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9年7月24日上午,“感动2006——中国十大真情故事人物”92岁的美国老人牧琳爱女士,从山东省公安厅副厅长秦黎手中接过公安部颁发的“绿卡”.终于圆了自己的中国梦。在颁发仪式现场。她激动地说.在中国幸福快乐地度过余生是她一生的梦想。十分感谢中国朋友多年来用真心去爱护她,她将尽最大努力发挥余热为中国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2.
代表之最     
年龄最大的代表八大特邀代表、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罗琼今年已经是87岁高龄了。因身体不好,医生不同意她参加大会,但罗琼大姐执意前往,“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妇代会了”。说起她一生从事的妇女工作,罗琼大姐感慨万千,她衷心祝愿大会为妇女的发展与...  相似文献   

3.
她是国民党元老陈果夫的嫡亲外孙女,15岁便唱红京津,成为一代名伶。她一生未育,却做了23个孤儿的妈妈。告别舞台后,她发明了纸塑脸谱艺术,一幅可卖上万元,衣食无忧。有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她本可安度晚年,却又为下岗失业人员传授起自己的绝活儿。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17日.杨绛先生安然度过百岁生日。老先生,一生关心教育,在她九十岁那年,也就是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做了一件感动教育界的事:她决定,把他们夫妇的全部稿酬,捐献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励基金。  相似文献   

5.
7月1日是党的81周年生日,广东省徐闻县城北乡石岭村患白内障的百岁老人陈安全,经省残联、卫生厅派来的医疗队实施复明手术后重见光明。这是她一生以来最高兴、最难忘的一天。全村男女老少都高兴地从四方八方拥来向她祝贺。 陈安全是一位诚实勤劳、聪明贤惠、心灵手巧的农村妇女,村里人都尊敬地叫她“安全妈”。她出生于1902年,从小裹足,辛亥革命后才解开。她经历5代,育有5男2女,内外亲人近百人。随着年岁的增高,她的视力逐渐减弱,5年前就已经看不清楚东西了。今年初开始,她终于失去了视力,一切靠亲人照顾。“安全妈”心里甚感内疚,对生活失去  相似文献   

6.
《上海支部生活》2011,(11):60-61
开国元帅贺龙的夫人薛明于8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最后一位元帅夫人走了。当年,这位进步知识女性在延安与贺龙相遇相知,此后伴其一生,即使是在“文革”的艰难岁月中,也携手前行。她的婚姻和人生,堪称“红色时代”的标本。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堪称“声名显赫”的女人。她的一生可谓漫长,横跨了三个世纪106年的光阴;不但漫长而且丰富,她是中国乃至世界一百年间风云变幻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无论她曾经有着怎样的是非功过,现在,回首再看她的百年旅途,已是一种沉淀着历史风云的生命传奇。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4日晨,宋美龄跨越了三个世纪的传奇般的人生,终于在大洋彼岸的纽约悄然落幕。享年106岁。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刘胡兰英勇就义60周年。刘胡兰是已知中国共产党烈士名册中年龄最小的女英雄,这位牺牲时年仅15岁的三晋好儿女,以她的高贵品格、革命气节和英雄壮举,激励了几代人,铸造了光照千秋的“胡兰精神”。“胡兰精神”的实质和时代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远大理想;对党忠贞、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爱憎分明,敢于和一切邪恶势力作抗争;不怕牺牲,勇于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为缅怀先烈,大力弘扬凝结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胡兰精神”,在此,我们共同追忆她革命战斗的一生,讴歌她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桐屿镇金岭头山香里,居住着一位沧桑的老阿婆,虽说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但方园十几公里的人们从传颂不断的故事中认识了她,并亲呢地称她“三爷姆”。她的真实名字叫洪云兰,今年76岁。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一生事她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早在5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她白天脚穿草鞋上山砍柴,晚上织草帽。打草席卖点钱救济他人。每当外地讨饭人路过“三爷姆”的家门回时总能得到特别的救助。金清有位年已七旬的老汉,现在每年初总要带着二三十人来金岭头拜访“三爷姆”,再尝尝当年充饥饱肚的蕃薯糕。她的助人…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的一生,是伟大的光荣的一生. 宋庆龄同志,原籍广东省海南岛文昌县,一八九三年一月二十七日出生于上海(农历为壬辰年十二月十日,按中国的习惯算法,现年九十岁).她早年在上海中西女中读书,一九○八年,她十五岁的时候,到美国佐治亚州梅肯的卫理公会威斯理安女子大学上学,一九二二年毕业,获学士学位.辛亥革命胜利后,她在这所学校曾收到她父亲寄来的新国旗,她马上取下清朝的龙旗,扔在地上,踩在脚下,高呼拥护共和的口号.一九一三年,她在校刊上发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一文,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胜利.文章说:“这意味着四万万人已从极端的君主制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而在君主制的统治下,‘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是被剥夺的.”同年回国后,她即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一九一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她与孙中山先生结婚.她陪同孙中山来往于上海、广州之间,负责处理大量机密书信和其他日常工作.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时,北京爱国学生被反动政府逮捕,当时,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夫人和秘书,代孙中山起草了“学生无罪”的援救电报.一九二一年五月,孙中  相似文献   

11.
36岁的蒋雍君是一个做陶艺的女人。 与陶泥为伍的时候,她没有自己,陶就是她的心。有陶,她才有了一切。 她生在陶艺之乡,长在陶艺之都。用她的话说是“一生下来就和陶艺结下了不解之缘”。1990年,她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理所当然地选择了陶艺系。毕业后,她回到老家江苏宜兴,一边在轻工业学校任美术老师,一边潜心做她的陶艺。 十年过去,蒋雍君因陶艺而声名渐起,也因陶艺,收获了一个心心相印的爱人,还有他们爱情的结晶——女儿。  相似文献   

12.
书评     
马胜祥 《小康》2010,(4):103-103
她采访过基辛格、邓小平、巴勒斯坦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她是新闻采访界的“精神教母”,20世纪最优秀的女性之一。她,名叫奥里亚娜·法拉奇。外人看,她夺目光彩异常强悍。唯有她自己知道,她的痛在哪里——法拉奇说,一生只嫉妒有孩子的女人。  相似文献   

13.
人之一生充满着偶然与机缘,它无形中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不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邹丽君,年轻时既安分又努力,“待业”之后,又重新“上岗”的她,却与“老外”结下不解之缘。在这里,这个普通中年妇女以她平和自然的心情,向我们讲述了她20多年看似新鲜实则平常的生活之路。  相似文献   

14.
鲁豫 《台声》2003,(2):17-18
解说:林丽韫,是一位“台湾女儿”,7岁时随家人来到日本,高中毕业后,她执著地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并赴北京大学学习。20世纪50年代起,她便开始担任毛主席、周总理的日文翻译。1972年她全程参与了中日建交的谈判,随后成为中央对台关系的重要负责人。她的一生伴随着台湾历史的沉浮,是两岸关系丰富多彩的明证。走近林丽韫的生活,会发现她至今保留了许多在台湾时的生活习惯。她请我们喝了家乡的高山茶,用闽南话和家人交流。祖籍福建的林丽韫出生在战火纷飞的30年代,7岁时她和父母来到日本,并在那里接受教育。在日本即使…  相似文献   

15.
平凡中寓伟大,普通中见崇高。靳月英这位78岁的淇县黄洞乡鱼泉村的普通共产党员,以 自己一生的不懈追求,半个多世纪的默默奉献,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她那“不 懈追求,甘于奉献”的精神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树起了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6.
她放过猪,当过炊事员,赤着脚挖过公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灰姑娘”,后来也如童话里描述的那样,她遇到了爱她至深的挪威“王子”,拥有了许多女人羡慕甚至奋一生之力追求的物质和爱情,在“王子”的眼中,她活出了真实的自己,像一朵怒放着的花一样。只是不“安分”的她并没有在“王子”的毫宅中过着舒适奢侈的贵妇生活,仍然满世界跑着做她的摩梭文化大使,只因为她对5万摩梭同胞的爱,对5万摩梭同胞所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如今年已74岁的林丽韫.曾任全国台联会长.第十届至第十五届中共中央委员。作为地地道道的“台湾的女儿”,她的一生是台湾现代历史的另一种缩影.也是两岸关系曲折发展的明证.作为一名老代表.林丽韫参与见证了3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演进。  相似文献   

18.
母亲 我不知道自己的路还有多长,也不知道未来将要带我奔向何方,我想起了已经过世的母亲,想起的却是她年轻时的模样。她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20岁时就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婚后又失去了一个年仅2岁的女儿;35岁时离婚;45岁时身患癌症;57岁患脑血栓,从此长达16年瘫痪在床上。她躺在床上,回忆自己的一生,不禁泪流满面。到后来,她每次见到我都哭,但已经是没有声音,也没有眼泪的无声干哭了。  相似文献   

19.
4年前,一首充满异域风情的歌曲《楼兰姑娘》在歌坛刮起了一阵浓郁的民族风潮。此后,那位美丽可爱的“楼兰姑娘”也撩起神秘的面纱,开始在歌坛长袖飘舞,时而她放飞起一只“相思风筝”,时而又漫步香江吟唱着“香港,别来无恙”,她演唱的“祝福你一生”成为最受歌迷喜爱的点播歌曲。  相似文献   

20.
文史 《今日广西》2012,(12):31-32
“我憎恨战争和暴力,但如果它们来了,我想不通为什么女人只能挥手送别男人上战场。”这几乎是贯穿南希·韦克一生的信条。“她是我见过最有女人味的女人,不过,一旦战斗打响,她能顶5个男人。”“没人能击败你,南希,没人!”这些,是南希的战友对她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