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在宁晋县北高李村,一记5年的善行功德录,记录了近200件好人好事。"咱们今天讨论一下,牛红荣两口子救孩子的事,大家看能不能记入咱村的善行功德录。"近日,宁晋县北高李村村民孙双印在道德评议会上说。随后,十几位村民陆续发表意见:"同意,这体现出了咱们村的正能量!"就这样,这项议题全票通过。北高李村是一个3000多人的村庄。这个村曾是个乱村,但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一记5年的善行功德录,记录着近200件好人好事,悄然改变着村庄风尚。善行功德录:好方法出好效果"这件事不算啥,都是一个村子的,谁碰到也不会不管  相似文献   

2.
初夏时节,笔者走进河北省石家庄市岗上村,只见村党支部办公室的一个大柜子里,竟整齐码放着用正楷写就的122本“功德录”。村党支部书记郑梦辰说:“我们已经记录了24年,以后还要坚持记下去并传给子孙后代。”“这人哪,最怕香臭不分,是非混淆”上个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了,日子好过了。但是,有人觉得不管干什么,只要能挣钱就行,甚至认为能偷也是本事。当时,村里的大街上不能放东西,木材、粮食、蔬菜、瓜果,放什么丢什么。为了防偷,村里专门开会要求,种西瓜、种西红柿,各生产小组不要落单,要统一种。因为四组单独种过20多亩西瓜,结果一晚上…  相似文献   

3.
改水记     
无棣县马山子镇下泊头村是个半渔业村.也是该县最大的行政村。村民患甲状腺肿大、骨质疏松等高氟高碘综合症的较多,但都没想到是饮水的问题。从上世纪70年代起.这个村的人畜饮水就依靠村里打的一口深机井。1995年.村里又安装了供水管道,把机井水通到各家各户.村民一直饮用这种深机井的“自来水”。  相似文献   

4.
<正>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地处大苗山深处,曾是人均年纯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贫困村。在村民眼中,考上大学的杨宁就是“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他们没想到的是,2010年大学毕业,杨宁却放弃在城市发展的机会,主动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他们更没想到的是,杨宁在村里一忙活就是13年,不仅带动江门村实现94户326人全部脱贫,还让昔日穷乡僻壤的深山苗寨变成了如今瓜果飘香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2,(7):66-66
在“转折之城、会议之都”遵义的乡村,“万村书库”工程为村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农家书屋”有了万卷图书。邓金文是遵义县新民镇惠民村青山寨村民组的村民,高中毕业后就去浙江打工。为了办婚礼,他回到了老家,没想到这里的变化让他有点惊讶一“村里变化可真大!今年我就不出去打工了,在老家干吧。”把邓金文“留”下来的除了新婚的...  相似文献   

6.
在“转折之城、会议之都”遵义的乡村,“万村书库”工程为村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农家书屋”有了万卷图书。邓金文是遵义县新民镇惠民村青山寨村民组的村民,高中毕业后就去浙江打工。为了办婚礼,他回到了老家,没想到这里的变化让他有点惊讶一“村里变化可真大!今年我就不出去打工了,在老家干吧。”把邓金文“留”下来的除了新婚的妻子,还有两样东西——越来越富裕的村寨和藏书已达万余册的农家书屋。  相似文献   

7.
从1996年起,新密市开展了月评10件好事活动。至今已坚持了6年。此项活动的开展,弘扬了崇高精神,提高了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主要做法是:一、建立网络,掌握信息。市、乡镇、村层层设好人好事信息联络员,负责报送好人好事线索;开设了好人好事热线电话;新闻媒体开辟了专栏,宣传好人好事。通过这些方式,争取做到好人好事不漏报,不虚报,质量高,为评比打下良好基础。二、自下而上,层层评选。市、乡、村都成立了好人好事评委会,层层把关,最后由市评委会综合评比,于每月20日之前在新…  相似文献   

8.
“当初看到村里的人都加入陇塬农牧产业专业合作社,我没入,没想到,人家人社后,不仅定期有农业专家指导,买农药、化肥、种子价格便宜,还能够分红。2010年,我加入了陇塬农牧产业合作社,一入社就分了5100元红利,去年分了5400元……”正宁县榆林子镇中巷二组农民师永录感慨地说。中巷村600多农户正是依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出了一条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9.
“一年没回来,村里变化真大.简直和城市里一样了!”春节从广州回家过年的庆城县白马铺乡太乐村贾亮亮高兴地说,“村里不仅修了水泥路、建了高档小区、安装了路灯、新建了广场,过年还组织群众打鼓扭秧歌唱秦腔,乡亲们的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了”。太乐村的变化仅仅是近年来庆城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新民村不大,可在榆树市却很出名。1997年以前出名是因为乱和穷,村里5年时间换了五任村书记,长的干了一年多,短的只干了一个月。村里有“三多”:地痞多、解除劳教的人多、刑满释放的人多。村里歪风邪气盛行,群众多年不交粮款,村里外债高达180万元,人均负债500元,最后竟把村办公室卖掉顶债。1997年后出名是因为稳和富,村子一跃而跨入了市“五好”先进村行列,人心顺了,治安好了,群众富了。使这个村发生变化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村支书,她的名字韩树栗。 1997年6月,32岁的韩树栗任新民村党支部书记。生在新民…  相似文献   

11.
修路治水、发展种植养殖基地、引进企业主投资……谈及“挂包帮”给村里带来的变化,遂宁市射洪县瞿河乡高家沟村十组村民邓善华喜不自禁地说:“现在,我们村里山绿了,路好了,水通了,房屋也漂亮了,感谢党的好政策!”高家沟村是省委统战部“挂包帮”的联系点。自“挂包帮”活动开展以来,省委统战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12.
从“乱村”“上访村”到“富裕村”“和谐村”,门头沟区滑石道村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路。说起村子发生的巨变,村民都一致夸奖一个人——他们的带头人村支书崔国红。十年前的滑石道村是个区里挂号的不稳定村,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干群矛盾突出,村支书这个位置,是个准都不愿接的烫手山芋。2004年9月,作为村里老党员举荐的人选,崔国红被推上前台。  相似文献   

13.
“总书记给咱回信了!”这个消息让陕西省安塞县沿河湾镇侯沟门村又一次沸腾了。 “想也不敢想,胡总书记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给我们回信!”2007年3月,侯沟门村村支书杨丰岐激动地说道。 2006年1月28日(除夕),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侯沟门村,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并与大家共度新春。 “总书记去年和我们在一起的情形历历在目,时隔一年,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总书记的鼓舞和关心下,村民们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村里的整体建设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杨丰岐说,“我们总想给总书记写一封信,汇报一年来村里的变化和村民们对他的想念。大概今年1月23日,这封信终于发了出去。”  相似文献   

14.
阳蝉 《当代党员》2014,(4):36-36
“村里马上要招一个年轻人来工作。” 2013年9月初,一条消息在玉峡村不胫而走。 “还是个大学生。”村民们更加好奇了。  相似文献   

15.
梅檀楚 《当代贵州》2011,(29):46-47
20年来,陈廷明致力于调匀村里的三千个碗,见证了核桃坝村的成长之路,2011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7月流火。笔者走进绛县横水镇东灌底村,只见村口大路两旁,木材市场圆木堆积如山,各种厂房、店铺林立;村内条条街道宽敞明亮,排排新房鳞次栉比,主街两旁瓜菜成堆,商贩云集,繁忙景象一个字———火。与群众聊起村里和他们生活、生产的巨大变化,大伙异口同声:“没想到党支部带领咱增收致富这样实心,没想到党员干部和咱变得这样贴心。”通过走访,笔者看到———致富龙头这样舞起东灌底村党支部认为,新的时期要舞好群众增收致富的“龙头”,既要树立广大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又要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富、大胆富,影响和带领广大群众…  相似文献   

17.
“造林”书记□张闯今年56岁的冯树义是辉南县辉南镇永兴村党支部书记。他特别重视抓林业生产,积极带领村民垦荒造林,为村里营造了一座资产丰厚的“绿色银行”,被村民称为“造林”书记。1974年,冯树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立志改变村里的贫困面貌。他看到村外2...  相似文献   

18.
“村里办些什么事,咋办,咱们到村里的公示栏一看‘图’就知道。”日前,在福建省浦城县忠信镇宅门村,村民王松标老人指着“五要工程”图高兴地对笔者说:“这个‘图’很体现民心、心意,大家都管教它‘民主图’。”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西地村经济落后,村贫民穷。如今,村里产业发展,民富村兴,村总收入达到478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500元。过去西地村仅有一条土路与邻村相连,如今,村里修筑了宽阔的大道,结束了自明代成村以来没有柏油路的历史。过去西地村的农家厕所是“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捏着鼻子踮脚尖,蝇蛆成群臭半天”。如今,各家厕所全改成了水冲式,卫生干净。过去西地村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贫乏,村里连个像样的文化娱乐设施都没有。如今,村民健身公园、图书室、文化活动室一应俱全。这四个“过去”和四个“如今”,两相对照,照出的是西地村新农村建设的…  相似文献   

20.
大宗村坐落在滕州市西南部,全村共有860户、3500人,土地面积1590亩。村里现有股份制企业18家,已形成热电、生物化工、煤炭煤焦、塑料纺织、机械加工制造、淀粉等十大系列、120多个品类的产品,拥有固定资产6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元,年创利税5000多万元,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678元,率先实现了“小康村”目标。大宗村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美在家庭示范村”、“全省文明村居示范点”、“枣庄市生态文明示范村”、“五星级文明村”,并荣登枣庄市“经济百强村”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