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部门作为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中国第三部门在供给公共物品过程中更多地倾向于城市,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需要第三部门的积极参与。要拓展第三部门对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必须改变城乡二元公共物品供给体制,改善第三部门的法律、政策环境,理顺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并加强第三部门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因此,政府应尽快改革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创新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保证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从而切实满足农民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在传统的一元供给思维和以政府为中心的供给体制下出现了“高原现象”,因此,我们应在直面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的基础上,认识多元供给的可能性,从而在供给思维、供给主体、供给问题、供给内容、供给方式方面对我国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进行多元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在筹集途径、决策机制和供给结构等方面存在问题,应该加强政府供给,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本文从对现存问题的分析入手,研究如何加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农村公共物品供求问题研究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业发展缓慢、农民负担沉重、农村社会问题突出为主要表象的“三农”问题出现,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农村公共物品供求不均衡是其中重要的方面。新农村建设时期,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物品,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供求均衡,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一环。国内学者就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求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必要的梳理,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求均衡,为实现农村公共物品完全服务于农民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镇在供给公共产品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乡镇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面临很多困境。因此,应该积极探索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运作,平衡农村公共产品“自上而下”供给决策与“自下而上”需求决策,鼓励私人参与,吸引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8.
城乡差距问题是当代中国政府面临的公共治理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在承担改革成本和分享改革成果上的失衡,造成了城乡社会发展水平的极大落差。城乡公共物品供给"二元"结构是城乡差距继续扩大的主因,本文以福建省为个案,深入分析福建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终为完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提供有益的思路选择。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政府对农村的投入不断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却不能完全适应农民的需求、调动农民的参与意识、消除农民的抵触情绪,达到预期效果。这既有行政、财税、教育、医疗、社保等方方面面的体制原因,也有农村、农民、农业自身的内在原因。其中,小农意识对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对政府、农村“一事一议”、“谁受益谁投资”、第三种力量等主体和方式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产生较大影响。要消除小农意识影响,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农村自然经济结构和落后的小生产方式,完善以政府供给为主、各种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供给机制,明确供给的优先序,保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及农民负担减轻的“瓶颈”,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缺位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的主要表现。这一现状的形成机理是多元的,通过系统分析,可将其概括为:城乡二元分割、决策管理机制混乱、财政资金供给匮乏和政府职能角色错位等根本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论政府在环境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公众对环境公共物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政府全部承担供给的责任面临巨大压力。公共选择理论从政府“经济人”角度证明政府不可能完全有效率地供给公共物品,治理理论也证明现代政府要有效地供给公共物品需要与社会合作来完成。在环境公共物品的供给中,政府的角色是为各类环境公共物品提供正式制度保证;同时,政府应该生产纯环境公共物品,并与社会协作生产和提供准环境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与服务供给实行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包办”型体制,在制约社群协同办“事”的积极性和活力的同时,也加大了政府的治理成本。在当前,应借鉴国外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经验,实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从管治到“善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以政府供给导向为主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不仅不利于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也拉大了城乡二元差距,影响社会和谐.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亟需由政府导向向农民公共需求导向转变,通过建立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等手段,实现以农民多元化的公共需求为导向,完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条件。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这使得农民生活质量无法提高,城乡差距的现状无法改善,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鉴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开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动力机制从而根本解决公共产品供给的缺陷,必须转变传统的公共产品供给思路,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体系,以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15.
公共物品的供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随着农村现代化的逐步展开和以减轻农民负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行,公共物品的短缺必将进一步凸现。如何规避短缺困境,不断扩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本文探讨的主旨。1.农村公共物品短缺现象的分析。公共物品是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物品。其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即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获得利益,或虽经技术处置可具排他性,但成本太高而导致经济上不可行;非竞争性,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每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外部…  相似文献   

16.
从协同学的视角分析,农村公共服务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协调、合作与同步运动,将使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经历一个从“国家单方供给”到“社会协同治理”的嬗变过程。欲克服目前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中“国家单方供给”的弊端,应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基础,多中心治理主体互动合作的协同治理机制。优化农村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行为,必须完善农村公共决策制度,重塑县域微观组织体制,建设广覆盖的公共财政,启动多中心运作机制,整合网络信息服务技术,创新多渠道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是政府、市场营利性组织、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参与的社区建设问题。由于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体系中公共理性的缺失和传统科层制痼疾引发的信息不对称,国家、市场、社区等不同范畴下的治理主体在各自治理逻辑引导下走向了非合作博弈,并在传统科层制的控制下陷入"向上负责"、"权责和供需双重失衡"以及"迭绎循环"的低效率公共物品供给困厄场域。立基国家——市场——社区的行为逻辑分析进而建构多重治理逻辑分析框架,厘清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中多重治理逻辑关系,在公共理性引导下构建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多元互动供给治理模式,转变传统科层治理狭隘空间,促进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高效长效治理,推进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从对现存问题的分析入手,研究如何加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常德H乡多元治水经验的解读,探讨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政府角色转变。物品分类理论、提供组织分形理论和供应与生产分离理论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多元化提供了理论基础。H乡的多元治水经验表明,要实现公共产品多元化提供,关键是要实现政府角色转变,提供多层次的政策环境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农村和农民并未享受到同等的国民待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困扰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曲延春博士的专著《变迁与重构: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在这一方面作了深入探讨。该论著追溯了建国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外供给的形成和城乡二元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建立,列举了不同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表现形式,阐释了制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变迁的因素,分析了农业税取消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