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人到医院看病,就等于把自己交给了医生,应当由医生决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比如应不应当住院,应不应当手术,这些都应以疗效为标准。患者及其家属通常不会有多少医学知识,这方面和医院、医生的信息完全不对称,是毫无疑问的弱势群体。因此,把怎样治疗的选择简单化地推到家属面前有时不仅是  相似文献   

2.
大腿与红包     
这是一则生活中的黑色幽默。 故事发生在某省某埠。一天,有人因车祸大腿骨折而火速被送医院急救。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本为医院之神圣职责,然而伤员被抬到医院后呼号了老半天还没有人理会。虽有家属再三催问,但医生总是漫不经心地说:“观察一阵再说吧。”患者家属急成一团,怨艾不已。在一旁的一位患者看不过去,给患者家属指点迷津:“你还不赶快打点那个?”伤者家属这才恍然大悟:“那个”不是别的,乃“红包”也。于是凑足人民币装入“红包”“伺候”上去,果然奏效,伤者很快就被安排上手术台。 红包保住了大腿,就是这黑色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医院不论规模大小,几乎均会发生医患事件,患者家属动辄几十人在医院打横幅闹事,不但敲诈、辱骂、0殴打医务人员;甚至围攻医院,一幕幕暴力恶性事件在全国频频“上演”。医生们人心惶惶、个个自危。这个社会似乎进入了“医患大战”的乱象。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时下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然而,你相信吗?在河南郑州,有位98岁的老医生始终未离开工作岗位,坚持“多活一天,就干一天”的信念,每天去门诊上班.老人行医70年没收过红包、没被病人“医闹”过。她说:以人心换人心,自己从来不担心自己的诊室会有危险。  相似文献   

4.
陈萌 《就业与保障》2011,(10):41-41
在快节奏的生活当中,偶尔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在所难免,但去医院就诊,挂号、看医生、化验、开药,不仅要搭上大把的时间,弄不好还会因为上班请假被扣工资。“微博问诊”是指网友图省事不去医院,直接利用微博向医生咨询病情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5.
患者是否享有隐私权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的身体不经患者允许就可以让实习医生随意观摩吗 ?患者有没有隐私权呢 ?是培养医科大学生重要,还是保护公民基本权利更重要,这一直是医学界和法学界讨论的问题。   患者认为:“我来医院就是为了看病,花钱买服务,我的身体被治病以外的人看,这不是侵犯我的隐私吗 ?”医院方则表明:“我们是教学医院,除了给病人看病之外还得培养未来的医生,没有这种观摩实践,没有患者的无私奉献就不会有优秀的医生和不断创新的医疗手段。”医患双方的这种争论不解决好,医科大学的大学生实习难了,医院当被告多了,病人更会担心自己的身体隐…  相似文献   

6.
语录     
没有纯粹天使的医生,也没有纯粹无助的病患。 ——这是著名编剧六六卧底医院后,对医患关系最直观的感受,她曾表示要把这些都写在《心术》里。然而,《心术》上映后。有观众这样谈观感:的确“没有纯粹无助的病患”,“纯粹天使的医生”却随处可见。针对剧中是否过于美化医生形象的问题。某二甲医院从医多年的医生表示,大部分选择做医生的人,都是有着某种理想主义色彩的,“救死扶伤”还是摆在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7.
曾听说过古代一则轶事:“病人上门,医生道歉”。为什么有病人上门求医,这位医生还要鞠躬道歉呢?原来这位中医认为,中医的根本思想是“不使人生病”,认为人原本是能够健康生存的。据此,他才产生“病人上门,医生道歉”的想法。因为自己指导不够,才使人们得病,这是医生的责任,当然要道歉。且不说这位中医的境界如何,如果医生发现病人有什么病症,不仅要“治病”,还要开出“今后怎样做才能少生病或者不生病”的方子。可见,医生如果教给人们如何健康地生活,将会使多少人“不生病”、“少生病”或者“带病长寿”。  相似文献   

8.
“怕”与“不怕”的辩证法侯琦共产党的干部应不应当怕人民群众?若提出这样的问题,肯定会有许多人持否定态度。他们会议,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它与人民血肉相连,不存在怕群众的问题。他们还会说,党群、干群关系有时会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这种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  相似文献   

9.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近日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发现,有7成多医院发生过病人及家属暴力殴打、辱骂医务人员事件;近6成医院有过病人因对诊疗结果不满意而扰乱医院正常的秩序、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6成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家属在院内摆设花圈、设灵堂事件。今年以来,恶化的医患纠纷又被医生接连被患者刺死、刺伤事件不断放大。《纽约时报》称,“医院正在成为中国不满情绪的新战场”。似乎医患之间的不信任达到了极点,双方都觉得自己委屈,而医疗体制的不健全成了讨伐对象。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昆明市东川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在为一名产妇阮某做完剖腹产手术后,产妇因子宫收缩乏力,大出血不止。下午1点多,医生向她体内输入了1600毫升悬浮红细胞后,产妇仍出血不止,有临床输血指征。为此,在四处为产妇寻找AB血型的义务献血者无果、电话征得区卫生局领导同意的情况下,妇产科手术医生卢新华本着救死扶伤的原则,为产妇义务献血200毫升,令产妇转危为安。卢新华医生救死扶伤的良好医德,不仅感动了患者和家属,还感动了医院的全体医务人员,正当医院准备对卢新华医生进行表彰之际,  相似文献   

11.
看病时,可能有许多患者都曾遭遇过“天书病历”的烦恼。南京的一位姓吴的女士,因医生书写病历太潦草,就以医院未履行合同义务为由,将医院告上法庭,这在我国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2.
患者家属拨打“120”后,是否有权利选择救治的医院?江西省上饶市发生的这起案件。引发了正反两方面观点的争论。该案也成为国内首例急救车“120”因就近送医,成为被告的案件。  相似文献   

13.
《协商论坛》2013,(4):30-30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目前有些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值过高,即使是正常死亡,也有小部分家属为了索取巨额利益根本不走法律渠道而采用过激行为无理取闹,给医院施压,甚至打骂医护人员,进而导致医务人员致死性事件,给医务人员身心造成巨大的压力,使得医生在治疗疾病时顾虑重重。医生生活在"医闹"的重压之下,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弄得不少医务人员把从事医疗职业  相似文献   

14.
一在德宏,少数民族把武警称为“解放”,这不仅是因为武警是由解放军转过来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武警官兵继承和发扬了当年解放军的优良传统,为当地少数民族办了许许多多实事好事,所以在当地少数民族的心里武警也是“解放”。至于说到德宏公安边防支队医院的杨庭华和他的医疗小分队,当地少数民族更是有口皆碑,称他们是“恩人解放莫雅”,能讲出许多他们生动而感人的事迹。二“莫雅”是傣语,意为医生。德宏的少数民族对“解放莫雅”有着神圣的敬仰之情。历史上德宏是有名的瘴疠之地。1950年德宏解放,解放军带来了医疗队,用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繁昌县城关镇一家饭店的女老板,因为不孕到该县城关医院求医,接待她的妇产科医生神神秘秘地把她领到家里,替她做了一次据称只有该医生一个人会做的“扩宫”手术,并告诉她一年后即可怀孕。然而,患者在家中一直等了两年,仍然不见肚皮有什么动静,盼子心切的她跑到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作检查。检查的结果令她大吃一惊:她的体内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放置了一枚节育环。难道这就是城关医院妇产科医生给她做的手术?更令人惊奇的是,当助下,夫妻俩在城关镇开了一家饭店,由于经营有方,生意日渐兴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惟一…  相似文献   

16.
你有权对医生说:“不!”这提法出自当了三十多年医生的我,未免有些悖理,仿佛是自己在否定自己一样,不仅会遭到同行们的反对,也会引起一般人的不解——一个六十年代初的医学院毕业生,留在母校搞临床工作至今,并已由一名助理住院医晋升至教授级的最高职称。这大概是脑动脉硬化,是在胡言乱语吧!带着这种观点怎能教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呢! 其实,这并非多虑! 不要忘了,我既是医生,可也曾做过病人,而且多次地体尝过当病人家属的滋味,正是集了两方面  相似文献   

17.
人生永存是精神龚林儿据报载,一位患者因牙床破损在某医院就诊,没想到随后的手术却把他的舌头和牙床缝合在一起。医生这一漫不经心的“失误”太离谱。时下人们对社会道德状况议论颇多。毋庸置疑,我国思想道德的建设,有很多让人欣慰的进步,但也有不少令人担忧之处。在...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8,(1):111-111
美国:在美国,公立医院或私人诊所都要在第一时间救治病人,哪怕病人没有医疗保险,甚至付不起医疗费。如果需要手术,病人头脑清楚时,只要本人签字即可。如果情况紧急,医生会马上会诊,只要有2名以上的主治医生商讨并签字,就能决定是否手术。如果遭家属反对,由医院设立的“道德办公室”决定。医院遇到身份不明的病人,需马上手术,但病人本人神志不清,医院可到法院征求意见,拿到法院签发的同意委托书后,即可为病人实施手术,  相似文献   

19.
在博爱医院内科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尽心尽责,服务患者”八个大字。提起这面锦旗,内科医务人员心中,都不免会有一番感慨,原来,这其中隐藏着一段颇为曲折的小故事。一位年近六旬的女患者因神志昏迷而被送入博爱医院内科,以鞠文东主任为首的医疗抢救小组接诊后,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迅速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当时患者因年老体弱且合并严重感染,病情相当危重,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而患者家属因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对此难以理解,因而产生了对立情绪,频繁与医护人员争执,甚至指责医生,不接受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20.
报载,青岛市南区红十字会“呼叫医生”门诊部不久前挂牌服务。“呼叫医生”门诊部”由20多位离退休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10多位训练有素的主管护师组成,患者只要拨通电话,医生便上门送医,患者还可打义务咨询电话,获取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知识。读此,不由信笔写上几句。现在,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改进,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医疗部门纷纷推出便民措施,人民群众求医难治病难的问题已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可是,仍有一些人尤其是老弱妇幼和重病号,患病时难以迅速到医院诊治、抢救,有时虽能够立即把病人送往医院,但因护理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