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清江是长江的一大支流,流经10个县市,干流全长423公里。清江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除水电资源外,流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绿色食品聚宝盆",可供开发和出口的绿色食品不胜枚举。如:魔芋、莼菜、薇菜、葛粉、白柚、大蒜、生姜、高山反季节蔬菜等。如何促使清江流域绿色食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清江画廊不仅是典型的流域型旅游地,还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地。文章研究分析了清江画廊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赋存及其时空演变分异特点,提出了"突出一个主题文化,打造三大遗产廊道,构建三大文化旅游圈,建设十二大文化旅游骨干项目"的开发思路,以及主题开发、集合开发、引爆开发、活化开发、业态开发等五大开发策略,形成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民族风情山水画廊和巴土文化旅游体验中心。  相似文献   

3.
清江是长江在湖北省境内的第二大支流,蜿蜒400多公里,流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其水力资源丰富且开发条件优越,从上世纪50年代起,长江水利委员会就着手勾画开发清江的蓝图。 1987年,“首战隔河岩、再战高坝洲、决战水布垭”的20年清江全流域阶段开发战略构想出台,同时,湖北省清江开发公司应运而生,担负起流域开发的重任。 15年过去了,清江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3家分公司、21家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三座如巨人般的电站,梯纵式分布于清江之上,见证着清江公司流域开发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清江流域的环境保护与开发是一项以人为本,艰巨复杂的工程,是一项要常抓不懈的工程,要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落实《清江保护条例》,促进恩施州经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西部开发重中之重 西部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等国内主要水系的上游,也是许多跨国水系的上游,如红河、湄公河、萨尔温江、恒河等,此外,以新疆为代表的雪山融水内陆水系以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等,这些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为基本的条件。 生态环境的基础是水,没有水谈不上生态环境,而生态的失衡又会造成流域资源浪费和水系环境恶化。洪水泛滥和江河断流都与江河生态的失衡有密切的关系,水系上游的生态环境关系到中下游的生存和发展。如果西部水系上游不采取保护和开发并重的方针,水系下游就会变成中上游…  相似文献   

6.
华能澜沧江公司是由中国华能集团控股和管理的大型流域水电企业,拥有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和水电站集群运营管理的丰富经验,是云南省培育电力支柱产业和实施"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核心企业。公司主要致力于澜沧江流域及周边地区水电资源的开发和运营,同时积极参与云南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页岩气综合利用等新能源建设,是云南打造一流绿色能源基地、实现能源强省梦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7.
世界大江大河流域经济和城市开发有其内在的一般规律。根据这些规律特征分析武汉在湖北长江经济带发挥龙头作用的制约因素,是科学把握武汉在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前提。武汉需要进一步更新认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资源富裕地区常因过度开发而陷入"资源公地悲剧".然而,清水江流域471年林业持续发展,或许是此领城惟一例外的实践遗产.民间和政府在清水江流域主导林业上建立的山客、行户和三帮五勷三位一体木材垄断交易制度,及其所维护和实现的永续垄断利润或"资源租".不仅解决了明、清、民国对木材需求大于供给和清水江流域地区的富裕问题,更为可贵的是,它提供了一个由制度所保护的近500年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经典样板.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两种资本,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其中,物质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基础,而人力资本则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国,如何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人力资本,不仅是一个需要理论界关注的课题,而且也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认真回答的问题。本文就人力资本的内涵、特征以及人力资本开发的重要性、途径展开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放排"是旧时以水路运输竹木的一个行当。在湖北清江流域,以土家族为主的排工们往来于恩施与宜昌之间,为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运用历史人类学方法,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分析了排工群体的组织结构、行业规范、技艺传承和群体意识,深入排工的情感世界,勾勒了排工的性格特点,对清江排工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蒲文彬 《思想战线》2004,30(5):138-140
20 0 4年 6月 2 6日~ 2 7日 ,由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和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发展经济学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学举行。全国 2 0多所高校 (尤其是西部地区的高校 )和新闻出版机构的 70余名专家学者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研  相似文献   

12.
王霞 《青年论坛》2001,(2):41-42
人才是一个特定的群体,他既是人才学研究的对象,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众所周知宏观经济的变化,是以微观经济为基础的,所以人才资源开发的产业化问题要从微观的具体过程着手分析.因而人才资源开发的产业化分为这样四个过程人才培养、就业、创造和流动.  相似文献   

13.
王红丽  陈恩虎 《求索》2010,(3):226-228
巢湖流域自古水陆交通发达,近代则形成一个新式水陆交通网络,区位优势愈发彰显。近代水陆交通在农产品商品化的提高、工矿业的兴起和商业贸易的繁荣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开发水平的提高,区域经济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型。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近代交通的运输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欠佳,未能迅速纳入现代经济的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14.
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从战略角度审视襄阳建设成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意义和基础,并提出襄阳在区域经济和流域经济层面上两个维度的发展定位和三个方向的发展路径。通过纵向建设现代化"七省通衢"交通枢纽,横向引领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积极推动汉江流域城市合作共赢战略,推动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流域内形成经济协调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5.
发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民族文化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世林 《思想战线》2001,27(4):44-47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举世瞩目.作为一个国际开发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流域区内各国的合作,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参与.发掘这个区域的文化资源,寻找流域区内经济合作的文化底蕴,阐发其人文精神,既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开发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流域区内傣泰民族文化,理解其精神纽带作用和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推进贝叶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加强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建设,则是我们发掘区域内民族文化资源的主旨.  相似文献   

16.
王莉 《世纪行》2013,(7):11-12
为推动汉江流域综合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襄阳市政协牵头协调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发改委等市直有关单位共同组成专题调研组,从今年4月开始,就汉江流域综合开发问题进行调研,赴汉中、安康、商洛、南阳等沿江重要城市,全面了解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认真听取流域综合开发的不同利益诉求,经过前期一个多月的工作,起草形成了《关于推动汉江流域综合开发上升为国家战  相似文献   

17.
美国西部泛指从阿巴拉契亚山地到太平洋沿岸之间广阔的地区。美国开发西部的过程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作“西进运动”,始于18世纪80年代,止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历时近200年。美国西部有两个集中开发的时期:一个是1860年-1890年之间,这一时期开发西部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皮货贸易、土地投机以及奴隶主庄园的扩张;第二个时期是1930年-1970年之间,这一时期美国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法规,加大对西部财政补贴和资金投入,实行各种优惠政策,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极大地改变了西部的经济结构,使得美国经济重心逐步西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以运河为单元实施管理,于明代形成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在水源调配、灌区水量分配等方面,形成了相应的法规和制度;对于运河生态系统的维护也采取了大量措施。我国加强流域管理立法,应吸取古代运河治理的经验教训。关于流域管理机构立法,应明确规定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高于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健全流域管理法律制度,加强流域立法的可操作性。关于流域水资源配置立法,要使流域初始水权的政府配置在法律上加以巩固和完善;建立和健全流域水权有偿转让的法律制度。关于流域生态系统保护立法,要促使流域内水土资源及其相关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统一规划与协调。  相似文献   

19.
流域管理大部制改革探索——以辽河管理体制改革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实施大部制改革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构建一套"统一管理、垂直领导"的流域管理体制,实现各流域的综合治理,彻底改变流域管理职能分散、职权分割行使的现状。本文选取辽宁省辽河流域作为个案分析对象,通过集体座谈会、文献调查法和实地考察的方法,掌握了辽河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了辽河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流域管理体制改革的四套完善方案,并进行了综合论证,认为应当将诸如辽河保护区管理局的流域管理机构定位为"大部制"的执行部门,并设计出具体的改革操作方案,使流域管理大部制改革经验能在全国得以一定程度的推广,从而服务于流域管理大部制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说起西部大开发,我就想到开发大西南。开发大西南,是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周培源首先提出来的,作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课题,周培源同志致函江泽民总书记,又得到国务院领导的肯定,并批转国家计委和有关部门论证,列入了“八五”计划。1989年,我们在周老支持和具体指示下,编著出版了两本《论三峡工程的宏观决策》,从防洪、发电、航运等不同角度,分别论述了泥沙、移民、生态环境和国防等难题,结合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和军事,从宏观立场阐述了三峡工程的决策建议。我们感到,现在我们就可以站得更高一些,从开发大西南水电着手,带动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