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苗语词汇看苗族的历史文化痕迹 (一) 苗族先民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包括原始游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公社到部落联盟的发展阶段。这段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苗族历史没有文字记载,现在我们只能根据苗族民间流传的古歌、传说、语言以及汉史中有关的追述来进行探索。有人说,一部语言史就是一部民族史,这就肯定了语言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通过语言材料来证实的史实应该说是可靠的。从语言看,有些词语能反映苗族原始社会历史文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接触,都会引起语言接触。“语言象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只要不同的人类集团之间有接触,就会有词语的借用。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借词。苗族和汉族自古至今频繁来往,苗语中有很多汉语借词。现在苗族有了自己的文字,汉语借词在文字中如何拼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苗族有四种文字,本文仅谈黔东苗文中汉语借词的拼法问题。对这个问题,有的人  相似文献   

3.
谈苗语“仡”的构词功能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人们共同体的语言,均具有其自身构词功能的特点,通过语言自身的构词机制,构造成各种各样的词类,以满足语言自身系统的完善与其社会交际功能的发挥。苗语,作为一个单一民族的语种,亦有自身构词的特点。研究苗语构词功能的特点,对研究苗族的历史与语言、文化,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苗语构词功能的特点之一,表现在许多苗语冠词在构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黔东苗文经过近四十年的试验推行,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深受广大苗族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根据国务院国发(1991)32号文件“对五十年代创制和改进的民族文字,试行效果好,受多数群众欢迎的,按规定程序上报批准推行”的精神,国家民委和中国社科院将于今年秋季对其进行验收。为此,我们对该种文字的试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总结。现报告如下:一、黔东苗文试行的社会背景苗族有万。多万人口,主要分而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四川、海南等省区。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苗语分湘西、黔东、川黔滇等三个方言。黔东方言…  相似文献   

5.
苗族与楚族     
苗族与楚族的关系,是古今历史学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千百年来,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我认为苗族与楚族关系密切:始祖相同,远祖相同,近亲相同,应是一个民族的两种称呼。 始祖相同 研究苗族的历史,不能单纯根据汉字历史资料,还必须结合苗族的《苗经》、苗语、苗俗等,全面分析,反复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由苗族“巴对雄”(巫师)和“果江都”(话师)用苗语保存下来的《巫词》和《古老话》,是“苗族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最标准的苗经”,它是我们研究苗史的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6.
民族大团结,使各族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这反映在语言上,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很多形式的借词。苗族这个古老的民族自古以来就与其他兄弟民族杂居相处,共同生活在祖国士地上。因此,语言上互相借用是难免的,尤其是汉语借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苗语的词汇,但是,在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和试验推行的今天,如果对借词(本文谈的是新借词)处理不当,那将会影响民族语文的正常发展。因此,如何规范借词,使之符合语言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是发展和推行民族语文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苗族古歌亦称苗族史诗,是苗族重要的口传神话作品。主要流行于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区。以前的学者多从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角度去研究苗族古歌,而忽视了其语言的本体性地位。本文笔者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对古歌神灵名称的语言本体意义进行考释,以阐述其文化意义,同时根据诸神的活动内容来佐证其语言本体意义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它不但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还保留着自己古老而丰富的语言。但就其文字来说,则是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诞生的。经过多年的试验推行,实践证明,文字本身是科学的,群众也是欢迎的。但由于苗文是一个新生事物,加之西部方言(即川黔滇方言)地跨川、黔、滇、桂数省、区,土语分歧较大,因此在文字规范化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笔者在编译小学苗语文课本时的一点体会,对苗语西部方言标准语的自身完善和发展方面,略谈一下词汇丰富的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9.
今年《贵州民族研究》第二期刊登了李德芳同志《二十世纪初期滇东北苗语方言区的苗文》一文,文中谈到:“除了滇东北苗语方言区(主要指滇黔川三省边区一带)的苗民一度有过文字外,居住在其他广大地区的苗民(在苗族中部方言区的贵州凯里县一带,解放前帝国主义传教士,曾用汉文注音字母作基础,设计了一套苗文,并且印刷了‘圣经’。但文字缺点太多,未为当地苗民接受)都没有文字。”“滇东北苗语方言区的苗文,是一九○六——一九一三年之间,英国基督教传教士、牧师柏格理,为了在当地苗民中传播基督教义而创制的。”按其意思,苗族自己无文字。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城步这个地方,苗族很早就  相似文献   

10.
今年二月,我参加了第二次贵州省民族综合考察工作队,对榕江县八开区八开公社高同大队苗语进行了调查。又了解了八开公社格榄大队、摆赖大队和该区计划公社摆拉大队、兴华公社高排大队苗语语音的简单情况。 我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该地区苗族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特点以及语言使用情况。其目的:一是为今后苗族语言的比较研究积累资料,二是为在该地区试验推行苗文提供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苗语中丰富而细密的农耕文化词语的简要分析 ,论述苗族是我国最早从事农耕的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苗族,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和湖北等省。人口约四百余万。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中的苗语。苗族是中华民族中一个古老的民族。相传大约三千年以前,苗族先民就活动在长江中游的“荆楚”一带,并且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为创造祖国的光辉历史,作出了重要贡  相似文献   

13.
近代进入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苗族,首先遇到的就是语言的障碍,由此带来的是对所在国家的生活习惯、法律、政策等的陌生与无知。 为此,一部份苗族怀疑自己能否在西方国家立足。但更多的人坚信自己能在那里建立起新的生活,虽然不懂英语、法语,但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可以用它来为本民族的人进行宣传教育,鼓励人们努力学习新的知识,进而掌握生活和生产技能。使苗语在国外不是被动地、  相似文献   

14.
苗族是一个历史极为悠久的民族。由于它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鲜明的民族特征,曾引起了各国学者研究的兴趣。自从九、十世纪以来,在国外就相继出现关于苗族的一些记述或研究专著。但是,由于文字资料的缺乏,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众相一致的结论。就对苗族旅名及自称的来源和含义等基本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答。鉴于此,本人就试图从这方面作些新的探索和考释,以求正于广大同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台江县试行苗文的情况,我于今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下旬到台江县城和该县施洞区所办的部分试点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推行苗文的基本情况 台江县是我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聚居地区,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三以上,是我国苗族人口比例数最高的县。该县苗族使用的语言属苗语黔东方言,距标准音点凯里的养薅较近,彼此都能通话。该县地势山高谷深,道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居住在农村的苗族人民绝大多数都不懂汉话,边远、贫困地区,文盲达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以上,症结是语言的障碍。全县广大苗族群众有学习苗文的强烈愿望,人们得知民族语文工作重新开展之后,纷纷要求开班办点。  相似文献   

16.
何武 《贵州民族研究》2008,28(2):120-127
由于苗族没有文字,他们以服饰为容器,以针线为媒介,以图案为"语言",将本民族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乃至爱与恨都绣在衣服上,镌刻在心里,针针线线都浸透着这个民族太多的情感,与其说他们是在绣衣服,不如说他们是在叙写着厚重的历史,记载着不朽的文明,倾诉着千年的情感.正是由于苗族服装这种"语言"的功能以及寄寓的情感以及对本民族语言极其一切标志的维护心理和态度;苗族服装才会呈现出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服装少有的"规则性",才会成为文化的表征,情感寄托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西部方言区苗族无论在语言、服饰、生活习俗等诸方面较之东部和中部方言区的苗族都要复杂。其内部按语言、服饰、生活环境等分成许多“支系”。这些“支系”有的是他称,有的是自称。六寨苗族就是西部苗族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六寨”的名称是由有青山寨、大寨、新开寨、华匠寨、新寨、五龙寨等6个大苗寨而得名。他们的语言、服饰、生活习俗等诸方面完全一致,邻近其他民族习惯称这里的苗族为“六寨苗”。1936年红军长征经贵州毕节时,华匠寨的王义佳等人曾率领苗民投奔红军,在红军首长王震等同志的关怀和帮助下,成立了“苗民自卫队”,在六寨苗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六寨苗族自称mo~(43),主要聚居在大方县瓢井区的兴隆、八堡、新开、菱角等乡。所操语言属西部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六寨苗族的人口已经达6000人。六寨苗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就文化教育而言,据不完全统计,97%以上的妇女(包括6岁以上的女孩)是文盲,50%以上男性是文盲或半文盲,中学文化程度的只占总人口的4%,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总人口的0.3%。从语言使用情况看,内部交际都用苗语,因此,25%左右的人不会讲汉语,20%左右的人听不懂汉语。本篇音系,就是按六寨苗语整理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研究苗族历史时,在杨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所记楚语中,发现有许多楚语和苗语东部方言的现代语言是相同或近似的,从而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而没有通行的文字。解放前,记事记物,只有靠近城廓汉区的极少数人,采用汉字,绝大部分地区,还是沿用类似“结绳纪事”的方法。以致解放后的互助合作运动时期,大片苗族地区找不到一个粗识汉字的人记工分,当会计。 苗族人民,祖祖辈辈,盼星星,盼月亮,盼望着有自己的民族文字。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旧社会,民族地区长期交通闭塞,社会发展缓慢,语言变化较小,因此,苗语中保存了很多和古代汉语相似甚至相同的东西,即很多在古代汉语中,曾经存在过的词语(如:我国殷商时代的方国名称“多羌”、“多方”、“多犬”、“多马”等和春秋战国时候出现较多的“中河”、“中谷”、“中庭” 和“中坻”等),虽然在现代汉语中早已失传了,但在现代苗语中却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