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旨在进一步增强做好我区民族宗教工作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推动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持续发展,把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凝聚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上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为促进宁夏各民族和谐相处,社会的长治久安,推进开放宁夏、和谐宁夏、富裕宁夏和美丽宁夏建设,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目标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赵刚 《实事求是》2013,(1):78-81
新疆民族问题是我国民族问题的典型区域表现,也是"四个问题"的交织。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坚持了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培养民族干部和维护社会稳定等项基本原则。党在新疆民族工作取得伟大成就,这是新时期新疆民族工作的基础,新疆民族工作应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不断谋求新进步。  相似文献   

3.
民族问题始终是事关革命和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从根本上说,民族工作的宗旨和追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求完全一致。宁夏是一个回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既是构建和谐宁夏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宁夏的重要保障。一、加快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的生命线.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即"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继承和发扬,是马克思关于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理论在新时期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我国各族人民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指导思想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准则.深刻认识并践行"三个离不开"思想,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多年来,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探索民族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走出了一条符合宁夏实际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主要做法坚持把"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2008,(17):83-85
宁夏回族自治区足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自治区成立5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自治Ⅸ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认真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狠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努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形成了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宁夏、2008年,温家宝总理,习近平副主席在宁夏视察时,都对宁夏的民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杨娟 《共产党人》2004,(13):24-24,34
宁夏是一个回族聚集的地区,教育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不仅是提高民族素质、发展民族经济的有效途径,更是改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体制机制保障、宣传教育、创建行动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对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新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中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新要求,宁夏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面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载体方式不适应、一些地方和部门思想不够重视、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工作措施不够精准等短板和不足。宁夏要不断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措施,创新创建载体与方式,着力推动创建工作法治化、精准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全县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新疆福海县委、县政府创造性地提出"民族团结建设"这一创新理念,开展了一系列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构建"管理"的网络,以"一岗双责"领导机制夯实民族团结建设政治基础;拓展"建设"的内涵,以"年、月、日"常年活动机制夯实民族团结建设群众基础;丰富"联动"的外延,以联动共赢机制夯实民族团结建设社会基础;强化"督促"的手段,以激励约束机制夯实民族团结建设作风基础;扭住"发展"这个关键,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夯实民族团结建设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朱杰  孙焱杰 《世纪桥》2011,(9):70-71,85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和"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影响的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团结问题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掌握国际反华势力的动态,制定全面的应对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志强  石雷 《共产党人》2014,(10):19-21
正四月的塞上,春意盎然,百花争艳。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奋斗、共同繁荣的主题,在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的进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夏特点的民族团结之路。2013年9月,吴忠市被确定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首批试点单位之一,这是推进宁夏民族  相似文献   

12.
研究和把握我国民族问题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思想.是我们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做好民族工作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保证。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上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宗教纷争突出起来。国内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至逐步完善,社会发生深刻的革命性变迁。这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内外环境,民族问题作为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必然反映这个社会变迁而出现一些新问…  相似文献   

13.
民族关系与民族团结是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和重要保障。本文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为切入点,就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民族关系、民族发展与社会稳定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整个边疆民族地区提供普遍指导意义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成就,谱写了新篇章,进一步在全社会唱响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为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毛泽东对正确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问题,作了大量的指示和论述。在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问题普遍存在、民族因素对人类社会具有广泛影响的当今世界,研究毛泽东关于正确  相似文献   

16.
民族团结是宁夏最亮丽的名片,并且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家历届领导人及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肯定。长期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历届党委和政府依据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现实性等特点,探索出宁夏与其他民族省区在民族团结工作上居优的经验和做法,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夏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形成了各族干部群众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团结奋斗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从长远来看新疆的问题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本文试以尼勒克县推进民族团结工作为例,通过该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积极探索与研究,总结出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通过顶层设计、齐抓共管、典型示范、创新载体、文化引领等多管齐下,从而形成了民族政策全面落实、群众生活不断改善、民族关系和谐亲密、模范典型层出不穷、社会安宁稳定的良好局面,也为伊犁甚至全疆推进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新疆各族干部非常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加大宣传"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新疆阿勒泰地区多年来开展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阿勒泰地区民族团结工作要实施6个工程: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民族团结典型"选树工程"、民族工作的点滴工程、民族团结净化工程、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19.
宁夏新形象是一个“地区形象”问题。地区形象是地区发展的一种新动力,其文化意蕴,就是小省区也能办大事,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其特质在于它是宁夏人追求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宁夏的实践过程,反映了宁夏人思变、求新、拼搏、奋斗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杨文 《共产党人》2012,(Z1):26-27
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面向各族青少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大计。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事实证明,对民族政策和民族常识的缺失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