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苏青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正运用女性话语写作的是四十年代红极大上海,逆当时民族主义的主流文学创作方向,走向边缘化的两位女性作家———苏青与张爱玲。苏青是站在女人的立场上,写出女人的难处和苦处,或者说宣泄了职业妇女的内在苦闷和不平,抒写了一个知识妇女对现实人生、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张爱玲则是以女性的观点审视女人在大家庭衰微破败过程中的沉浮,以及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心理。她们对男权社会和男权文化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对封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贬抑表现为一种抗争与剥离的姿态,真实地展现了女性作为人的生命欲望和需求。她们同为女…  相似文献   

2.
真实声音的青春绽放 刘树元(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80后”作家的崛起是新世纪文坛引人注目的现象。目前湖州活跃的一批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其写作已经成为十分耀眼的文学生态之一。在文学史的视野下考察这些作家,认真分析她们文学创作中的收获与艺术欠缺,深入研究其艺术取向所牵连出来的文学场域、文学生产体制、文学生产方式、写作资源等问题,相信对我们的文学创作朝着健康、繁荣的方向继续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解读卡特的《虐待狂的女人》,梳理卡特提出"道德色情"这一概念的背景,指出其核心的内容是构想一种服务于女人的色情作品,并针对那些限制女性的性的观念进行了论辩。本文进一步结合萨德和卡特自己的写作,具体分析了两位作家的小说创作如何体现了道德色情的理念,证明了卡特的"道德色情"构想并非海市蜃楼,而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文化改造计划。  相似文献   

4.
冀艳 《前沿》2007,(12):239-241
纵观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其发展历程和当代遭遇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女性文学创作的困境。在商业文化的蛊惑下,文学创作使"身体写作"走向了低级趣味;一些女性作家们把视野集中在女人的天地中,沉溺于女人的世界里。因此女性文学应该摆脱商业文化的蛊惑,使身体写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以两性和谐的眼光看待男性,关注农村女性,关注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5.
柴焰  焦勇勤 《青年论坛》2002,(4):117-118
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侧重于对文本的分析 ,其发展轨迹也非常清晰 ,从 6 0年代的反理论倾向到 80、90年代的理论复兴 ,其发展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6 0年代末到 70年代早期 ,主要是以妇女形象为主导 ;第二阶段是 70年代中期到 80年代中期 ,主要是重建女性文学史 ;第三阶段是 80年代中期以后 ,主要是发掘被人忽视和遗忘的女作家。虽然在三个阶段中 ,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的思考焦点和理论主张有所不同 ,但都力图揭示男权文化传统中的男权思想 ,针对“男性构筑的文学史”进行了颠覆 ,并力图重建女性的文学传统 ,寻求女性自我表达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金荣 《青年论坛》2011,(5):112-114
新生代女性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生于6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和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生于7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在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文学的影响下,高举性别旗帜,用独特的女性话语描写女性心理与生活体验,在文本中表现出愈陷愈深的“自恋”情结和渐行渐远的“恋父”情结,凸显了新生代女性小说明晰的情感价值走向。  相似文献   

7.
颜琳 《求索》2008,(4):171-173
1990年代,以林白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开始以其自觉的个人化写作,来彰显女性写作的独立意义。她们以其极端性、尖锐性和革命性的女性意识来强调曾被忽略了的“角色差异”和“性别差异”。随后这种个人化写作逐渐走向社会化,为女性文学书写又拓展了新的空间。文章试图对林白个人化写作新走向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这种转变背后存在的独特价值,并以此来探讨中国新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高嘉敏 《前沿》2014,(15):213-215
“新批评”将文学研究划分为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将传统的注重作家生平传记的考察归为外部研究,并对此进行了批判。现代和后现代理论对传记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认为传记写作追求“真实”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有“传记死亡”之类的说法。然而,笔者认为,作品研究离不开作家的传记研究,传记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方式。本文主要考察了两部福楼拜传记——李健吾的《福楼拜评传》和巴恩斯《福楼拜的鹦鹉》对名著《包法利夫人》的解读,以期探讨作家传记对文学作品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礼坤 《求索》2012,(7):147-148,120
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问题小说"写作模式发展和巩固了中国现代小说写作的现实主义艺术倾向。"问题小说"写作的作家们在文学上都有着很深的艺术功底,他们都能够以一种非常简洁的文笔,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实在感触真实自然地叙述出来,反映和揭示出时代的尖锐性现实问题。这类写作模式实际上是肯定了"文艺必须反映现实的生活,为现实斗争服务"的原则,因此,"问题小说"的创作对"贴近社会、贴近大众生活"的文学创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炎 《思想战线》2001,27(3):61-65
参照西方女权主义的接纳理论和发展情况,可以比较、概括、分析当代中国大陆女性作家不同阶段的写作实践.在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虽然不具备像西方社会那样的女权主义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哲学和文化基础,也没有形成女权主义的运动和明确的理论,但是在女性作家们的写作中却包含有浓厚的女权主义的话语意识.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不同阶段的写作中还形成了鲜明的女权主义的文化话语.  相似文献   

11.
“先锋性”是对现代艺术探索与实验的性质与状态概括性描述。中国当代先锋诗歌写作肇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非国家空间”诗歌写作,历经“今天派”、“第三代”、“个人化写作”,于今蔚为大观。80 - 90年代当代中国陆先锋诗歌写作,主要有如下七种形态:(一)肉身式先锋写作。肉身式写作,也即“躯体写作”,其命名肇始于西方女性/女权主义者在2 0世纪初的呐喊,旨在打破男权中心主义的文学秩序。当代中国先锋诗歌中,肉身化写作启动于舒婷,中经翟永明、伊蕾、唐亚平等人兴起的“女性诗歌”写作运动,直到当下嬗变为“下半身写作”。如果说,舒婷一代对…  相似文献   

12.
继“新生代”和“70后”而起的“80后”写作带给文坛的新质素不是传统文本意义上的,他们在消费主义的道路上比前辈们走得更远。“80后”写作的意义在于为当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中的当代大众消费文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消费性写作。  相似文献   

13.
当代台湾的浪漫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官方哲学的唯心主义本质,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预留了较大的空间。当代台湾的浪漫文学至少存在以下三大脉络。一是司马中原式的承载自我内在生命感觉的乡野传闻、灵异作品;二是以三毛、琼瑶、席慕容等为代表的浪漫爱情文学;三是70年代部分乡土文学作家和进步作家对抗工商文明的田园倾向或憧憬和呼唤社会变革的浪漫主义创作。  相似文献   

14.
台湾出版界认为,90年代一个重要的出版特征,将是中文读书世界从分裂中再度彼此渗透.过去数十年来,使用中文的读书人,大致各读各的书,各唱各的调,彼此的思想线索、感情投射,甚至用语句法,都有了明显的差异痕迹.80年代末期开始的相互渗透现象将成为90年代的重要生活面貌,人们将加速交往,把彼此的环节扣起来——到那个时候,可能就没有“大陆作家”、“台湾作家”这种区别.只要有一个编辑构想(出版构想),写作来源将从所有使用中文写作的人口上考虑,不管他身在大陆、台湾、香港——到那个时候,也可能无所谓“大陆书”、“台湾书”.一个身在台湾的作家可能在大陆出书,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5.
男说 ■青年作家:狗子 我以前判断一个女人是否美更多的是看外表,随着经历的增多更多的是看她的内心,我想这和那个时代没有关系。内心明慧的女人最聪明。 ■摄影师:郭平衡 她在与男人的交往中表面看来像一个传统的小女人,但  相似文献   

16.
博客是近年备受青年喜爱的一种网络写作方式.整合博客进行个性写作和让博客成为个性写作新的生长极,是对青年传统写作格局变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它能有机地促进个性写作的形式多样、过程优化和效益提升.人文指导则是当代青年写作个性积极促成的一种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继“新生代”和“70后”而起的“80后”写作带给文坛的新质素不是传统文本意义上的,他们在消费主义的道路上比前辈们走得更远。“80后”写作的意义在于为当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中的当代大众消费文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消费性写作。  相似文献   

18.
杜娟 《前沿》2012,(2):141-142
男性作家笔下的女人和女性作家笔下的自己虽然同样描写女人,却有着不同的诠释。男人把女人看做附属品,她们的形象是理想化的,或是温柔的天使,或是邪恶的魔鬼,男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女人;而女人在创造自己的历史中,不甘受命运摆布而逐渐反抗男权社会,她们渴望平等,要求独立,女性意识也随之日益觉醒,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学。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2)
正当代台湾文学,一直随着台湾社会的政治形势演变而演变。实际上,台湾作家长期遭受各方权势胁迫,到了新世纪当下仍旧戴着自由的假面。台湾社会的演变,从1950年迄今,可分三个阶段:五六十年代台湾处于极端白色恐怖时期,写作一字失察立遭刑狱,作品内容大多是脱离现实的虚构,文学只有"为政治服务"的自由。七八十年代台湾  相似文献   

20.
(一) 1988年,于是之在北京人艺接待两名台湾作家,命我作陪。交谈中间,对方谈到一个现象,即大陆上的,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活跃的那些作家当中,1949年之后,写作最勤、著述最丰的当属老舍。老舍去世之后,中国的话剧舞台即使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仍让人感到某种寂寞……解放后的17年里,老舍先后创作了23部剧本及一批散文,和至少两部长篇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和《正红旗下》。其中《正红旗下》没有写完。老舍以写作为生命存在方式。于是之则讲到了另一个现象:解放以后,尤其是1978年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活跃的那批作家里,作品能够不断被改编,不断被搬上舞台与银幕的作家有两位,一位是南边的鲁迅;一位是北边的老舍。截止到1998年,几乎老舍的全部中长篇小说诸如《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