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江西省贵溪市民政局不断健全完善以低保为重点、各项救助相配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对“三类群体”基本生活的保障作用。截止6月底,全市有5316户10547人享受城市低保,月发放低保资金164.38万元.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155元;有7857户16482人纳入农村低保.月发放低保资金108.06万元,  相似文献   

2.
短讯     
《中国民政》2007,(11):62-64
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安徽省蚌埠市城市居民低保工作已运行10个年头,低保标准先后3次以30%、47.69%和9.375%的幅度,从1997年户月人均100元提高到  相似文献   

3.
短讯     
《中国民政》2012,(5):62-64
救助与救灾★广东省广州市再次提高低保标准、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和孤儿养育标准。城镇平均低保标准从467.08元提高到530元;农村平均低保标准从377.14元提高到467.14元;孤儿养育标准从1000提高到1180元。  相似文献   

4.
巨鹿县位于河北省南部,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和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努力探索农村社会救助工作新途径,于2003年率先在全省贫困县中建立和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6年,全县低保人数由2003年的1200人扩大到3107人,低保标准由年人均400元提高到638元,低保资金由年45万元增加到155万元。同时,通过专项优惠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鄱阳县在扶贫救灾工作上,坚持多元化原则,区分不同层次,多渠道组织资金,使救助能力不断提高。城市低保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在对全县17815个城市低保对象进行排查的基础上,人均月低保金达到60元,去年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金357.32万元,并全面启动农村低保工作,确定40329名农村低保对象,已发放资金302.5万元。同时,还先后发放五保资金360万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516万元、  相似文献   

6.
正安徽省定远县逐年提高全县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缩小低保线与扶贫线的差距,实现扶贫标准线与低保标准线的"两线合一",最终实现"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的脱贫攻坚目标。一、低保、扶贫实现"两线合一"。在2015年该县农村低保标准平均每人每年2640元的基础上,2016年该县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40元,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的要求。2015年月人均补助水平209元,2016年月  相似文献   

7.
数字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统计公报,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城市低保对象1026.1万户、1877.0万人。全年各级财政共支出城市低保资金721.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18.88亿元,占总支出的71.9%。2014年全国城市低保平均标准411元/人、月,比上年增长10.1%;全国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286元,比上年增长8.3%。  相似文献   

8.
工作动态     
威海市全面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山东省威海市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具体标准:市区(包括环翠区、高区、经区)城市低保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至300元,这是目前全省最高的城市低保标准;全市农村低保由每人每年800元提高到不低于10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由每人每年2100元提高到不低于2400元,分散供养由每人每年1300元提高到不低于1400元。并加大资金管理力度,做到专户储存、专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石家庄市积极拓宽救助领域,切实加大救助投入,整合资源,不断提高对城市低保对象的救助水平。2009年,全市月均保障城市低保对象70000人,月人均补助254元。 一、坚持把基本救助与专项救助结合起来,突出救助的系统性石家庄市自1996年建立城镇低保制度以来,先后6次提高保障标准,由最初的月人均100元提高到现在的265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10.
《江西政报》2006,(13):I0004-I0004
2003年起,我省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困难群众救助的长效机制,形成了低标准、广覆盖,适度救助、适时提标,重制度、网络建设的工作特色。一是领导重视,构建惠民工程。2003年,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低保机构,配备工作人员325名。2004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的文件,全省90%的市和70%的县(市、区)制定了实施方案。到2004年底,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二是加大投入,管好用足资金。2001年到2004年,全省投入社会救助的资金从2亿多元增长到7.1亿元,翻了近两番。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从27元提高到62元。  相似文献   

11.
数字     
<正>1538.6亿元截至2014年12月,全国共救助城乡低保对象7089万人。2014年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城乡低保资金支出达1538.6亿元。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月人均411元和231元,同比增长10.1%和14.1%。40万2014年,我国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人数首次突破20万。截至2014年底,全国持证上岗的社会工作者(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已达15.9万人,比2013年增长29.1%。各方面社会  相似文献   

12.
农村低保、城市低保都是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但从实施农村低保、城市低保的情况来看,农村、城市低保的差异,除了存在城镇、农村户口不同以外,还存在一些现状差异:一是保障标准有差距。城市低保保障标准较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偏低。如某县城市低保常补对象每月165元,非常补对象每月135元,月人均补差70元,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才每月70元,人均补差每月25元。  相似文献   

13.
工作动态     
内蒙古自治区提高城市居民低保补助标准内蒙古自治区采取部分地区提高保障标准和全面提高财政补助水平的双向调整办法,提高城市居民低保补助水平。全区36个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低于120元的旗县(市、区)都将保障标准提高到120元以上。其他旗县(市、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生活水平自行确定当地的保障标准。全区旗县(市、区)月平均保障标准达到147元。为了使城市困难群众得到更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讯     
福建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闽政[2004]3号),决定从2004年1月起在全省全面建立并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要求在2004年底前将低于保障线的农村贫困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基本实现应保尽保。通知明确,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低保标准的福建省农村居民,均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纳入保障范围。农村五保对象按照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全额享受低保待遇,其他低保对象按照其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农村低保标准的部分,予以差额补助。各地坚持政府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合理确定保障标准。现阶段全省农村低保标准按照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1000元确定(即每人每月83元)。各地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地低保标准,但不得低于省里确定的标准。各级财政要按实列足低保资金预算,按照批准后的资金预算和用款计划及时拨付。农村低保资金实行专户管理,  相似文献   

15.
工作动态     
天津市切实做好农村低保工作 天津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1997年底与城市低保制度同时建立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有8725户特困家庭、20460人纳入农村低保。全市农村保障人数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1.3信。保障标准也由年人均最高1200元提高到1800元。月补助金额全市平均每月47.8元。天津市农村低保工作走上了“由低到高,循  相似文献   

16.
救助与救灾     
《中国民政》2012,(5):62-62
广东省广州市再次提高低保标准、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和孤儿养育标准。城镇平均低保标准从467.08元提高到530元;农村平均低保标准从377.14元提高到467.14元:孤儿养育标准从1000提高到1180元。  相似文献   

17.
近日,吉林省各级财政筹措安排资金约12亿元,出台一系列惠民新政,涉及低保、农保、养老、失业及劳动力培训等方面。城市低保月均提高24元据了解,从2009年7月1日起,全省城市低保平均标准由月  相似文献   

18.
<正>呼政办发[2015]2号2015年1月29日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为了提高我市社会救助保障水平,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报送2015年社会救助标准的通知》(内政办字[2015]291号)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同意,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和农村月人均分别提高15元和12元,市四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565元/月·人,五  相似文献   

19.
王科岩 《思想工作》2007,(11):24-24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根据各盟市实际低保人数、地区人均财力状况.及时拨付各盟市第四季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1.65亿元.确保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杭州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春风行动”为载体的困难群众长效帮扶工作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全面推进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制度、助学援助、住房援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初步构筑起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1.以低保制度为基础,扩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范围。杭州市从1996年起实施城乡一体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7次提高市区低保标准,目前老城区城镇低保标准为280-320元/人月、农村170-190元/人月,萧山、余杭区和5县(市)城镇低保标准为210-263元、农村130-150元。在此基础上杭州市进一步拓宽帮扶救助范围,将所有年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00%~120%之间的困难家庭和家庭成员中有年自负医疗费4000元以上,家庭年收入减去自负医疗费后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20%以下的,以及家庭成员中有就读全日制高等院校、且家庭年收入减去高校学费(每学年按6000元计算,不足6000元的按实计算)后,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20%以下的全部纳入帮扶救助范围,由民政部门统一发放《杭州市困难家庭教助证》。2.以解决生活困难为目标,建立“四级救助圈”制度。杭州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