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首六十年     
今年是已丑年,我们迎来了共和国的六十华诞。对一个人来说,过了一个甲子,就已迈入了老年。但对于一个新生的国家、对于对于一个民族、对于一项崇高的事业来说,六十年只是历史长河中不平凡的一段。六十年经历了时代的变迁,融入了奋斗的艰辛,也熔铸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走进自治区交通厅信访办主任邢锁娃的办公室,只看到一张堆满信件的办公桌、一个装满各种书籍的书柜、两张用来接待上访群众的沙发,再无他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陋的办公室里,邢锁娃同志用自己一颗热忱的心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将困难群众对党的信心牢牢地树在了他们的心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增添了更多的和谐之音。  相似文献   

3.
於常勇 《当代党员》2012,(10):10-11
创新组织设置 ——这是基层组织建设取得实效的基础。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有效地扩大了党在基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相似文献   

4.
焦裕禄离开我们已经有43年了,作为一个英雄时代出现的英雄人物,焦裕禄往往被赋予了更多苍白而艰深的历史形象,在某种意义上也加深了与年轻一代的隔阂。事实上,一个真正的焦裕禄形象,不仅是一个对党和人民忠诚、无私到了纯净地步的县委书记,而且是一个颇具领导艺术、领导科学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5.
《新湘评论》2011,(8):40-41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排在第一位的。历代志士仁人身体力行,在修身方面留下了许多感人事迹。我们党高度重视继承和发扬修身这一优良文化传统。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6.
《学习导报》2011,(8):40-41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排在第一位的。历代志士仁人身体力行,在修身方面留下了许多感人事迹。我们党高度重视继承和发扬修身这一优良文化传统。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7.
刘雁 《党课》2012,(13):53-55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齐鲁石化公司坚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明确提出了不让一个职工吃不上饭、不让一个职工看不起病、不让一个职工子女上不起学的“三不让”承诺,赢得了员工信任,凝聚了干群队伍,营造出了和谐稳定的干事创业氛围。  相似文献   

8.
“总书记的话,都讲到我们心里了。”在7月13日的离退休干部学习讨论会上,珙县离休干部陈庆余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说:“90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艰辛探索,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将一个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国家建设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发展中大国,  相似文献   

9.
陈嘉庚,一个经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历史时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站在时代发展前列的华夏儿子;一个赤手空拳在东南亚创造一个庞大企业集团的传奇人物;一个团结八百万南洋华侨抗日救国的华侨领袖;一个身在南洋,心系祖国.融东西文化为一体,倾资办学,历时69年,倡办和资助学校118所的教育家;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就倡导科教兴国的先驱;一个没有专门学过建筑学理论的人,却统筹、设计、建设了一批具有世界经典意义的建筑物,形成了“嘉庚风格”。  相似文献   

10.
李克军 《奋斗》2006,(4):54-55
前些日子,中央各大媒体连续报道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的先进事迹。记得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来参观学习的村党支部书记问道:你这里搞得这么好,我那儿怎么不行?吴反问:你干几年了?答:三年了。吴语重心长地说:你才干了三年,我干了48年,由此我联想到,一个乡、一个县,乃至一个市,要实现持续发展,人民富裕,  相似文献   

11.
旗帜是一个党、一个国家的标示。是一个党、一个国家总的指导思想、指导理论,是前进的基本路线,是工作的总纲领,是追求的总目标。现在,党中央已通过十七大这个神圣讲台,向全党、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再一次把我们的旗帜高高展示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陈晋 《党史文汇》2008,(3):55-56
关于历史,人们不太陌生的一个比喻是,它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的记忆那样重要。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轻慢和忘记自己的历史,那将是不堪设想的,至少不会是一个拥有成熟智慧和强大精神力量的国家和民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段名句:“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13.
一个是“中国诗坛的泰斗”,一个是戎马一生的将军;一个是浪漫诗意情怀,一个是沙场点兵、戎马倥偬。尽管一文一武,人生道路截然不同,但是他们却结下了终生不渝的友情,留下了一段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佳话,他们就是诗人艾青和将军王震。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1,(23):19-2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传统,就如同浮萍,没有了根,就如同人,失去了灵魂,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园。  相似文献   

15.
许志功 《前线》2013,(12):76-80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维系和支撑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魂。没有了这个魂,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分裂、民族就要解体,人民就要遭殃。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我们党和人民紧密团结,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基础。这种共同的思想基础,概括地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中,最关键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16.
张建华 《当代贵州》2011,(27):28-28
这届盛会是一个欢乐的海洋,是一个民族大联欢的舞台,是一个民族大家庭的热闹聚会。没有明星、忘掉了名次,不分演员和观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欢聚一堂,友谊地久天长。  相似文献   

17.
叶福明  朱晔 《党建》2009,(3):34-35
太湖南岸,一座城市与一个志愿者群体的故事,演绎了30余年,感动了30余年。30余年前,浙江省湖州市花季少女罗爱儿奉献爱心不幸惨遭车祸,失去了站立行走的能力。悲剧发生后,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团体,到整座城市……罗爱儿和她周围的爱心群体接受爱、传递爱、辐射爱,延续了30余年的爱心接力。  相似文献   

18.
林曦 《廉政瞭望》2012,(12):34-35
一个正直、坚强、倔强的工商所所长,一个朴素、低调、勤劳的其产党员,没有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只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兢兢业业刻下了一个大大的“人”。如今,他已静默离开……  相似文献   

19.
《当代党员》2008,(6):23-24
义乌,不沿边、不靠海,也没有风景名胜古迹。 但义乌人凭借“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市场与产业联动”的独特发展路径,让市场引发了资本、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连续裂变——变出了一个开始以第三产业占兰导地位的现代产业结构,变出了一个能引领消费潮流的现代小商品制造业,变出了一个辐射浙江、接轨国际的“义乌经济圈”。  相似文献   

2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千人诵经的声音响彻了“鸟巢”,响彻了中国,也响彻了世芥我作为一个孔夫子的忠诚崇拜者,怎能不热泪盈眶?这诵经声向世界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这是一个依然铭记古圣先贤教诲的古老民族;这是一个胸怀博大、热爱和平的民族;这是一个文质彬彬、以礼待人的民族。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此言毫不夸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