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以来,民生问题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法治是必然选择。从近年淮北市司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及成果来看,探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实现路径选择,对丰富民生法治建设理论和推动司法保障民生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引领、评价和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则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我们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3.
理念是执法的第一要素,文章提出构建法治中国需要检察机关深入思考自己的法律监督理念,阐述了在推进司法改革中,牢固树立与法治中国相协调的法律监督理念,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对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坚强司法保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民知情权的民主法治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知情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受宪法和法律保障与限制,通过一定方式知悉、获取各种官方和非官方信息,而不受他人和社会组织非法干涉或侵犯的权利。保障公民知情权,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定有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初步形成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法律制度,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应当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依法保障公民知情权。  相似文献   

5.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法治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法治保障,同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也需要在法治轨道内运行。当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法治层面存在着立法支撑不足、法律定位模糊、执法权威不够、法律监督薄弱等诸多问题。应通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引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运行和完善,实现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和公众安全感提升的防控目标。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法治是我党根据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社会主义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二者之间始终存在着这种依存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在政治上,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秩序、人权、正义、效益等方面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雄厚的物质财富做基础,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需要法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作支撑,文化的创新和繁荣亟需法治扶持和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根本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人民的幸福生活需要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8.
警察权建设是政府法治体系工程中的前沿领域,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的重心所在。而目前警察权运行的现状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和谐社会与政府法治的必然要求对警察权进行重构,措施主要包括:改革现行警察体制;重构警察权运行程序;优化警察权的监督与制约机制;完善行政救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朱绵茂 《前沿》2012,(16):57-5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重要特征,是党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法治建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又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本文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原则、法治国家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与辩证统一,法治对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黎尔平 《人权》2007,(6):43-45
2007年6月14至16日,香港教育学院"公民教育中心"主办了一次由大陆、台湾、澳门和香港两岸四地学者及部分国外学者近50人参加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公民素养教学及研究"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要讨论公民素质教育中的法治教育,而法治教育主要指的是人权教育。  相似文献   

11.
韩振文 《青年论坛》2013,(6):114-119
作为“存在的法治”体现法治的客观属性,人性的需求奠定其存在的坚实根基,而分析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分别将法律文本和社会事实作为研究对象为我们提供了真切感知作为“存在的法治”的平台.作为“诠释的法治”体现法治的主观属性,在历史效果和社会效果指称之下,我们能够从多样性的诠释中探究出占主导地位的法治.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语境下,以权利保障为参照审视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出现的困顿问题难免使人焦虑.但作为法治论者,需要以“存在和诠释的法治”为起点,自觉地践行法治信念与使命,积极探索通向中国特色的可行的法治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民主法治建设。和谐社会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运用法律等手段,在不断的社会调节中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是和谐社会有序运转的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在促进和保障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统一体,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和谐社会是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融为一体的。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难以有整个中国社会的持续和谐。对少数民族人权进行法律保障是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理解,对中国少数民族人权法律保障的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当今中国和谐法治社会构建中的少数民族人权法律保障路径。  相似文献   

14.
赵春光 《公安研究》2014,(6):5-9,64
看守所是国家的刑事羁押机关,看守所执法管理代表着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及法治文明的能力水平,在完善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中,承担着其他机关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伴随着我国法治文明的快速进步,全国看守所执法管理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看守所管理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看守所深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缘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5.
陈宏洁 《人民论坛》2020,(2):120-121
知识付费是互联网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结果,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然而,由于知识付费属于新生事物,现行法律法规难以实现对其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有效保障,因而亟待补齐法治短板。当前,必须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筑牢促进知识付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法治之墙"。  相似文献   

16.
邱晓萌 《前沿》2013,(6):52-53
我国是法治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发展必须拥有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拥有完善的法治法规,可以更好地对社会秩序进行管理。法治法规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可以更加具有合法性、权威性、操作性以及反复适用性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更加合法公平公正,在管理中更能体现人性化,更能充分运用社会资源。法治是科学发展社会管理的必要因素,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定,在学习借鉴他人管理创新经验的同时,注重提高社会管理员的自身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逮捕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逮捕作为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它对于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是不可缺少的;但另一方面,它却以剥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为条件。充分重视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慎行逮捕,乃我国法治文明进步的题中之义。立足于我国逮捕制度之现状,分析逮捕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提高我国的人权保障水平和法治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中 《前沿》2005,(7):141-143
刑事法治下的人权保障作为刑事法治文明的重要一环,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在借鉴国外先进法治文明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现有刑事法律,从而更好的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们已经确立了内容丰富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社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对如何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审视,充分认识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的形势,通过注重立法研究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普及法律、强化监督检查惩治司法腐败等,保障国家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与法治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目标。本文着重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谐社会的法治需求以及实现和谐社会法治保障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