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陵怀古翠岗长阶衬古松,欲昭雄主不世功:铁背山前逞劲旅,沈水岸边建盛京;始创八旗奠基业,誓雪七恨振军锋。自古肃慎擅骑射,而今游人觅旧踪。注:“铁背山”位于今抚顺市大伙房水库上游著名景点元帅林附近,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在此山前率军与数倍于己的明军大战并告捷,此战对清进一步壮大并得以在后来灭明起关键作用。“沈水”为浑河古名。“盛京”为清定鼎中原之前所建早期都城,即今沈阳。“七恨”指努尔哈赤与明统治者结仇的七件事,努尔哈赤称之为“七大恨”,并以此为由发兵与明统治者开战。“肃慎”为周秦时期的满族名。昭陵咏叹关外三陵首屈…  相似文献   

2.
张雷军 《创造》2002,(12):44-45
一个民族的生活文化体现着这个民族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判断,形成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模式,它决定了该文化内部呈现出相对统一和首尾一致的状态。物事寓意是满族生活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特性,完全进入了满族大众社会文化的轨道。作为满族先民的肃慎“矢石”文化就奠定了后来满族“骑射文化”的主旋律和民族精神,标志着满族与其他民族之所以不同的鲜明特点。满族生活文化的种种事物和现象表明,这些事物和现象首先是一种具有丰富、延伸和可变的社会现象。当它在社会文化的轨道上运行时,不再是简单的、带有某种…  相似文献   

3.
“伊兰孛”是满语,译成汉语为“三家子”,是一个满族聚居村落,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距齐齐哈尔市95里,旧名“上三家子”。三家子村是黑龙江满族人在清朝康熙年间建立的村屯,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据著名满学家金启孮先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三家子村的调查:三家子村的满族原来居住在吉林,据传是从长白山迁来的。康熙初年,沙皇俄国入侵我国黑龙江一带,康熙皇帝命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于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率水师由松花江上溯进讨,沙俄侵略者才从呼玛尔退守雅克萨城。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  相似文献   

4.
说长道短     
大家知道,“长”与“短”的最初用法,是指物体的长度。后来引申了它的含义,人的优点称之为“长处”,人的缺点称之为“短处”。“长”与“短”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互相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因此,生活中的人,尽管阅历不同,秉性各异,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报刊文章中,有时会看到“满清”这个词。虽然文章仅指清代而无意涉及满族,但这种说法却是不严肃的。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诸朝代中最末的一个,以满族贵族为其最高统治者。但是在当时,满族内部也是划分着阶级的。正如其他民族中的少数统治者不能代表整个民族及其人民一样,少数满族统治者也是不能代表广大满族人民群众的。满族和清朝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合并使用很不科学。早在1956年,国务院就颁布过《关于今后在行文中和书报杂志里一律不用“满清”称谓的通知》,指出:“‘满清’这个名词是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当时的封建…  相似文献   

6.
瑶族称谓     
荔波县瑶山瑶族 ,自称“董家” (to 55 mo55) ,意思是 :“我们是这种人。”布依族称之为“尤”( ou2 1 ,意为“瑶人”。因瑶山瑶族男子身着白色五指绣花齐膝短裤 ,汉族称之为“白裤瑶”、“花裤瑶”。荔波县瑶麓瑶族 ,自称“努侯” (nu55hou33) ,意思为“着我们这种服装的人”。水族称之为“谬六” (miou35lo55)意为“苗六人”。荔波县瑶埃瑶族 ,自称“东蒙” (tu 33 mu 33) ,意思是“我们是这种人”。布依族称之为“尤”( ou2 1 ) ,意为“瑶人”。因瑶族男子身着灰色长衫 ,汉族称为“长衫瑶”。望谟县油迈瑶族 ,自称“满” (ma 55) ,意思…  相似文献   

7.
满子 《今日民族》2001,(12):40-42
每年的中秋佳节,都给国泰民安的神州大地带来无限的喜庆欢乐,合家团聚之时,月饼则是必不可少的节日佳品。在跨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中秋节,云南独有的“云腿月饼”(火腿月饼)荣获全国月饼品牌评选的“中国名牌月饼”称号。这不仅是云南人的骄傲,也是云南满族人的一个骄傲。原来,火腿月饼是由继承了清宫手艺的满族糕点大师胡增贵所创制发明的,至今已有近130年的历史。今天60岁上下年纪的人,都记得现在昆明第八中学,即旧时云南巡抚衙门之旁,曾有一处一连五间铺面、楼高三层的老字号糕点铺,这就是满族人胡氏开设的名店合香楼。它…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需要精神支撑的!在纪念鲁迅诞辰120周年之际,我想写点文字。这点文字既不足以称之为一篇宣言、一次呐喊,也不足以加入时下颇为热闹的“尊鲁”、  相似文献   

9.
秦汉时期中国东北有众多的民族群体,总体来看又分属三个民族集团:肃慎集团、东胡集团、秽貊集团。现依据有关史料对上述三个集团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称进行识别,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肃慎集团的民族识别 肃慎集团的民族群体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东北部,这个系统中的各部各有自己的名称。但是,中原汉族史家把若干语言文化习俗相近的人们共同体视为一个民族集团,又把其中肃慎这个比较强大部落的名称作为整个集团的称呼。肃慎集团的名称由来便是如此。按传统的观点,认为先秦时的肃慎、汉代的挹娄、魏晋时的勿古以及后来的女  相似文献   

10.
一个鲜为人知的满蒙青年组织□倪福仙一成都“满族青年进修学会”是解放战争时期,先由在成都的满族、蒙古族青年自发组织起来,后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直接领导的一个具有民族性质的青年群众组织。共存在5年时间。最初,学会只是以满蒙青年抱着为本民族雪耻争光的目的进行一...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70年代,中国许多家庭都有收音机,我们山东老家人称之为“戏匣子”。那时,一个戏匣子是中国人与“世界”接轨的工具,也是一个家庭重要的娱乐工具,套用小品演员赵本山的一句话就是:“戏匣子是我家惟一的家用电器。”  相似文献   

12.
满族人口有280万余。散居全国各地。其中百分之四十以上分布在辽宁省。其他多数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等省、区。原使用满语、满文。现除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爱辉县大五家子有人能说满语外,绝大多数满族人通用汉语文。满族主要从事农业,居住城镇者从事手工业或服务业。早期满族擅长骑射,爱好歌舞,注重礼节,妇女穿长衫(俗称旗袍)。满族历史悠久,其先世从明代的女真族可上溯到3000多年以前的肃镇人。“挹娄”、“勿吉”是不同历史时期对满族先民的称谓。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金。为与十二、十三世纪女真…  相似文献   

13.
乡语偶叙     
三个“戏称” 我家乡的人对文化人的三个“戏称”有点意思。其一,对搞绘画的人、画家有一个戏称,称之为“画安仔的”。“安仔”是方言,不太好理解和翻译,意思是“小人”,不是“卑鄙的人”那个意思,也不是尚未成人的“小孩”的意思,是“小小的人”的意思,比真人“小”得多的人的意思,画出来的“小小的人”的意思。这就是说,搞绘画的人、画家就是画“人”的,就是画“小小的人”的人的。  相似文献   

14.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已成定论。我说,若某人在他生活的时间流、空间域中产生了争议(此种争议,小到仅限于一个单位,大到举国轰动),这种人不妨称之为“完人”.这个“完人”不是什么“完全毫不利  相似文献   

15.
印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一个充满神话传说,被人称之为“人种博物馆”、“宗教博物馆”和“语言博物馆”的东方大熔炉,其自然生态、民族风俗、社会人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令人倾心的魅力。我在印度学习期间,对此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称谓,但在这一词出现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习惯上所说的“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乃至外国人将中国称之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  相似文献   

17.
李立华 《乡音》2022,(9):53-54
<正>在河北石家庄赵县,赵州桥(安济桥)与永通桥,并称“姊妹桥”。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大石桥”或“小石桥”,如同呼唤一个人的乳名。1961年,“她们”同时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她们”都是中国古代敞肩石拱桥的典范,都是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历久弥坚的千年古桥,一任烟云过往,让人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词汇演绎真是非常的奇妙。近来,本来是天文学上用的“正能量”,变得十分时髦。“正能量”正由一个物理概念,被代喻为给予人向上,给予人希望和追求,使人奋发的动力和感情。在领导学中,如何发挥领导的“正能量”,团结和带领周围的人们去实现奋斗的目标,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如果把此归结一下,老慕可以称之为“八字真言”:关爱、期许、严格、率先。  相似文献   

19.
在湘、黔、桂三省(区)毗连的侗族聚居地区,到处都可以见到横跨于河溪之上的木结构楼阁式桥梁,这就是中外闻名的侗乡风雨桥。 风雨桥有几种名称。桥上亭廊相连,瓦檐重叠,可供行人避风雨,故有人称之为“风雨桥”;桥面置栏干坐凳,可供人歇息乘凉,故有人又称之为“凉桥”;桥身油漆彩绘,雕梁画栋,亭阁隽雅,故有人又称之为“花桥”。  相似文献   

20.
满族:吃饺子叫“揣元宝” 满族春节古称“元旦”,满语称“阿涅业能业”,是满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一般为三至五天,旧时有的地区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于全国各地满族地区。 节前,人们积极地置办年货,清扫庭院,张贴对联、挂笺(亦称挂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初一凌晨子时,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辞旧迎新。同时,在自家西墙祖宗板下摆设供品、点燃鞑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万事如意。新年伊始,全家团聚吃团圆饺子,俗称“揣元宝”。煮饺子时,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吗?”其他人同时回答:“起来了!”他们把饺子从锅底浮起来比作日子起来了。然后让小孩爬上柜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个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