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理论》2013,(36)
德育三课堂是提升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载体。德育三课堂即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网络德育,其中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德育第一课堂,社会实践活动是德育第二课堂,网络德育是德育第三课堂。该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学生等主体的共同参与,在遵循教育性与愉悦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下,从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三个方面着手,把三个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2.
周泉 《学理论》2012,(33):268-269
文章主要结合自己在新疆库尔勒市四中的教育实习情况,全面仔细地对四中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主要从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态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的评价方式这些方面入手进行调查,从中发现了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沿袭传统的被动式的学习方法、教师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中学及思品课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来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2)
大班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大班教学在课堂组织、人数控制、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存在影响教学实效性的问题。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思政课大班教学的实效性思考如下:建立有序的课堂组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唐曼莲 《学理论》2010,(27):257-260
目前高职学院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存在着课堂结构上的、教师和学生的、考试与评价方面的亚健康;应采取狠抓教风、学风、考风建设,积极开展高职生的理想教育,巧妙运用心理学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等对策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5.
黄荣辉 《学理论》2009,(10):164-165
贴近学生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以人为本,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贴近学生的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空乏地远离高职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不符学生的实际而不利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教学手段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要贴近学生,提高、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生命力。必须从三方面着手:教学目标确立贴近学生培养方向,教学内容安排贴近学生实际特点,教学手段运用贴近学生兴趣需求。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任务。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注重育人的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不高已成为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基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人文内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文素质等途径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公共政治必修课。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不爱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象。探究其原因分别有社会层面原因、学校层面原因、教师层面原因、家庭层面及学生个人层面等原因。从教师层面探寻其原因,认为应该通过更新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其教学方法,创新其教学思路打造一个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体验式教育课堂,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杨勇 《学理论》2013,(32):308-309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创新,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困境入手,着重分析学生主体性教学法的理论渊源,学生主体性教学法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林慧平 《学理论》2011,(14):249-250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面对挫折时无法顺利抵抗的现实问题及其挫折表现,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高职学生挫折形成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即健全心理咨询服务系统和建立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余进军 《学理论》2012,(15):236-237
案例教学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它能有效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在教学活动中"思政"课教师应结合医学生特点,精选案例、巧设问题。通过医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教师引导、讲述和评论等方式,来提高其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邱培彪 《学理论》2012,(22):250-25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话题,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最崇高的目标.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呼唤和期待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学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要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就要在教育过程中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导向,关注人的个性的张扬,重视人的能力的提高,关注人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促进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途径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晓元 《学理论》2009,(9):29-30
作者针对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学生党员思想问题的多样化与复杂性,试图探索高等院校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途径,使得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得到充分展示,进而使之成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得一面旗帜。同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边和平 《学理论》2010,(7):178-18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要求,考察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轨迹及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池喜生 《学理论》2010,(5):150-152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生工作,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学、做”为架构,以“实用型、技能型、职业型”为培养目标,深入开展大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活动,大力加强学风建设。以学生党团建设为核心,培养和造就学生骨干。以“岗位成才率、事业成功率”为指标,指导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才。同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加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凸显,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对象.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者的结合巴成为高等教育学生工作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张燕梅 《学理论》2012,(2):179-180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开展广泛深入的榜样教育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进行榜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其运用要求,切实做到真实性树立榜样、广泛性宣传榜样、创新性学习榜样。  相似文献   

18.
教材设置的缺憾、学校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教育手段的滞后以及法治建设中的不良现象是影响当前大学法治理念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提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实效性,要加强课程建设,重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课程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加强法治理念教育的投入,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改进教学方法,营造校园法治文化,丰富教育载体,拓展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19.
彭春艳 《学理论》2010,(8):161-16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全面提高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是讲授概论课的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努力实现的目标,也是积极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渠彦超 《学理论》2012,(16):285-286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代,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机遇也有挑战。直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困境、剖析背后的原因并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超越,对于增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