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眭达明 《各界》2014,(9):72-76
赵烈文既是曾国藩的心腹幕僚和心爱弟子,又是晚年曾国藩无话不谈的朋友。赵烈文能和曾国藩发生交集,就是四姐夫周腾虎(字弢甫,也写作韬甫)推荐的。咸丰十一年(1861)冬天,赵烈文第二次进入曾国藩幕府不久,朝廷命曾国藩举荐人才,曾国藩特别保举了六个人,其中称赵烈文“博览群书,留心时务”,朝廷诏令咨送曾国藩大营录用。  相似文献   

2.
著名学者、湖南岳麓书社编审唐浩明,是近年来出版界也是读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人物。今年10月,《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出版发行,到12月初第一版三万册已全部售完。目前,他又开始编辑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彭玉麟的集子。 在出版界,唐浩明是个屡屡创造奇迹的名人:花了整整10年时间,主持编辑出版的30册1500万字的《曾国藩全集》,至今已售出  相似文献   

3.
正清朝名臣曾国藩,被政界人士奉为"官场楷模"。一生讲究"廉"。这要从曾国藩第一次被道光皇帝召见说起。那时,已是庶吉士出身的曾国藩,在翰林院实习期满后,早已囊中羞涩。由于没钱送礼,他在忐忑不安中苦等了六个月,才等到吏部的引见文书。召见的那天,道光皇帝先把曾国藩的履历看了看,然后随口问道:"曾国藩,你抬起头来,朕有话问你。"  相似文献   

4.
眭达明 《各界》2022,(3):17-20
对于神秘的风水学,曾国藩虽多次说过不相信,实际生活中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敬畏. 据现存文献记载,曾国藩与魏源没有见过面,而且从无书信来往,曾国藩称其为朋友,是因为读过魏源绝大部分著作并受其影响很大,完全称得上文友和书友.咸丰九年十二月初十,曾国藩在日记中记录了一段谈话,对魏源迷信风水很是吐槽了一番. 曾国藩显然错怪了魏源...  相似文献   

5.
炎炎夏日的一个午后,曾国藩收到学生李鸿章的一封书信。在信里,李鸿章向恩师推荐了3个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在老师的帐前效力。曾国藩放下学生的信,照例背着双手出去散步。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刚回府邸,家人立刻迎了上来,低声告诉曾国  相似文献   

6.
传统农耕文化理念与近代开放意识,对曾国藩农耕经济思想产生着深刻影响,使曾国藩农耕经济思想既具有传统农耕经济思想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近代经济开放的思想因子.研究和探析曾国藩农耕经济思想,对于认识和把握近代中国社会微观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发展趋势,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曾国藩农耕经济思想对当代家庭建设亦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锡祥 《各界》2014,(4):2-2
曾国藩(1811-1872)素有知人之明,然而曾国藩亦有看走眼的地方,他共有五个女儿,前四个女婿都没选好,心有愧疚。他反省后认为:“这是因为过去选女婿,其实不是选女婿本人,而是选父亲。父亲好,  相似文献   

8.
种因得果     
正曾国藩作为晚清一代名臣,成长路上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极大。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曾国藩到了而立之年,此时他一心想出人头地一展抱负,却不得法,即使身为一个文人,对于当时名目繁杂的学问,他也感到没有头绪难以入手。带着满腹疑问,他去请教当时的太常寺卿唐鉴,彼时唐鉴深受道光帝器重,声名鹊起。唐鉴告诉曾国藩:"学问虽  相似文献   

9.
李笑莎 《学理论》2013,(12):58-59
曾国藩家族后代子孙中,有多位杰出代表,其中有多位是女性。曾国藩以后,其老家双峰荷叶女性人才辈出,这与曾国藩及其家族女性伦理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这种在注重优秀传统女性教育的基础上,辅有时代特色的女性伦理教育观,在近代中国妇女伦理教育史上不仅独树一帜,而且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提高女性整体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创立湘军,成为近代军阀的鼻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显赫一时的官员;积极支持洋务运动,成为洋务派地方的代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这样一位晚清重臣,同样有着他成功的处世原则.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封建的程朱理学观念始终占据他思想的主导地位,而由此衍生出来的则是曾国藩的"忠君勤王"的观念,而这一思想又影响了曾国藩一生的处世理念,主要从曾国藩处理同部下、幕僚和清政府的关系中所体现的"忠君勤王"的思想来浅谈曾国藩的处世原则.  相似文献   

11.
刘继兴 《各界》2013,(2):68-71
彭玉麟是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他是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等。他曾六次辞去高官,为世所罕见。  相似文献   

12.
黎明 《侨园》2015,(4):47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杰出人物,也都是湘军的创始人。曾曾提拔过左,有恩于对方:左也曾协助过曾镇压太平天国。但由于两人的性格差别大,所以两人存在的恩恩怨怨一言难尽。曾国藩是晚清大儒,被誉为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位精神领袖:左宗棠年轻时怀才不遇,常以诸葛亮自比。很久以来,曾国藩与左宗棠交恶成了晚清一段谁也说不清的"公案"。按理说,就算他们成不了好朋友,也不致于水火不相容。如果没有曾的提携,左很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然而后来曾氏父丧,不待圣旨到即回家,第一个站出来谩骂他的  相似文献   

13.
罗日荣 《党政论坛》2013,(22):30-30
曾国藩是晚清末年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大儒。曾国藩读了一辈子书,在读书上是非常有心得的。在曾国藩的家书中,  相似文献   

14.
<正>曾国藩语粹曾国藩认为,全才应德才兼备。"德与才不可偏重,譬之于水,德在润下,才即其载物溉田之用;譬之于木,德在曲直,才即其舟楫栋梁之用。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若德才难以兼备,曾国藩更强调"德",宁用有德无才,而不用有才无德之人。人物简介曾国藩,湖南湘乡(今属双峰)人,晚清重臣、名臣,同时也是著名文士和思想家。道光年间中进士,入翰林,擢部堂,历经十多年的京官生涯。成丰二年(1852)被任命为湖南"团练大臣",借机练成湘军,统之镇压太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完人,是封建官场的楷模。在晚清政治腐败的大背景下,身为理学大师的曾国藩之所以能做到洁身自爱,廉洁从政,是因为其深受儒家思想的理欲观、公私观和义利观影响,崇尚"灭人欲,存天理"的理欲观、以公灭私的公私观和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曾国藩的廉洁从政思想对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魏羲之 《各界》2011,(10):74-75
曾国藩对左宗棠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提携,左宗棠很可能一辈子终老桑梓默默无闻。左宗棠在曾国藩麾下的幕府生涯为今后他纵横官场积蓄了足够的资源,不论是人脉也好,人气也罢,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6)
中兴名臣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堪称当今时代的道德楷模,通过曾国藩千封家书中的修身养性、教子持家、交友与处世等来约束自身言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用传统文化重新构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让青年群体树立崇高的个人理想,用精神信仰来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以此提高青年人的道德素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历来为人称道。曾国藩公牍文书多为忧患之作,辞理兼备、畅达明晰,多以自省和勉励他人为主题,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其为官为将的主张和治家为人之道。其为官,敬服清官、抨击贪腐、举荐廉才;其为将,以法束僚、鼓励进谏、务实管理;其为人,勤俭持家、淡泊自省、实干为民。曾国藩公文中的廉政思想对当今社会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30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天的微博。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点不符合圣人要  相似文献   

20.
胡元 《各界》2014,(6):48-50
1864年7月21日,曾国藩收到了那条他期待已久的消息——九弟曾国荃发来了攻克天京的捷报。六天之后,曾国藩等来了慈禧的嘉奖。慈禧在上谕里祝贺湘军攻下天京,还赏曾国藩太子太傅衔,赐封一等侯爵,赏戴双眼花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