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明人在完成一项发明创造之后,为使其发明创造获得专利保护,首先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撰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项发明创造能否获得《专利法》保护,或能否尽快获得《专利法》保护,以及能否获得最佳的保护范围。我国《专利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可见,权利要求书的撰写方式和撰写  相似文献   

2.
罗霞 《法律适用》2012,(9):84-88
《专利法》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清楚、简要地表述请求保护的范围。将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方案写入权利要求书中予以保护,使得权利要求的内容和表述符合清楚、简要的要求,对于发明人本人以及专利代理人而言,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相似文献   

3.
【裁判摘要】专利侵权案件中.如果涉案专利的权利要求书包含有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独立权利要求.写在最前面的独立权利要求通常被称为第一独立权利要求,其他独立权利要求通常被称为并列独立权利要求。并列独立权利要求引用在前的独立权利要求时,该并列独立权利要求仍然属于独立权利要求,不属于从属权利要求。在前独立权利要求对该并列独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定作用应当根据其对该并列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或保护主题是否有实质性影响来确定.  相似文献   

4.
陈建南 《中国律师》2008,(10):29-31
根据《专利法》第56条第1款的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和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换言之,专利的保护范围是通过对权利要求解释后形成的.其保护范围不以权利要求的文字为准,而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在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时,既不能将专利权保护范围仅限于权利要求书严格的字面含义上,  相似文献   

5.
专利法第26条第1款规定,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也就是说,一项发明创造必须由有权申请的人以书面形式或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定的其它形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这是取得专利权的前提。这些以书面或者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定的其它形式提交的申请文件被称作“专利申请文件”。 但是有了一项好的发明创造,并不意味着必然能够获  相似文献   

6.
在解释权利要求时,可以结合说明书及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的记载,但不应当用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来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也不应当用从属权利要求来限制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适用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的案件,审理的基础应当是一审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如有证据证明被告的侵权行为在诉讼期间持续发生,原告有权对被告诉讼期间的实施行为另行起诉。  相似文献   

7.
【裁判摘要】根据专利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专利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凡是专利权人写入专利权利要求书的技术特征,都是必要的技术特征,都应当纳入技术特征对比之列。  相似文献   

8.
如何恰当地规范和约束专利权人对专利文件的修改是平衡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授权后修改权利要求书中存在的“明显错误”面临的困境出发,对“明显错误”进行了定义,分析和讨论了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特征与说明书中的相应描述不一致,是否必然得出“该权利要求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结论这一问题.权利要求书的作用是界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这种边界会随着专利权利要求书的修改而改变,因此,从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的基本原则出发,在允许对授权后的专利权利要求中“明显错误”的技术特征予以正确解释的同时,也要防止专利权人对这一解释的滥用.从公众的可获知性出发,还提出对授权后专利文件中的明显错误给予更正并公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对从属权利要求的撰写作了具体规定,在该条文的第1款(二)中要求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部分“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附加的技术特征,对引用部分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限定”。由于审查员对该条文这一部分所规定的内容理解不同,在实审过程中评价从属权利要求时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从属权利要求的附加技术特征是引用部分技术特征的进一步具体化,不论是限定已知特征的附加技术特征还是限定区别特征的附加技  相似文献   

10.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专利的核心,也是确定专利保护范围的重要法律文件。撰写或审核专利权利要求书是企业专利工程师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权利要求主题的确定、独立权利要求的表述及权利要求的布局三个方面,阐述了在撰写权利要求时应该具备的意识,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晓都 《知识产权》2006,16(6):54-58
根据专利权利要求区别解释原则,除非根据专利说明书及附图,或者根据专利申请人与专利权人在专利授权审查程序与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审查程序中的陈述,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不同权利要求应当被解释为在实质上限定的是同一技术方案;或者根据禁止反悔原则应当认定专利权利要求书记载的不同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方案为同一技术方案。否则,应当认定同一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不同权利要求有其各自不同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2.
以权利要求书作为依据来确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当今世界各国专利法普遍采用的作法。权利要求书是用简洁的文字表达的,以它为依据来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时,就需要对权利要求进行解释。根据世界各国专利法的规定和实践,对权利要求书的解释大致可分为周边限定、中心限定和折衷三种原则。我国专利法在确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时,采用了折衷原则来解释权利要求书。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专利制度的发展,如何加强专利保护的问题提上了日程,专利侵权诉讼案件也日益增多。目前法院经济庭与专利管理机关在实践中感到专利侵权判断的难度较大。造成专利侵权判断困难可能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仅对专利申请文件中权利要求书撰写不当(主要是独立权利要求撰写不当)时如何根据中国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进行审理和调处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中国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指出,权利要求书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  相似文献   

14.
问:我前段时间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申请专利时被告知需要撰写书面的专利申请文件,并且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权利要求书.听说权利要求分为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  相似文献   

15.
独立权利要求确定了专利权的最大保护范围,从属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较小且在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独立权利要求被宣告无效后,其直接从属的权利要求就上升成为了独立权利要求。在专利权的权利要求被宣告部分无效的情况下,应当以每一项被维持有效的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特征,与其引用的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特征,共同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不能因所引用的权利要求无效而限制维持有效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6.
“使用环境特征”在我国《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中并无明确规定。自“岛野诉日骋”案1之后,涉及“使用环境特征”的专利侵权纠纷时有发生,各级法院基本上遵从“岛野诉日骋”案的裁判要旨,但对专利权利要求中的“使用环境特征”的辨识仍然见仁见智,影响社会公众对这类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确定的合理预期。值得注意的是权利要求(特别是产品权利要求)撰写或审查中,为何将请求保护的主题(对象)以外的特征写入,法院在解释权利要求时,如何辨识“使用环境特征”,特别是当权利要求撰写中某个特征与其他结构特征并列出现时,如何准确理解发明撰写人的本意,精准辨识“使用环境特征”,在“岛野诉日骋”案后的今天,更加值得业内认真回顾、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一、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规则 (一)修改规则和问题 根据《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申请人可以对其专利申请文件进行修改,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专利  相似文献   

18.
《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和第二十五条第(二)项分别从正反两面限定了专利法的保护客体应该为利用了自然规律的技术方案,智力活动规则不属于专利法保护客体,道桥类申请的撰写也应严格遵守此规定,避免把行车规则等智力活动规则写入权利要求书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专利法》第59条第1款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因此,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均依专利申请案中的  相似文献   

20.
【裁判摘要】专利法第三十三条所称的“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栽的范围”应该包括原说明书及其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以文字或者图形等明确表达的内容以及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综合原说明书及其附图和权利要求书可以直接、明确推导出的内容。只要所推导出的内容对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就可认定该内容属于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栽的范围:与上述内容相比,如果修改后的专利申请文件未引入新的技术内容.则可认定对该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未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