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理论》2013,(32)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改革与进步,女性的观念与行为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女性在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获得了一定基础性条件后,她们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特别是职业女性成为觉醒的主体。随着她们主体意识的觉醒,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都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有促进社会进步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其对社会、家庭和女性个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红 《理论导刊》2006,(1):92-94
现代文学发展中女性意识的建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1917~1928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女性意识主要表现为“人”的意识的觉醒,对“爱情”与“母爱”的呼唤;1929~1949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在前一阶段女性作家对女性意识的探索基础上更进一步,表现出对男女平等和“女性”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个体的探求,女性意识渐渐清晰。  相似文献   

3.
黄丹 《学理论》2015,(8):102-103
《觉醒》是一部带有多元化主题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爱情的向往和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其中涉及道德和制度、女权和爱情等等。同时,《觉醒》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批判意识,对《觉醒》的多元化主题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得出其多元化主题如下:女权意识的觉醒;女性独立的觉醒;自然主义视角。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在词中传达出的对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对两性关系的平等追求,以及对自身不幸遭遇表现出的抗争及无奈都体现了深刻的女性意识。从三方个面来探讨她的这一心路历程,从而再现这一词坛才女鲜活的生命律动。  相似文献   

5.
公民主体意识的觉醒是防止腐败蔓延的根本保证王先勇人们认为,腐败现象蔓延是由于民主政治机制不健全所致,这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笔者认为民主政治的根基在于公民主体意识的觉醒,并且只有公民主体意识的觉醒才能从根本上防止腐败现象的蔓延。根据我国的国藉法规定,凡...  相似文献   

6.
王芳 《学理论》2012,(5):43-44
1 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盛行,继而产生了一种新的法学思想,即女权主义法学。这同时也意味着女性的意识开始觉醒,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地位和权益的保障。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探讨穆斯林的女性,以及目前穆斯林女性的进步表现。  相似文献   

7.
元代是一个杂剧兴盛的时代,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杂剧作家在作品中生动反映了当时平民女子的觉醒和抗争意识。这是中国古典戏剧中最为平民化的女性形象,非常真实、生动。  相似文献   

8.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两次重大而具深刻影响的社会变革.在这两次伟大的革命进程中,妇女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女性意识觉醒走过了从解放到自主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人民成为真正能动的主体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是只提供了一种可能真正使十亿中国人民潜在主体意识觉醒的是商品经济在我国的空前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商品是天然的平等派”.商品经济中产生的这种自由和平等的要求超出了经济生活范围,贯串在人们的一切行为中,而这种要求正是主体意识的基本内容.由于商品经济引入了竞争机制,促使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位置上独立地观察、思考、判断,不断地做出新的创造.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即以人本来就是功利的这一功利人生  相似文献   

10.
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了女性“人”的意识的觉醒和女性意识的复苏。这个时期的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较好地反映了中国现代女性从女性→人→女人的艰难历程。本文就此问题对庐隐、冯沅君、丁玲、凌淑华等“五四”时期女作家的女性形象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逐渐脱离边缘化的环境保护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女权主义思潮产生。生态女性主义以传统女性从未有过的姿态,展示了现代女性主体意识、平等的觉醒、发展和趋向成熟,并以此推动法学理论的反思与重构。生态女性主义法哲学思潮对完善和推动环境法理论的发展和对传统法学理论进行了创新和超越,生态女性主义法哲学将法学研究方法和范围深入扩展,具有革命性、科学性,是现代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是现代环境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凭借她笔触细腻、寓意深刻、内涵深远的短篇小说,几乎不受争议地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第十三位获此荣誉的女性,门罗赋予"女性主义作家"更为复杂、丰富的含义。而她的作品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她用女性独有的语言来谈论、描述形形色色的女人的生活。《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Hardship,Friendship,Courtship,Loveship,Marriage)是门罗的第十部短篇小说集,其中与小说集同名的短篇小说尤为引人注目。讲述的是女主人公乔安娜从一名被压抑、被忽视、毫无话语权的女管家成长为拥有幸福家庭的女主人的经历,揭示了女性特质的强大以及女性意识觉醒的不可抗性。  相似文献   

13.
李照冰 《学理论》2009,(31):183-184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历时十年之作,其中洋溢着浓厚的女性意识。本文将通过作品中展现的女性地位和女性价值观,以及主人公斯佳丽的典型表现这三个角度来分析作品中复杂的女性意识。出身高贵的女性虽然生活富足却处于男性强权之下,但是女性在现实生活中价值的实现又表明女性并非无知无用,特别是斯佳丽身上主体意识的进发和后来对传统的皈依,都表明《飘》中的女性意识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4.
肖跃玲 《学理论》2012,(20):171-172
女权主义批评是现代文学批评中的一种很重要的理论批评方式,给广大女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以男性文化一统天下的社会,女性的生存状态、精神意识都受到巨大的束缚和摧残。部分不愿受压迫的女性开始觉醒,向这个男权社会提出了抗议。这种女性意识不仅在当时意义重大,为后来的女权主义运动打下了基础,而且对当下社会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当前,在市场经济促成主体意识觉醒的同时,私欲膨胀又让人陷入"自我沉沦"的危机,突出表现为政治领域的用权不当、经济领域的物化泛滥、文化领域的学术腐败以及公共领域的公德沦丧等等。其原因主要在于:政治公信力式微、市场经济逐利性、传统文化负效应以及公共舆论缺失。主体意识的当下纠偏,要求必须确立公共意识的价值取向。要确保制度公正、培育公共理念、弘扬核心价值观以及构建公民社会,在多维关照中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男性与女性的关系问题是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长久以来男女两性的地位处于不平等的状态之中,男权社会占据着统治地位。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要求得到各种权利的呼声渐高,对男女两性之间应该是何种状态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古代社会两性关系、近代兴起的女权主义和当代女性的价值观进行分析,提出了两性之间的应然状态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丁玲和简·奥斯丁是中国和英国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们虽然身处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突破了各自国度已往从男性视角叙写女性生活、命运的传统,从女性视角用女性独特笔法塑造了一系列反叛传统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尽管都以勇敢反抗男权社会为其主要性格特点,但在反叛的强度和方式等方面却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实质上是两位女作家本身女性意识差异的投影,其深层原因在于作家所处的社会及家庭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女性作为人口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她们的生理素质、心理健康状况、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抚养教育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下一代.面我国农村女性人教众多,园此要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必须着重提高农村女性的素质.加强农村女性教育工作,增强政府工作的性别意识,提高农村女性的教育主体意识是加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女性女作家视野中的男性形象,有的表现为民主、平等、忠诚,有的表现为软弱、放纵,有的表现为情欲的觉醒。不管是哪一类男性形象,都寄托着女性创作主体的观察欲望和审美情感,表现了她们对男性所作的期待、希望、失望和批判。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2013,(6):20-24
性别政治正义要求女性在政治权力分配中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机会,意在构建制度公正和社会正义。通过考察中国女性参政的实践发展阶段,可以探寻通往"性别政治正义"的女性参政的阶梯发展道路。在党和国家的政治安排下,女性在法律上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这种形式上的两性平等只能作为第一阶梯的低层次诉求目标,随着政治民主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女性参政必然要从政策导向走向制度规范,这也正是中国目前所处的第二阶梯,而女性参政最终目标是在尊重男女差异和自由选择的前提下,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建立性别政治正义的价值体系,这也是女性参政发展的第三阶梯。只有将外在保障和女性主体内在参政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结合,才能真正推进女性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