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萍 《中国人大》2011,(11):15-18
2009年,在惩处“三鹿奶粉”事件的强大民意声中,食品安全法高调出台并实施,食品安全着实好了一阵子。然而继去年爆出“毒豇豆”事件后,今年“瘦肉精”、“染色馒头”事件又接踵而来。中国食品安全为何频频“按下葫芦浮起瓢”?  相似文献   

2.
于浩 《中国人大》2011,(13):42-44
从“染色”馒头、“爆炸”西瓜、“绝育”黄瓜、“回炉”面包等层出不穷的“新鲜食品”,再到瘦肉精、牛肉膏、地沟油、苏丹红这些“传统小吃”,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使得老百姓高呼: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我们还能吃什么?对此,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认为,“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在5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食品安全跟踪监督专题会上,人大代表不禁指出:政府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为何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还屡治不愈?  相似文献   

4.
民以食为天。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令世人震惊,也让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三审的食品安全法草案更受关注。人们在为“三鹿事件”痛心的同时不禁要问用什么才能保证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吃的安全?食品安全立法能否防止“三鹿事件”重演?  相似文献   

5.
张郁  周松 《人民政坛》2011,(12):F0003-F0003
“我想向省食安办提问。我注意到当前食品抽检合格率很高,有的甚至达到了99%以上,但为什么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感并不高?如何评什当前我省食品安全工作和食品安全总体态势?”2011年12月1日上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十层会议室,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联组审议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检查报告,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和三江水质保护可以说是关系155万合川人,涉及每个冢庭,老人,青年和儿童,我们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食品安全的可信度不高,请谢区长解释一下原因和理由。合川食品安全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少?”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我国制订施行包括《食品安全法》在内的多部规范食品安全质量的法律法规,法律体系越来越健全,但在规范企业诚信、道德方面比较滞后,信用档案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窃以为,食品质量法律法规与“黑名单”制度能相互补充,共同约束企业:前者是法律“紧箍咒”,后者是道德“紧箍咒”。“黑名单”生命力在于“威慑”,即遏制企业必须坚守职业道德底线,不敢越雷池半步。因此,“黑名单”的标准怎么定?怎样强化监督与处罚?笔者对此有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石咏琦 《台声》2011,(7):37-37
塑化剂风波让台湾的食品安全从以前的100分一下子掉进了零分。“美食宝岛”的美誉这下成为“毒食宝岛”,这是始料所不及的。台湾有严格把关的消费者保护法以及食品安全法,并且民间的消费者保护基金会常年为食品安全把关,怎地就连这个起云剂用了30年,都会在眼皮底下蒙混过关?  相似文献   

9.
在加强食品监管上,某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往往成为突破性立法良好契机。2008年的“毒奶粉门”,6名儿童死亡、50万致病,让“奶业巨人”轰然倒下的同时,高票成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6月1日实施的新法,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预警机制、食品添加剂、召回制度、报告制度等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突破和改进。不难想见,在立法者与民间力量的充分互动下,食品安全势必从乱而治,着实令人欣喜。  相似文献   

10.
蒋红  刘英 《人大论坛》2012,(12):20-21
中国人见面爱问“你吃了吗”,这很好阿答,但如问“吃的安全吗”,谁订底气肯定作答?近些年,“问题奶粉”、“苏丹红”、“速成鸡”等事件引发了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心理恐慌。十八人期间,《少年报》小记者孙露源在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开放日上问:“中小学生多数在学校吃饭,怎么才能让我们吃得放心呢?我们怎么才能吃到放心的零食呢?”童稚...  相似文献   

11.
加强食品安全 迎接世博会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进论坛》2009,(4):40-41
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食品安全问题频频见诸于报端,这不禁使广大消费者心存疑虑,我们身边还有安全食品吗?很多消费者甚至发出“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的无奈之语。这些事实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忧虑,中国老百姓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在下降。而2010年,上海将迎来世博会,它的举办将极大地推进城市发展进程,通过吸引众多的旅游者,增加同世界的接触,  相似文献   

12.
李武 《辽宁人大》2007,(3):32-33
2006年,北京首发福寿螺事件,接着,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养鸭场饲料加苏丹红制红心鸭蛋,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猛烈撞击公众的视野,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密集地被食品安全问题困扰过。2006年7月,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对我省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了视察,结果表明,情形不容乐观。于是,人们不禁要问,食品安全体系是否应该“大修”?  相似文献   

1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如果连食品安全这个群众最基本的需求都难以满足,怎么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怎么让老百姓‘有尊严的生活’?因此,我们务必提高对进一步贯彻实施好食品安全法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4.
阿计 《公民导刊》2008,(8):22-25
一份新鲜出炉的“政改方案”,让改革开放“排头兵”——深圳再次冲到改革前沿。深圳此次政改因何而起?有何突破?成功概率多高?能否辐射全国?诸如此类的疑问,对于“后改革时代”的中国重新调整改革目标、评判改革效应等等,有着极其强烈的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疆人大》2013,(1):42-43
安徽省:“为什么统计数字说食品安全水平提高了,但是媒体还在不断曝光新的食品安全事件,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还与日俱增呢?”近日,安徽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围绕全省食品安全开展专题询问。两个多小时内,问询人向该省食安办、卫生厅、农委、商务厅、工商局、药监局、质监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八部门抛出了17个问题。其中,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成了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6.
道德迷局 在当今“道德滑坡”的舆论纷扰中,食品安全危机、官员腐败、政府不作为、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社会问题,令人扼腕叹息。但与此同时,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道德模范”的出现,又不禁让人心生温暖。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公众最反感哪些失德现象?怎样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刘浦泉 《半月谈》2003,(15):38-40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今,你生产的食品想进入北京市场吗?那得让北京的市场准入制度“说话”。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11,(12):10-11
诚信缺失之一:如何让人吃得放心? 民以食为天。然而,近年来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连续爆发,导致人人自危,“见食起疑”。我们在一次次胆战心惊之后不由地惊呼:还有什么是能让人放心吃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接连发生,“红心鸭蛋”、含有苏丹红的辣椒、有毒大米、“瘦肉精”中毒事件……老百姓对端上餐桌的食品一时间疑虑重重:我们还能吃什么?食品安全事关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企业诚信与行业发展、政府威信与国际声誉、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20.
姜正林 《群众》2013,(9):I0051-I0051
我国食品安全投入的行政管理成本比大多数国家都大,送检、评优、体系认证、许可证审查、发证收费等,耗费了巨大的行政管理成本,但管理效果却一般,食品安全问题比很多国家都多,用老百姓的话说是“食品越管越不安全”,问题在哪?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