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由国共合作而兴起的1924年至1927年的中国革命,最终因两党合作的破裂而归于失败。中共的自身建设,也同样经历着这样一起一落的过程。这程度不同地反映在工厂、学校、农村等党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本文就试图对这一时期高校中党的建设状况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添祥 《共产党人》2005,(16):51-53
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我遵照当时甘肃工委的指示,以特派员身份,化装成货郎,打人敌占区隆德县、潜伏到李家沟,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相似文献   

3.
曾经在土地革命后期被破坏殆尽的中共四川地下党组织,到抗战之初借助新的形势开始重建,并取得较大成就。在重建的过程中,四川地下党组织充分利用新的民众救亡组织形式,旧有失散党员的线索与关系网络,并采取有力的组织手段,一度实现迅猛发展。但在组织急剧膨胀的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包括党员严重不纯、组织效率低下、党员作风浮夸、组织凝聚力不强、合格干部严重匮乏等。在随后日益恶化的客观环境的逼迫下,以及上级机关的指导下,四川地下党开始有针对性地自我整顿,初步解决了组织力涣散和干部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共早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提出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论断.这些论断代表了中共幼年时期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和理论创新意识,为中共未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理论积淀,对今天仍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1,(25):61-61
林青,原名李远方,又名李肃如。1911年出生于贵州毕节。13岁到本地一商号当学徒,15岁时因不堪店主虐待逃到重庆,此后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上革命道路。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林青被上海英租界巡捕房逮捕。1933年出狱后返回家乡毕节,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中,并在斗争中发展进步青年入党。1934年1月,林青等人在毕节建立了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6.
位于上海市山阴路69弄90号。1926年,中央党校设该处。1927年,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指挥部联络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延年奉中共指示,来沪接任江浙区委书记,在该处设立办公机关,底层作会客室,二楼作会议室,三楼为地下交通员住处。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时期,北平电信局的地下党组织团结、教育广大职工,并在进步职工中积极发展党员,领导群众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为冲破国民党统治和推动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雪滢 《奋斗》2021,(1):72-72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1月,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成立,之后多次讨论、研究东北地区建党问题,并委派罗章龙赴东北考察工人运动,着手在东北筹建党的组织。1922年初,罗章龙抵达哈尔滨。他通过考察对哈尔滨的工人组织状况和觉悟程度以及工人运动等方面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并形成《关于东北工人状况和建议在东北建立党团组织的报告》。  相似文献   

9.
中共早期女性参加革命的动机是复杂的、具体的。从外部条件看,20世纪20年代动乱的时局、五四运动前后反抗压迫的新思潮和中国文化中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形象给中共早期女性参加革命活动提供了可能性。由于早期女性各自的生长环境、人生经历和性格品质的差异性,她们参加革命的内在动力有所不同:或是带着谋求民族解放的责任感加入革命斗争;或因不愿被束缚在深闺大院而踏上革命征程;或是在看清剥削阶级的真面目后走上为民服务的革命道路;或是带着改变生存现状的个人欲望参加革命。中共早期女性参加革命往往是一种动机占主要方面、多种动机交织的结果,还原其革命动机需要对女性主体的心态和行为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陈夕 《党的文献》2007,(5):63-67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强化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加深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对立.中国共产党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逐步深化了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同少数民族进行了更多的接触,对中国民族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民族理论和政策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祝彦撰写的《晚年陈独秀》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集学术性、理论性和史料性于一体,既是我国起步较晚的陈独秀晚年思想研究的崭新成果,又是近年来系统、深入研究陈独秀晚年思想理论的一部力作。作者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力图反映陈独秀晚年思想的全貌,因而使这部研究陈独秀晚年思想的佳作具有鲜明特点。史论结合,熔学术性和可读性于一炉本书不同于目前出版的大量陈独秀传记类图书。作者的独创性在于把陈独秀的生平轨迹与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史论结合,言必有据,论从史出。既有对从大革命失…  相似文献   

12.
关于1947-1949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研究成果很多,但鲜有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借助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透视这一特定时段的土地改革问题的新特质:它是以"访贫问苦"和"诉苦"运动作为中国共产党吸引人口众多的农民参与解放战争的有效"政治动员"形式、以农会作为赋予农民"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以适合农民特点的政治社会化方式作为将广大远离政治的农民塑造为"政治人"的教育形式的政治过程.这使对该历史问题的研究导入了一个与传统研究有明显区别的认识层次,即走出了就中国共产党这个政治主体自身研究的范围,使土地改革这个已经被中国革命历史实践证明是正确、科学、成功地引导农民加盟革命的决策,在政治社会学的意义上被人们更理性地认识,从而更真实地揭示出中国共产党成功获得农民认同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3.
从 1 92 1年 7月到 1 93 2年 ,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基本上住在上海。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后 ,对白区地下党加紧镇压 ,中共地下党组织屡遭破坏 ,中共临时中央领导机关的处境日益险恶。为此 ,1 93 3年 1月 1 7日中共临时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提议决定 ,中央领导机关撤离上海 ,迁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在党中央机关迁往江西后 ,白区党的领导机关变迁 ,大致经过五个阶段。一、上海中央局(1 933年春——— 1 935年 2月 )   1 93 3年 2、 3月间 ,临时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博古等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上海中央局 (亦称白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时期鼓励新富农经济发展的政策,是长期土地斗争和根据地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结晶.它既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在农村政策方面的具体化,也使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更加充实和完善.其中体现出的制定经济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从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出发,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思想,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将陈独秀停职,指定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和周恩来5人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代行政治局职权。当时临时中央的主要工作是部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从中央到地方组织,对于曾在上海抗日又入闽“剿共”的十九路军,试图通过下层统一战线、号召兵变,并配合前线红军予以改造或消灭之。十九路军入闽初期,屠杀部队中的中共地下党员,清洗众多遭受怀疑的官兵;在社会上镇压由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反日爱国的“肃劣(注:指劣货,即由日本及其殖民地榆出的物品)”运动,制造了“郑维新事件”。当时,中国共产党与十九路军处于极端对立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1953年至1954年北京市开展了首次基层民主普选运动。积极分子作为一种政治角色,既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重要力量,亦是党的政治录用系统中的预备人员。普选期间,中国共产党充分发动积极分子参加普选,他们在普选的各个阶段表现出较强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在政府与选民大众之间起了中介桥梁作用,在民主建政运动中功不可没。同时,积极分子犹如一把双刃剑,一些积极分子在进行普选动员和组织时,给选举工作带来了现实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四、关于红军长征的研究对长征的宣传和研究 ,从长征结束不久就开始了。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关于长征的回忆录发表较多 ,学术研究成果较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 2 0多年间 ,红军长征史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长征 50周年、 60周年纪念活动的展开 ,掀起两次研究长征的高潮 ,出版了一大批史料。有代表性的有 :《毛泽东军事文集》 ,《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 (长征时期 )》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史料》 ,以及红军长征所过各地编的长征史料 ;当事人 (如肖…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的十年 (1 92 7年 7月至1 93 7年 7月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艰难曲折的时期。这十年 ,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经历了两次重大历史转折 ,经验教训十分深刻 ,因此倍受研究者关注。上个世纪 40年代 ,在延安整风中 ,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 ,曾对十年内战时期的党史作过系统深入的总结。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 2 8年 ,研究取得一些进展 ,但也有严重的失误。特别是“文革”十年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指导下 ,这一时期的党史完全被写成两条路线斗争史 ,严重地背离了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 ,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解放的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