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巴沂晋 《党史文苑》2014,(10):63-65
乡镇政府是我国比较重要的基层政权,其公信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进程,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当前,乡镇基层政府公信力现状堪忧。乡镇基层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提升乡镇基层政府公信力也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着公信力缺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既有政府自身的因素,有社会、历史和人文因素的影响,正确分析和看待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现象并积极探寻解决之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人的生活习惯和政治行为,整个社会进入到网络时代.网络世界的活动为人们从事各种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它为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交往的平台,构建了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形式,现实社会中的公众与政府的信任关系在网络社会有了新的体验.在网络社会背景下,政府公信力尤其是地方政府公信力在网络热点事件中表现出不足,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在政府决策中实现充分的信息公开和广泛的公众参与,获得民众对民主政府的信任;在政府决策中实现对权力的规范和制约,获得民众对法治政府的信任;在政府决策中健全决策规则和程序,获得民众对效率政府的信任;在政府决策中建立完善的决策纠偏和损害救济机制,获得民众对诚信政府的信任。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7,(1)
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政府公信力问题日愈受到公众强烈关注。新时期,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对政府公信力内涵进行了解析,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政府公信力是影响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提升政府公信力,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政府的执政根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逐渐流失的问题,对政府声誉、政府执行力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等均形成不良影响,而其根源主要是由政府权力制约机制缺失,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信息不透明等因素综合所致。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强化政府的服务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制度建构以及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互动,并加强比较研究、实证调研和多视角多学科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7,(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公信力是政府取信于社会公众的能力,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制建设程度。如果政府不能致力于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就会容易失去民心,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失去信用,损害其在民众心中的形象,甚至会威胁到自身的执政地位。近年来政府公信力问题已经日益凸显,这其中尤其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问题更为突出,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发展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的周期已进入高潮,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摆在全教育战线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直接关系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执法公信力是法治社会的基石,是实现现代法治的重要前提。检察机关作为法律实施的重要机关之—,执法公信力的高低,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检察机关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前提。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就是要求检察机关通过树立公正文明的司法形象、提供完善的便民服务来提升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信任程度,真正树立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存在逐渐弱化的趋势,其原因可以从公众与政府两方面寻找答案。网络空间的权力重构以平台与动因双重角色弱化公民对政府权威的认同感,网络舆论背后的多元利益诉求提升公民达成对政府理性评价共识的难度,网络政治动员能力增强公民对虚拟社群组织的认同感和对政治权力中心的疏离感等是政府公信力弱化的直接原因。地方政府网络舆论治理理念滞后,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不足;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权力运行不规范,自我控制能力欠佳;政府经济绩效示范性式微,公共服务能力亟待提高是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根本原因。在这种双重影响下,塑造政府公信力需要通过多管齐下凝聚网络社会共识、建立政府公共权力话语结构、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的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信用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政府信用则是社会信用的支柱。孔子认为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国家信用主要是指政府信用,而政府信用就是社会公信力。古语云,“民无信不立”。西方哲学家史里斯·博克说,“信任是我们必须保护的东西,因为它就像空气和水源一样,一旦受损,我们所居住的社会就会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6,(8)
基层政府作为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目前基层政府在推进依法行政中仍存在法治观念不强、依法行政行为示范,基层政府法治能力不足、依法行政力量薄弱,基层政府法治措施不够、依法行政效果不佳等问题。基层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应着力强化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理念,规范行政主体行为;提升基层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夯实基层法治队伍;健全基层政府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强化行政权力制约。  相似文献   

13.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摄像头,个个都有麦克风,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瞬间就会形成舆论场。政务公开,是对部门工作的综合大考,无论是给出一个实事求是的回答,还是给出一个真诚负责的交代,都不是单纯针对新闻发言人的要求,而是整个部门的责任。信息发布的及时与否、权威与否、真诚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事件本身的走向。真诚是官民互动的首要姿态。有情有义、不捂不瞒的声音,甚至能修补应急中的瑕疵。对媒体的态度、对公众的态度、对信息公开的态度,正是对执政水平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政府公信力问题。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了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问题。党的十七大又明确强调"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正政府具备公信力,就意味着政府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政府推行政策措施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国家就会繁荣安定。相反,一个政府如果出现公信力危机,就会威胁到政府的执政基础和政权的稳定,终将失去生命力,被人民群众所鄙弃。社会健康稳定发展需要社会公信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决策的有力执行需要政府公信力的保驾护航,公民的诚信意识也需要政府公信力的有力引导。  相似文献   

17.
郝继明 《唯实》2012,(10):42-45
网络舆论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造成了政府公信力的危机。研究网络舆论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可以促进政府善识、善待、善用、善管网络,改进工作,有利于密切政民关系,恢复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从网络舆论的影响机理方面分析,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效应,首因近因效应、沉默螺旋效应、样本偏差效应、累积加倍效应、眼球效应、塔西佗效应、民粹效应、荷叶效应和赈灾效应对政府公信力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现实表明,对网络舆论的应急管理推进到治理层面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危机的日益严重,成为当前政府信誉下降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公信力危机的主要因素源于行政中的自娱自乐、自我服务,管理中的私利膨胀,行政的目无法纪,行使行政权力的任性,监管职能的缺失,行政执行中的欺上瞒下,以及神秘行政等。因此,破解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危机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政府公信力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础,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更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政治文化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论政府的法治公信力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政府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高低往往取决于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公信度。服务型政府要提高服务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同样,法治政府也要提高法治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一、政府法治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一)人治政府让公信力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