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庾新顺 《传承》2014,(9):4-7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国民党桂系当局顺应历史潮流,由反蒋剿共到抗日反蒋,再到联共拥蒋抗日的转变,使广西成为抗日模范省。在桂南昆仑关,爱国将士浴血鏖战,气壮山河;在桂柳会战中,桂林守军惨烈阻击,血铸忠魂。中共广西党组织秉持民族大义,高举团结抗日旗帜,机智应对顽固派反共逆流,英勇抗击侵桂日军,彰显八桂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6,(3)
沈奕巨的《广西抗日战争史》(新版)在《广西抗日战争史稿》的基础上作了重要的补充、修改,是广西抗战史研究的厚重新力作。《广西抗日战争史》(新版)回顾广西抗战的光辉历程,对国民党桂系抗战的历史功过作客观评价,充分肯定桂军在正面战场中的功绩及广大爱国官兵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伟大爱国精神,又严肃指出桂系在抗战后期参与蒋介石制造的反共逆流、对广西地下党的破坏行为等劣迹,并记述中国共产党领导桂林抗日文化和广西敌后抗日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3.
抗战中的农工民主党侯鹿“七·七”事变,使我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农工民主党即抗战时期的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以民族利益为重,在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武汉相继沦陷以后,广西成为西南抗日的大后方。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对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为首的国民党广西地方实力派和以李济深为代表的民主派开展卓有成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运筹南方抗日大局,掀起了广西城乡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推动形成了气势磅礴的桂林抗日文化运动。广西各族同胞与国民党爱国将士,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对广西的两次入侵,在1939年的桂南会战和桂林保卫战中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中共广西地方组织领导建…  相似文献   

5.
《传承》2005,(3):8-11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在民族危急关头,广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推动形成了气势磅礴的桂林抗日文化运动,第三届学生军和各地抗日战工团等抗日团体的组建,将抗日文化运动推向全省城乡,掀起了广西抗日救亡的热潮。广西学生军驰骋疆场1936年“两广事变”前后,国民党广西当局组织的第一届学生军,在抗日反蒋斗争中赢得了声誉。1937年9、10月间,新桂系在邕、柳、梧、桂四个主要城市,招收了初、高中和大学应届毕业生280名,成立学生大队,这是第二届学…  相似文献   

6.
邓群 《传承》2005,(4):20-2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桂系开展统战工作,支持“两广事变”中桂系的抗日爱国行动,并及时调整自己对桂系的统战工作的方针,为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最终形成提供契机,也促使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内外政策进行调整,推动了国共合作进程的发展。面对顽固派的第一、第二次反共高潮,针对桂系的“外联内防”、“上联下压”的政策特点,中共桂林地方组织积极贯彻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采取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相结合、又联合又斗争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钟来全 《传承》2013,(4):18-18
1942年7月9日,国民党江西中统局与广西当局在桂林共同发动了反共“七·九”事件,中共广西省工委和桂林市委遭到严重破坏,10月初,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决定将广西省工委机关由桂林转移到今天贺州市钟山县英家镇白沙井村。1943年1月继桂林“七·九”事件之后在广西再一次发生玉林“一·一三”反共事件和南宁“一·一五”反共事件。  相似文献   

8.
庾新顺 《当代广西》2014,(18):49-50
正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到了危亡关头。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中华民族奋起全面抗战。八桂奋起"焦土抗战"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国民党广西当局顺应历史潮流,由反蒋剿共到抗日反蒋,再到联共拥蒋抗日,广西成为抗日模范省。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宗仁、白崇禧在南宁通电全国,抨击蒋  相似文献   

9.
《传承》2005,(3):12-15
国民党桂系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地方实力派,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提出了“焦土抗战”的抗战主张。全面抗战爆发后,李宗仁、白崇禧率领20万广西子弟兵北上抗日,参加了淞沪、台儿庄与徐州、武汉、随枣、桂南和桂柳战役,桂军部队在正面战场上英勇奋战,为保卫祖国建立了功勋,使广西成为抗战“模范省”。出师抗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新桂系全省动员,誓师出征抗日。1937年8月4日,白崇禧奉命赴南京任军委会副参谋总长,会晤蒋介石,商谈广西出兵抗日大计。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是日,蒋介石召集最高国防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帅…  相似文献   

10.
钟来全 《传承》2013,(6):18
1942年7月9日,国民党江西中统局与广西当局在桂林共同发动了反共"七·九"事件,中共广西省工委和桂林市委遭到严重破坏,10月初,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决定将广西省工委机关由桂林转移到今天贺州市钟山县英家镇白沙井村。1943年1月继桂林"七·九"事件之后在广西再一次发生玉林"一·一三"反共事件和南宁"一·一五"反共事件。三次反共事件使中共广西地方党组织受到了严重破坏,广西省工委与中央失去了  相似文献   

11.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东北疆土的疯狂侵略,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义愤填膺,毅然挺身察哈尔抗日前线,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抗击日寇,收复失地。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百般阻挠围困破坏下,冯玉祥先生虽然抗日救国壮志难酬,被迫含恨离开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亦被迫偃旗息鼓,惨遭各个击破的厄运,但他们的抗战业绩将永垂史册,光照千秋。挺身张家口1931年8月,日本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沟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藉此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及沈阳城进攻,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  相似文献   

12.
在抗日战争中,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自“华北事变”以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政策的一系列变化,导致蒋介石的对日态度和策略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实质性的转化。即由“九·一八”事变后采取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策略方针,到“华北事变”之后对日态度转向强硬,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与中共第二次合作而转  相似文献   

13.
冯白驹海南琼山云龙人。1926年初参加革命,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 冯白驹坚决执行党的独立自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琼崖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团结抗日协  相似文献   

14.
高峻 《政协天地》2011,(7):40-41
抗战时期的延安,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并实行精兵简政,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营造出军民团结抗战的氛围,吸引着国内外愈来愈多的瞩目。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5,(9)
抗战期间,桂林一直是国民党统治区内抗战气氛比较浓厚、抗战文化开展比较活跃的地区。皖南事变前,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些地方,进步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而桂林进步文化却近乎安然无恙。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为桂林文化城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加强党对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领导,巩固和扩大抗日文化统一战线,重视、关心文化人的安全和生活,极大地推动着桂林抗战文化的发展,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著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武汉通史》精要连载之八,主要介绍了“七七”事变后国共再度携手、共同抗日,进行武汉会战,以及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统治,解放武汉等史实。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与延安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化和群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和一二·九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影响日益扩大,延安成为中国进步青年向往的地方。抗战爆发后,许多沦陷区和国统区的爱国青年冲破封锁,千里迢迢,历尽艰难,奔赴延安,汇集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投身到抗日救国...  相似文献   

18.
新军五十九团是中国共产党在“七·七”事变后组建的一支抗日人民武装部队。这支部队执行党的路线,高举抗日救国大旗,在全民族抗战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纪念“七·七”事变五十周年的时候,特发表原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孙雨亭同志的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震撼了整个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与国民党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从而拉开了抗日游击战争的伟大序幕。聂荣臻向林彪建议:“这块肥肉块大,不好一口吃掉,得分而食之。”林彪说:“部队上公路,将敌人切成几段,分段吃了它!”9月中旬,日军兵分三路向华北进攻。其中右路军企图由晋北打开通路,攻占太原,达到不战而占领华北五省的目的。八路军奉命抵晋,与国民党军联手共同抗击日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出发后不久,副师长聂荣臻率师第二梯队也开始北上,于9…  相似文献   

20.
《春秋》1994,(2)
A.他从东岳归来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的冯玉祥将军,曾一度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任总司令。“抗日同盟一百天,轰轰烈烈化为烟”,正如民谣所说,很快便夭折了。无奈,冯玉祥便于1934年夏天,冒着酷暑来到闻名天下的东岳泰山,为了培训军官,成立了军政学校,请范明枢任校长,张雪门任教务主任,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