方面获得日本不亚于对美国的尊敬。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东亚威权政体的研究日趋关注,在东亚威权政体的定位、产生的原因以及与民主化进程的关系等问题上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争议。这些观点都各有道理,但本人认为威权政体是东亚国家历史及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产物,其本质性特征是“威权为体,民主为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日本坚持参与关贸总协定和以后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谈判,不愿意参与地区优惠协定。但近年来日本开始改变政策,致力于与东亚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政策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国际上被边缘化的压力,国内经济改革的期望,东亚政治战略考虑以及美国政策变化等。日本参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道路将极其困难,主要的阻力将来自于日本国内以及与东亚国家政治关系的困扰。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美国以建立双边同盟体系的方式向东亚地区供给安全公共产品,以此构筑了美国主导的东亚地区安全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和中国的快速崛起,东亚力量结构加快调整,一方面使东亚国家对安全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美国提供的安全公共产品因日益"私物化"而难以满足地区的安全需求,由此导致该地区安全产品的供求矛盾。安全产品的供求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东亚地区的安全困境,中国作为地区大国,在满足地区安全需求和避免中美两种安全产品恶性竞争的基础上,应扮演东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的供应者,既要向东亚提供新的安全观念,也要主导建立集体安全合作机制,以缓解地区安全困境,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东亚秩序重组的特点及其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正樑 《国际展望》2012,(1):1-13,114
2010年中国在东亚进入了战略挑战期。2011年挑战深化,形势严峻,其主要标志是美国宣布东亚是美国的战略重点,并在东亚发起了全面攻势和破坏性介入。东亚局势极速变化,秩序重组呈现四大特点:经济特性、权力特性、海洋特性和军事特性。中国只有充分认识东亚秩序演变的新特点、新挑战,调整思维,增强实力,优化战略,真正把战略重点放在东亚,主动创造战略机遇,加大战略运筹力度,强化地区塑造能力,主导机制化进程,解决以中国为核心的经济体系与以美国为核心的安全体系二元分离的倾向,才能推动地区秩序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储昭根 《南风窗》2014,(10):36-39
<正>若仅仅靠贸易、援助敦亲睦邻,中国尚不足以真正地感召周边国家,当美国登高一呼,东亚国家很容易"西瓜偎大边"。这恐怕是奥巴马东亚行投下的真正阴影。2014年4月下旬奥巴马高调访问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被认为旨在重申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调整的延续性、严肃性和可行性,把美国东亚政策打造为奥巴马政府的外交胜果,以挽回外界对其再平衡战略已成"鸡肋"的印象。尽管奥巴马夫人米歇尔此前一个月刚访问北京、西安和成都,奥巴马本人亦将在11月访问北京,出席在怀柔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我报告的题目是《建立东亚国际组织的可能性》。从与讨论会主题的关系来看,很可能给人一些奇异之感;因为只限定于东亚,且在亚洲已经出现了具有组织性质的关系,所以这或许不能说是恰当的题目。但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固然与整个讨论会的主题——亚洲·太平洋地区——有关,可它还不能算作正式的国际组织。较为现实的估计是,东亚有着建立国际组织的可能性。当然,  相似文献   

17.
至少有两个根本理由来密切关注台湾选举。首先,选举结果可能成为未来台海关系的重要转折点。其次,台湾问题可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可能导致两个大国、两个核大国陷入战争的问题。所以,对直接相关的双方、对美国、对该地区和全世界来说,这一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的政策并非唯一因素。但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美国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  相似文献   

18.
战后,苏联对外战略的重点始终在欧洲。三十多年来,苏联从战后初期为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阵营,反对美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称霸的战略,转变为放弃反对美国霸权,在军事、经济方面极力追赶美国,逐步取得与美国的同等地位后,走向对外侵略扩张,并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苏联的对外战略,从斯大林时期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有一个演变和发展的过程,而苏联对东亚的战略,是它总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苏联对东亚的战略,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斯大林时期(1945—1953年);第二阶段:赫鲁晓夫时期(1953—1964年);第三阶段: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2年)。现分别阐述各个战略阶段苏联对东亚的战略:  相似文献   

19.
乔治·布什总统上台时,面对朝鲜和中国构成的威胁,美国对东亚的政策十分明确,即重视巩固与韩国等主要盟国的关系和与台湾等老朋友的关系。此外,若干重要盟国(尤其是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地区事务、伊拉克问题和“反恐战争”方面同美国进行了密切合作。因此,美国与东京和堪培拉的关系依然牢固,对它们的依赖仍然很重。 然而就韩国而言,种种情况促使布什政府大大降低了它对汉城的期望,而更多地依靠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来源于美国非赢利、非官方的公众政策研究机构马萨诸塞州剑桥联邦学会2004年4月出版的《中国军事力量》季刊,该刊物属于学会PDA(国防选择项目)资助项目,长期系统关注中国军事战略、军事思想、三军现代化等方面的发展。作者为摩根·J·奥布莱恩三世少校(Morgan J.O’Brien Ⅲ),作者认为中国空军落后美国空军15至20年,但它有能力在21世纪成为一支全球性力量。首先在东亚崛起进而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空军相匹敌。中国空军正在积极发展非对称作战和信息战以寻求“兔子击败大象”的方法。作者的结论和观点实际上与美国空军大学内的学院派观点非常接近,但并不代表美国政府、国防部及美国空军或空军大学的官方立场。本刊特编译此文,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