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当今世界10种最珍贵的动物及数目分别是:一、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犀牛,约有50头;二、生活在美国的红狼,不到100只;三、生活在阿拉伯的大羚羊,不到150只;四、生活在中国的大熊猫,约有几百只;五、生活在美国的夏威夷海豹,大约有700到1000只;六、生活在夏威夷群岛的考艾欧鸟,不到10只;七、生活在毛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都在有计划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发展态势良好,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资源回收利用率等都迫切需要在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指引下逐步提高。因此,建立生活垃圾利益导向机制和政策措施研究势在必行。一、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目前,全国各地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新的模式和经验,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动员如火如荼,生活垃圾分类工  相似文献   

3.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享用者即主体,唯有人有精神生活,有文化、有伦理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美好生活。生活是文化与伦理的基础,文化与伦理是生活的核心与灵魂,文化与伦理建设要面向生活、民众与实践,美好生活必然依靠文化来塑造、伦理来引领。文化不仅塑造了生活,而且具有传递文明、规范行为、教化个体,凝聚社会的功能。伦理道德作为一种关于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念,作为一种指导人们如何过上好生活,如何正确行动,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观念与规范,显然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文化自信、伦理觉悟不仅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灵魂与根本,更是民族复兴的希望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不少学生认为,哲学是一门深奥玄妙的学问,难学难懂,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改变这种状况,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在哲学常识教学中注重开采学生生活这一哲学教学的重要资源,让哲学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近年来,在哲学常识的教学中,我注意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以及与学生相关联的社会生活实际,引领学生体悟“生活中处处有哲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从学生生活层面切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活学生思维哲学是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现象的抽象和概括,它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  相似文献   

5.
作为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生活形态的文化,当然会有地域乃至中外之别。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文化各不相同的原因,其实在形而下的物质层面。不同的生活环境、生存条件,使此地和彼地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生活形态、形成不同的生活理念,这分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相似文献   

6.
任何概念都必须有自己的内容,哲学概念更是要求有自己独特的规定性。“生活哲学”这个概念不是心血来潮之作,而是长期深思熟虑之果。它意味着一种哲学观,它把哲学看作是一种活动、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什么样的生活才值得过”问题的追问;它有自己的传统:古代的生活哲学;它有现实的针对性:国内学界的学术主义和庸俗主义;它也是对马克思哲学观的一种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对社区妇女工作的全面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砚 《中国妇运》2000,(6):18-20
一、什么是社区———调研 ,为我们上了社区建设这一课。我们在湖北省孝感市一个居民区的宣传橱窗中看到社区的定义 :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载体。社区有5个基本特征 ,1、有共同生活的人群 ;2、有一定的地域界限 ;3、有一套相对稳定的生活服务设施 ;4、有一套相互协调配合、适应社区生活的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机构 ;5、人们在情感和心理上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宿感。社区不等同于街道 ,社区与街道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性质是住地居民的自治组织 ,委员会由居民选举产生 ;而街道是区政府派驻于地区的管理组织。社区以1000 -2000户居民为…  相似文献   

8.
严石 《乡音》2013,(5):26-26
一、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  相似文献   

9.
在人的生活及其实现上,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解放的学科。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生活为本,核心是以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的根本利益为本。阐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生活发现、人的生活形式和人的生活范畴,明示人的"有意义"的社会生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位置,将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生活理论这一长期被遮蔽的思想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0.
生活方式是很复杂的,这种复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活方式有各种各样的要素,各要素之间又有多种多样的联系;另一方面,生活方式并不是独立自在的,而是同它的各种条件结成复杂的关系的。生活方式就是在各种条件作用下各种要素的结合方式。本文想暂时撇开各种条件,从要素和结构的角度对生活方式本身提出一点看法。一、生活方式的要素生活方式究竟有哪些要素呢?我们先来看看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生活方式。诗人海涅说,康德住在德国东北边境一个古老城市哥尼斯堡一条僻静的小巷里,过着一种机械般有秩序的,几乎是抽象的独身生活。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吃饭,散步,一切都有规定的时间。邻居们清楚地知道,当伊曼努尔·康德穿着灰色外衣,拿着藤手杖,从家门口出来,  相似文献   

11.
严肃和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特征和根本要求.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进程,虽然没有在建党之际就明确使用"党内政治生活"这一提法,但在百年历史中有大量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主张.回顾过去百年的历史进程,党的建设史也是一部党内政治生活发展史,只有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党内政治生活,才能在时代潮流中抵御风险.如今,党内政治生活是管党治党的重要载体,内在地要求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党内政治生活以谋得自身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孙慧 《学习与实践》2012,(9):103-108
站在知识论立场上的传统哲学,以一种实体化的思维方式去寻求人的意义和价值,这样一种理论路径不但没有实现为人"有意义"的生活奠基,反而造成了本质主义的相对过剩。恰恰遗忘了人和人的生活世界,失落了人的意义。传统哲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关怀人的哲学的终结,而是转向自觉探寻人类有意义的生活的可能出路,从而确立哲学本有的独特功能和生活价值。现代哲学自觉承担起了在生活世界中找寻意义的思想任务,并通过文化哲学、存在主义和马克思哲学三条路径对时代的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为人类追求理想生活和开创新世界提供了新的意义尺度,为人类实践活动的自我超越提供了可供反思和选择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向往宁静、悠远、离群索居的生活:另一种喜欢热闹、多样性、在人群中扎堆。前一种人,思考"我为何生活";而对于大多数的后一种人来说,世外桃源、瓦尔登湖,都只是个梦。究竟该选择何处栖居?这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活,还是生活?上海的杨浦大桥和翔殷路隧道连接着黄浦江以东和以西。这两条通道非常有趣:在早高峰的时候,是单向  相似文献   

14.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社会也要有自己的精神风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在谈到新的世界观和信念在精神生活中的地位时说:“精神生活没有坚实的基础,人就没法生活”。同样,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世界观为基础的精神文明,也就无法维系。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每个  相似文献   

15.
在贵港市覃塘区山北乡村屯里,发生的一件又一件新鲜事、趣事,折射出当地群众生活越来越美好。 崇尚低碳生活 在山北乡各村屯一幢幢漂亮美观的小楼房的楼面上,笔者发现安装有不少的太阳能。这些太阳能的管口连着厨房的灶具和热水器,  相似文献   

16.
在铁路推进事企分开的改革中,洛阳生活服务中心党委注重对领导群体和党员队伍进行整合,注重对发展思路和发展亮点进行整合。通过有效整合和勇敢跨越计划体制坎、精干主体坎,既使生活服务中心变成有生机和活力的模拟市场主体,又使党委在突破体制障碍中充分展示作为。 一、党委在突破体制障碍中的导向作为 洛阳生活服务中心是由洛阳生活段、洛阳铁路分局行管分处、第二招待所、客车队、液化气站等生活服务单位重组而新建的模拟市场主体,其  相似文献   

17.
词说     
《创造》2013,(3):82
【比特素养】即数字时代一种管理、创建、选择和过滤信息的技巧与能力。那些掌握了比特技能的人将能克服超载这个困难,并且在他们的专业中脱颖而出,同时他们将生活得更轻松、更健康,并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三早生活】指的是坚持"早读、早餐和早锻炼"的健康生活态度。在享受美味早餐的同时,获得当天第一手资讯,紧跟时代潮流,共同打造健康的早间生活方式。"三早"生活不仅仅是种理念,而是能轻松融入生活的一种实践。  相似文献   

18.
幸福的生活是一种圆满的生活,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理想和目标。我们忙碌生活、辛勤工作,为的就是有一个幸福圆满的生活。但是幸福的生活并不是顺手拈来的,而是必须通过努力和创造才能得到。所以在伦理学中幸福就被定义为“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德性就是一种好的品质,就是优雅、高尚、自足、勇敢等美德的总称。幸福就是在合乎德性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最高的善。  相似文献   

19.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世界。疫情初期,社会经济、企业生产经营、居民生活与工作都受到较大影响,中国严格控制住新冠疫情,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政策的推动下,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加速恢复常态。回顾这整整一年,每一天、每个月、每个季度都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事件接连发生,但仍有几件可载入年份册的代表事件和几个社会热点现象。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一、生活方式的基本概念 生活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全部生活活动的总体,狭义的生活方式,通俗地说,是指人们如何进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紧密地相联系的;生活方式同历史传统、一定地域、民族风俗、一定阶段是分不开的;生活方式受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制约。因此,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时,一定要考虑到生活方式的这些特点。 二、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历史的原因 我国原是一个封建统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