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与“诛”殷作崇古人云:“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好民不惩”。意思是说,如果不加教育就去惩罚,则刑法繁多,违反法纪的现象也多;如果只是教育不用刑法,奸猾的人就得不到惩治。古人对“教”与“诛”的见解可谓精辟,颇值得令人借鉴。教为本,教...  相似文献   

2.
“一个好女人就是一所学校”。这篇演讲稿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警嫂,面对无情“分离”的丈夫,倾尽她全部的细腻和温柔,用女性巨大的爱,燃起丈夫自信的心灵之火,重新扬起丈夫奋进的风帆。她就是刘建红──  相似文献   

3.
名片谈古     
名片是通姓名用的卡片,古人把姓名、籍贯、官爵和要说的事项刺在削好的竹片上或写在纸上,叫“谒”或“名帖”。  相似文献   

4.
从2005年春季开始,湖北省武汉市在部分中小学推行新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标准,以“新三好”考核标准取代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旧三好”考核标准。“新三好”考核标准以好公民、好学生、好子女作为评价的一级指标,下设二级考核标准。“好公民”下设爱国情感、社会责任、社会公德、社会实践四个二级指标;“好学生”下设学习习惯、团队精神、行为规范、身心健康四个二级指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加入了“职业素养”内容);“好子女”(小学生为“好孩子”)下设孝亲敬长、自我服务两个二级指标。每学年度开学时,学生可以根据评价标准,结合自…  相似文献   

5.
“要管用”是小平同志一贯倡导和实践的马列主义学风。他多次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中,也始终坚持了这一学风、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小平同志倡导的“要管用”的学风对于当前的“三讲”教育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管用”的前题是要学好理论。小平同志的理论是“管用”、“管大用”的理论,理所当然地是“讲学习”的中心任务。学好了才能明方向,辩是非,才能出政治,出正气。古人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是说一个人如仅有爱人求智的良好愿望,而不认认真真地学习,永远也摆脱不…  相似文献   

6.
钟珮铭 《今日浙江》2010,(12):58-58
古人常以“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这种美妙贴切的比喻来形容青瓷,这是人们对于青瓷这朵“瓷中奇葩”的喜爱痴狂之情的最佳佐证。  相似文献   

7.
政治素质好、履行职责好、调研工作好、联系群众好、活动出勤好、赶超发展好——这是郑州市惠济区人大代表的履职标准和真实写照。在惠济区,越来越多的“六好”代表扑身改善民生一线,奔走在城乡发展前沿,听民声、察民意、谋发展,成为群众和选民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8.
现代领导要以德为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云:“为政以德”。就是说.当官必须有一个好德行.要以权谋公,用权为民.现代领导要做到以德为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德才兼备”的好干部标准贯穿于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选贤任能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一以贯之、一脉相承,丰富和发展了好干部标准的理论内涵和时代要求,为不断开创我国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提供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领会、对标、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就要把握好“功成不必在我”与“功成必定有我”的关系,摆正好“立志做大事”与“甘当小学生”的关系,结合好“干中学”和“学中干”的关系,处理好“真出业绩”和“出真业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富”与“教”赵耀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古人的政治思想对于当令社会也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对待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上也不例外.儒家倡导的“以义统利”的价值取向,也就是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儒家的基...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讲的是人,时间是以十年为跨度。对于一个刊物来说,创刊五十期,还处于稚嫩期,要进  相似文献   

12.
读者朋友、同志们: 大家好!隔了一个月,咱们又相聚了。古人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说法,如果依此算起来,咱们分别的日子可够长的了。  相似文献   

13.
曹虹露 《上海支部生活》2010,(11):F0002-F0002
古人云:“齿健人长寿”。牙齿的健康与美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牙齿美容中的贵族。烤瓷牙”更是受到众多成功人士的追捧.它给人们带来的不但是与真牙功能相当的咀嚼效力,而且还可与真牙相“媲美”。烤瓷牙对您来说也许并不陌生.但或许您不知道.  相似文献   

14.
社会道德资源培育与人才道德素质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亚宁 《新东方》2009,(3):52-55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在《大略》中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苟子把口能言身能行的人视为“国宝”,把品言善身行恶的“两面派”看做“国妖”,足见对言行一致的道德素质的重视。可以说,这是古人衡量人是才还是“妖”的评判标准。在这个标准中,言行是否一致、行为是善是恶的道德表现是基础和关键。毫无疑问,古人的这一精辟认识经过千百年的检验、充实,使之更富活力,成为引领社会道德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5.
一、准确——警学论文语言最重要的品格 “文章天下之难事,其法度杂见百家之书,学者不遍考之,则无以知古人之渊源。”(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锦机引》)为文之难,古今同理。写文章难,写好文章更难;写论文不易,写好论文更不易。有一种说法:七分材料三分写。虽说只有“三分写”,但其中的奥妙也不浅。只有当“三分”写好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又是对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荣辱观念,古已有之。“宁可毁人,不可毁誉”、“精忠报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名言警句,都说明古人对于荣辱的重视。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些新时代的精神为传统美德注入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还说,“人无信不立”,“诚以待物,物必应以诚”。这些道理虽然出自古人,虽然不是单指经济行为,但对我们当今的市场经济建设却很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乃骏 《群众》2012,(4):80-81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高尚的道德情操,既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成长之基,更是有效领导、成事成人的力量之源。古人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强调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这对领导干部而言,尤为重要。如何修炼好自身,加强党性,笔者认为要严于律己,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19.
动情──阕“采桑子”草萌"采桑子",词牌名。在固定的约定俗成的词牌中,古人可以尽情纵横捭阖,恣意挥洒,一千个词人便有各各有别的一干阕词作作出。古人词作车载而斗量,不及备述,想不到今人依照"旧瓶装新酒"之法,也能作出惊世骇俗的好的词作来。《采桑子·斥公...  相似文献   

20.
马去羊来,2003年的2月 1日就是农历癸末年 的正月初一,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将迎接自己的传统节日——羊年的春节了。古人说:“羊致清和”,2003年该是一个太平好年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