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判是人类交际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或大或小,或公或私,或曲或直,或繁或简,或明或暗的谈判活动,每天都大量发生着,时时都在制约、影响和调整着国家、社区、组织、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和关系。无论你是否喜欢,不管你愿不愿接受,它总是客观地、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主动或被动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运用语言(讲话或写文章)时,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出现句子不通的毛病,其中有一些就是属于句子结构残缺。句子结构残缺的直接后果是:或句意不全;或句意混乱,令人难以捉摸、难以理解;或使句子产生歧意,使人们发生错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讲话或写文章的效果,影响了人们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影响了工作,一句话,  相似文献   

3.
舞台灯光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人们希望通过灯光来模仿自然、创造环境,人们试图通过准确地模仿自然场景中的光与色来再现生活。在营造舞台气氛方面.舞台灯光可以通过色彩、明暗等的变化,营造或欢快、或沉闷、或热烈、或阴郁、或轻松、或紧张的舞台气  相似文献   

4.
改革形象是改革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蕴含着人们的思想感情、评判态度、立场观点和自觉意识。改革形象以其特殊手段对事物发生作用:其一,改革形象是一种舆论。改革形象作为一种由个体舆论汇集而成的群众舆论,或褒或贬,在客观上对改革起着或促进或阻  相似文献   

5.
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急剧变革的社会。全球开放化的趋势,令人猝不及防的文化冲击波,一时间使几乎所有的中国人跨进了历史上特有的精神困惑期。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文化思潮、生活形态、审美样式,都在一瞬间扑进了人们的精神视野,并在猛烈地冲击着人们的头脑,需要人们迅速地作出抉择。人们或畏惧而却步。或生吞活剥,或无可奈何地认可,或适应变化而调整自我。总之,不乏迷茫,不乏困扰,不乏面临巨大冲击的一时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6.
经济政策是指导人们经济行为的一种准则,绝不可朝是夕非,变化无常,否则将使人们无所适从,必将导致混乱.这本是常识.然而我们却经常遇到政策被搁置、扭曲,以及执行中的左右摇摆.究其原因是,任何一项经济政策均涉及人们的利益关系和习惯行为、观点,因此,一项新的政策一出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的看法必然不一,于是聚颂纷坛,或雀跃赞誉,或顿足指责,或郢书燕说,致使一些领导莫衷一是,趑趄不前.  相似文献   

7.
一、从权力的内涵和本质看对权力法律控制的必要性 从权力的概念上看,“权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权力概念仅指国家权力。广义的权力概念既指政治上的强制或支配力量,也指职责范围以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具体来说,是指特定主体将其意志强加于他物(即其他个体、群体、国家机构或社会),使之产生压力继而服从的能力。”比如,它表现出可以要求人们作出某种行为,包括允许、要求和禁止人们作什么。  相似文献   

8.
诈骗傍疫情     
汪昌莲 《瞭望》2020,(18):64-64
宅家抗疫的生活,使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加大,网络购物、网络求职、网络贷款和居家上课成为一部分群众新的生活方式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疫情期间出行不便,购物、求职心切或信任老师等心理,诈骗成功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语言教学中讲究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教学中语感很重要,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也起着同样的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王健 《学理论》2013,(11):33-34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统治着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歪曲和虚幻的反映,是对超自然力量、神、魔鬼、灵魂等存在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当代中国宗教的实际变迁及人们的宗教观念的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如何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宗教问题,不论是对于个人或是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去年秋天,我在东京迪斯尼游乐园第一次看到环幕电影。那巨大的桶形银幕,神奇般地把人们从有限空间的电影院,带到无限空间的大自然。随着周围画面和音响的变化,人们或象乘船飘泊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或象搭乘飞机俯瞰辽阔的山川原野;或象坐着神话中的飞毯穿行于雄伟壮观的高山峡谷之中;或象  相似文献   

13.
信任: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信任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交往的心理基础和精神纽带,其本质是一个覆盖或渗透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一个人际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转型论价值观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我国社会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转型时期。所谓社会转型是指整个社会系统由一种结构状态向另一种结构状态的过渡 ,它不是社会某个部分或层面的局部发展 ,而是社会系统的全面的、结构性的变化。社会转型以结构转换为核心 ,同时带动社会体制的转机、利益的调整和观念的变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为人的社会化提供了许多新的规范要求和价值标准 ,为提高人们对社会的分析力、理解力提供了条件。同时 ,也带来人们新旧观念上的冲突 ,造成人们价值观念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 ,导致在行为选择上出现无所适从或随心所欲的倾向 ,特别是结构分化到重新整…  相似文献   

15.
一、价值观的双重表达:社会价值导向和个人价值取向价值与价值观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页)价值观不是价值关系本身,而是关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基本观点。它以观念形态的思想意识、理论形态的思想体系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传媒而存在。它制约人们对具体的价值关系的肯定或否定、追求或排斥、珍视或蔑视、接纳或抗拒。因此,价值观在人们的整个  相似文献   

16.
李朋 《党政论坛》2011,(13):28-29
一、重要概念解释社会整合(social integration)是指社会利益的协调与调整,促使社会个体或社会群体结合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简言之,就是人类社会一体化的过程。社会整合的可能性在于人们共同的利益以及在广义上对人们发挥控制、制约作用的文化、制度、价值观念和各种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17.
对未来负责     
现 代人的哲学是现在的哲学。只要眼前 ,当下即是 ,不要历史 ,更不管未来。一切不是现在有用的东西都没有价值。有当下价值的尽量利用和攫取。这就是一些现代人存在的基本态度。正是由于这种态度 ,人们会干一些难以理喻的事情。比如 :把书店赶出闹市 ,让教师收入微薄。人们可以把惊人的金钱花在足球赛、网球赛或拳击赛上 ,却不愿将这些钱用于在贫困国家或地区建一所医院或大学。人们将财力和脑力用于开发研制更有效的屠杀武器和方法 ,却不愿联合起来为地球———人类的共同家园做点事 ;相反 ,却疯狂地对它进行掠夺和破坏。在本世纪 ,对自然…  相似文献   

18.
一 观念是人们对于历史和现实的一切事物的看法,是人们思维活动的结果。一定的观念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但它形成以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延续性,以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和相当广的范围内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对历史的进步起到推动或阻碍作用。我们目前进行的改革,不仅涉及到经济领域,而且涉及到思想领域和政  相似文献   

19.
异性交往,特别是青年异性的交往,历来被人们所忽视或有意无意地回避。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对这个问题作一点理论上的探讨,或许是不无意义的。一、异性青年交往系统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交往既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又是人们借以满足其他需要的手段。人们的交往活动构成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同时存在着两个或多个交往主体;交往总是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塑造的活动。这是一般社会交往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表扬与批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通过对人们不同的动机和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称赞或指责,引导、控制、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达到扶正祛邪、引人向上的目的。长期以来,表扬与批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表扬与批评的境况并不乐观,其效应出现弱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一是对表扬或批评的反映淡漠了。一些人对表扬不以为然,得了奖状扔到一边,有些人视批评为儿戏,把批评当耳边风,二是产生了对表扬或批评的逆反心理。一些人害怕当先进,不愿受表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