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 ,新巴尔虎右旗全面开展了畜间布鲁氏菌病免疫 ,为考核免疫效果 ,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免疫羊不同时间和未免疫羔羊血清抗体检测 ,综合分析表明 ,近年全旗开展的布鲁氏菌病免疫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1 布鲁氏菌病的免疫情况前些年新巴尔虎右旗一直对当年羔羊、犊牛用布鲁氏菌S2菌苗进行饮水免疫 ,由于免疫密度低 ,保护率较差 ,布鲁氏菌病仍有散发流行。近几年在全旗全面开展布鲁氏菌病畜间免疫 ,对全旗牛、羊改用布鲁氏菌M 5活菌苗注射和布鲁氏菌 (S2株 )活菌苗口服免疫 ,1997-1999年累计免疫牛、羊 30 5 .6万头 (只、次 ) ,免疫密…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S19号菌苗是一种对牛布鲁氏菌病具有良好免疫效果的生物制剂。鉴于其对成年牛免疫后抗体存留时间长而影响布鲁氏菌病的常规监测 ,故许多国家和地区主要用于幼龄牛 ,并且只用 1次即可获得终生免疫保护力。但截止目前尚未见对4— 8月龄牦牛免疫效果的报道。为了在我省牦牛集中产区推广应用布鲁氏菌S19号菌苗 ,以控制部分县布鲁氏菌病回升的趋势 ,我们于 1997— 2 0 0 0年在甘肃省张掖地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的 6个牧业县进行了该菌苗的免疫试验和推广应用。1 材料与方法1.1 布鲁氏菌S19号菌苗 由新疆生物药品厂提供。1.2 布鲁氏…  相似文献   

3.
1995~1996年,甘肃省家畜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表明,部分县牛的布鲁氏菌病特别是牦牛的布鲁氏菌病阳性率明显回升。据调查,现用的布鲁氏菌M5号菌苗免疫期短,需每年免疫一次,耗资大,且对牛的免疫效果差。据资料介绍,布鲁氏菌S19号菌苗对牛的免疫期可达6...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应用布氏杆菌羊型五号菌苗和猪型二号菌苗预防家畜布氏杆菌病基本控制了羊牛布氏杆菌病的流行。但对牦牛布病免疫进展不大,报道甚少。为此,我们开展了牦牛布病免疫途径的研究,用中国兽药监察所培养的布氏杆菌二号弱毒菌苗,对牦牛进行气雾、注射和口服三种不同途径的免疫效力观察。  相似文献   

5.
为考核我区经多年的布氏羊型5号菌苗气雾免疫后的效果,我们曾在酒泉、金塔、玉门、安西、敦煌等5个县(市)开展布氏菌病检菌工作,共收集牛、羊、猪可检材料1557份,其中:流产胎羔582份,在酒泉、安西检出可疑布氏菌8株。对这些可疑菌株进行了菌型鉴定和毒力测定,其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布氏菌多价诊断血清:为兰州生物制品所生产,批号:9001,效价1:3200。2.M_(104)冻干菌苗:为兰州生药厂生产。3.S_2冻干菌苗::为兰州生药厂生产。4.M_5冻干菌苗:为兰州生药厂生产。5.单因子诊断血清:ARM,系北京流行病研究所生产。6.牛型噬菌体:由北京流行病研究所生产。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用常规平板凝集反应(SPT)、常规试管凝集反应(SAT)、酸化平板凝集反应(CT)、半胱氨酸凝集反应(CY)、补体结合反应(CF)、缓冲试管凝集反应(BTT)六种血清学方法对用布氏羊五号苗气雾免疫的47只健康绵羊多次检验。初步证明在免疫后1年检疫,还有少数羊只的抗体仍不能消失。这给运输检疫和市场检疫工作带来较大困难,易将菌苗免疫与自然感染相混淆,是一个值得动检部门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牛副伤寒在我州及全省流行很广,危害严重,不仅造成犊牛的大批死亡,而且成年牛也发病、死亡。其病原以病牛沙门氏菌为主,也有都柏林、肠炎、圣保罗等沙门氏菌。目前试用的氢氧化铝灭活菌苗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它与弱毒菌苗相比较,还有不足之处,如没有明显的交互免疫能力,免疫期较短,而且只能进行注射免疫。为了延长菌苗的免疫期,发挥活菌苗交互免疫的特性,扩大气雾免疫应用范围,我们在1977年11月7日开始了弱毒菌株的培育试验。现已培育738代,菌株毒力下降了99%,免疫性能尚好。气雾免疫试验安全有效,注射免疫在不加氢氧化铝胶的情况下还不安全。  相似文献   

8.
我州从1971年以来连续用布氏杆菌羊型M_5号弱毒菌苗对羊进行免疫,预防布氏杆菌病的危害,截止1988年对我州  相似文献   

9.
在饲养羊只的地区,应用羊块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菌苗(简称羊三联苗),对控制类快疫病的发生具有很大作用。但是,近年来在青海省的部分州、县,有羊三联苗免疫效果不够好的反映。1973年,果洛州畜牧兽医站观察了2025只绵羊,在注射羊三联苗后的2个月内因类快疫疾病死亡23只,并进  相似文献   

10.
在寄生蠕虫病免疫研究方面,国内外已报道的有牛胎生网尾线虫、羊丝状网尾线虫、牛血吸虫、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等,研究方法主要是电离辐射致弱各个发育阶段虫体,制备虫苗免疫接种,或提取虫体的分泌代谢物免疫接种。 有关马脑脊髓丝虫病免疫研究的报道至今尚未见到。我们在1973年人工感染马脑脊髓丝虫病实验成功之后,以山羊作为实验动物,进行羊脑脊髓丝虫病免疫研究,进而探索马脑髓丝虫病的免疫预防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应用目前国内的布氏菌猪二号苗和羊五号苗接种山羊后,机体虽能产生抗感染免疫,但同时也产生常规血清学诊断抗体,特别是多次用苗后其血清抗体长期不消失,使得常规血清学诊断方法不能区分畜群中的自然感染病羊与菌苗接种羊,由此给布病的检疫、淘汰病畜造成困难。中国兽药监察所等单位于1982年开始研制布鲁氏菌无凝集原性菌苗,所筛选的制苗菌羊布鲁氏菌粗糙型M-111菌株具有免疫原性好、遗传性稳定、毒力稳定等特性;接种绵羊后保护率达到83.85%~100%(包括口服和肌肉注射免疫);接种动物不产生常规血清学诊断抗体(包括SAT、RBPT,CFT抗体);稳定性和血清学特性明显优于国外的  相似文献   

12.
羊快疫、羔羊痢疾、猝狙、肠毒血症、黑疫、大肠杆菌和羊链球菌病等,是当前危害养羊业发展的一些主要传染病。解放后,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认真贯彻执行了“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上述疫病的危害,相继研究成功了单价、二联和三联菌苗,近年来又研究成功了羊五联苗,这些苗在防疫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羊六联苗的研究就是在这些菌苗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试验开始时,在现在的羊六联苗中还加有羊链球菌成分,试图  相似文献   

13.
迄今,国内外对于牛白血病病毒的酶标免疫电镜观察尚无报道。我们首先将该项技术应用到对牛白血病病毒的形态学研究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此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分布、抗原定位以及该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 (一)材料 1.牛白血病病毒感染的羊胎肺细胞(FLL)初期培养物;2.羊抗牛白血病病毒血清。以上两种原材料均由牛白血病防制课题组提供。3.健康羊胎肺细胞培养物,由魏仁山先生提供。4.冻干酶联葡萄球菌A蛋白纯品,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购入。  相似文献   

14.
用从奶牛副伤寒疫区分离到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株配以标准菌株,制各鼠伤寒沙门氏茵菌笛,在疫区给临产母牛和青年育成牛免疫接种。共免疫牛1050头,均无不良反应。通过攻毒保护试验,接种菌苗的犊牛可抵抗300亿强毒活菌的攻击,免疫牛血清中抗鼠伤寒沙门氏菌抗体的效价达1:256.同时,利用自制的抗鼠伤寒沙门氏菌高免血清对未进行免疫接种的一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由此表明,利用当地菌株制备菌苗,可有效地预防奶牛副伤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80只来自副结核病清净区的羔绵羊,随机地分为试验与对照两组,试验组接种副结核病弱毒菌苗,3个月后试验羊用4株初代分离培养的副结核菌口服攻毒,每周攻毒1次,连续攻毒10次,每次每只羊攻毒活菌6亿。攻毒结束后3、6、9、12个月分期剖杀试验羊,采取小肠、肠系膜淋巴结等病料进行细菌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判断副结核病弱毒菌苗的免疫效力。攻毒后3~6个月剖杀的试验羊,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菌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差异不显著(P>0.05);攻毒后9~12个月剖杀的试验羊,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菌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副结核病弱毒菌苗具有提高机体对副结核病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是白细胞中有免疫活性的T一淋巴细胞所释放的一种免疫效应因子之一,由低聚核苷酸和多肽组成,分子量低于10000道尔顿、能够通过半透膜而被透析。该物质能将供体的某一特定细胞免疫功能特导地传递给受体,从而激发和增强受体的细胞免疫功能。Klesius等(1977)用球虫特异性TF注射牛,球虫排卵量比对照组减少了40%,1978年他又用牛卵形球虫特异性TF给10只小白鼠腹腔注射,结果可保护该鼠对卵形球虫的临床感染,Ross(1981)等证明了免疫羊的TF能把对艾氏毛圆成虫感染的抵抗力成功地转移给易感羊,使其对毛圆成虫的寄生减少了30~70%。但目前尚未见到有关TF在弓形虫病的免疫反应及免疫保护性方面的报道。本试验对TF转移弓形虫特异性免疫反应及其对弓形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经农牧渔业部畜牧局批准,我厂自1982年起试生产牛副伤寒氢氧化铝菌苗(批准文号82农兰生字26914号),结合试产,我们对用反应缸生产该苗的工艺流程做了一些改进。(一)生产概况 1982~1987年,共生产7批牛副伤寒氢氧化铝菌苗1189.5万ml,其中1982年生产的187万ml因使用不安全而报废。1.1982年采用工艺:按《牛副伤寒氢氧化  相似文献   

18.
牛白细胞介素-2(IL-2)是由牛的辅助性T细胞在抗原、同种异体抗原或丝裂原的刺激下分泌的一种淋巴因子。如同人和小鼠的IL-2一样,牛IL-2在细胞和体液免疫中也具有多种免疫促进和调节作用,参与多种免疫机理;在临床应用中已证明可显著增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免疫,是一种有效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9.
国外丝虫病的酶标记检测方法从1975年Bartlett等用于盘尾丝虫和各种动物丝虫的检测。国内1985年有用ELISA法检测人工感染羊脑脊髓丝虫病(牛腹腔丝虫感染期幼虫对羊的侵袭病)的抗体的报道。本试验主要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牛腹腔指状丝虫的大分子抗原,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牛腹腔指状丝虫的自然感染黄牛血清抗体。结果达到80%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免疫双扩散试验的检出率。 (一)丝虫和血清来源  相似文献   

20.
羊脑脊髓丝虫病是牛腹腔丝虫产生的微丝蚴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微丝蚴随血液流到牛体表毛细血管,当中间宿主按蚊、伊蚊等吸血昆虫叮咬牛时,将微丝蚴吸入蚊体,在蚊体内蜕化发育成幼虫后到达蚊的吻突部,若蚊虫再叮咬绵羊或山羊(马骡等其它家畜)时,便将侵袭性幼虫传播给羊。幼虫在羊体内进入脑脊髓,损伤脑神经组织,而引起运动机能障碍。临床表现以麻痹为特征。本病发病率较高,约占12~60%,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