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不下20万的印度尼西亚华侨自中国内地迁居香港;而近30多年来,印尼家务工人亦接踵而至,其在香港的人数现已超过13万人。这两群看似毫不相干的移民,在21世纪全球化以及区域移民的大语境下相遇,共同构建了香港经济活动中奇特的族裔景观,具体包括印尼食品店、服装店、手机店、家具店等等。基于文化背景、语言条件以及香港公民身份等因素,第一代印尼归侨以及千禧年前后开始定居香港的印尼华人或自己充当雇主,或在族裔经济中担任雇员,自然而然成为在港印尼族裔经济的先驱者与主要获利者。本文根据2013年到2016年初的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梳理在港印尼华侨华人的移民背景以及类别,探讨印尼华侨华人如何在印尼家务工人移民潮的推动之下,启动他们的族裔资源,使之成为具有商业用途的资本,从而促进了过去十多年来香港印尼族裔经济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成立于1973年的美华协会最初致力于争取和维护华人的权益,在华人社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日益扩大.进入20 世纪80年代之后,美华协会逐渐打破族裔的藩篱,不仅为华裔维权和谋福利,更努力联合亚太裔其他组织的力量,为全美亚太裔申权.美华协会在维护亚裔移民权利、遏止种族仇恨犯罪、消除主流社会对华人和亚裔的偏见、错误认知和刻板印象、争取亚裔选民权利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个寻求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的种族利益集团,它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与议员或行政官员接触、构筑联盟、抗议示威、影响政治选举、开展公众教育等方式来为华人和亚裔谋权益.经过近四十年的悉心耕耘,美华协会现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出色的亚裔民权组织之一,许多亚裔美国人公认其为居于领导地位的美国华人社团.  相似文献   

3.
2005年法国骚乱凸显了法国政府在移民问题上的治理危机,作为其移民政策的共和模式亦受到广泛质疑。本文以2005年法国骚乱为切入点,研究法国政府在2005年法国骚乱这一少数族裔群体性事件爆发后,做了哪些政策调整,以及这些调整能否有效地应对2005年骚乱凸显的问题。2005年法国骚乱后的法国移民政策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在对外的入境与入籍政策上进一步收紧,在对内的移民社会融入政策上注重从移民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促进移民的社会融入。但总体而言,新政策虽有局部微调,但本质不变且还有加强,技术层面上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价值层面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国际移民研究的理论回顾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移民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本文在梳理以往古典移民学理论以及国际移民汇款理论的基础上,旨在对移民跨国主义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探讨。文章指出,移民跨国主义的实践在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移民家庭、家乡以及祖籍地区域性的发展,同时也给移民在移居国的族裔社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国际移民对于社会发展究竟产生多大或怎样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这取决于祖籍国的社会经济制度、移居国移民/族裔社区的规模及其所拥有的各类资源的多少、移民群体中移居国的社会地位等一系列因素的互动。最后,文章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的层面就国际移民与社会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设想。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口流动的频繁,移民问题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一些老牌移民国家,这一客居的少数群体,由于自身的异质性与特殊性,越来越多地被接收国视为国家—民族建构的威胁与阻力。由此,"共和(同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以及"交融文化主义"等国家—民族整合理念也引发了学界的反思与讨论。移民政策何去何从?法国在移民方面的政策演变与历史经验无疑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将从展现移民历史以及围绕"移民"产生的各种问题入手,总结和分析法国移民整合政策的变化,最终揭示政策变化背后所反映的思想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宣喆 《美国研究》2023,(3):115-143+7-8
美国境内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民权运动,使美国人口构成中的少数族裔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都获得了更为公平的发展前景和社群进阶,从边缘逐步迈入主流。而在最为保守与严苛的司法领域,美国少数族裔的公职选任在民权时代开启后却依然举步维艰。历经半个多世纪,这个被冠以身份标签的“天然”弱势群体经过不懈争取,方才获准进入长久以来由白人男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法官席位,并得以在美国司法界演绎重要角色。然而,在负芒披苇地获得形式上的平等之后,少数族裔法官却又面临司法公信方面的指责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共和同化原则”面临挑战——法国的移民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国在历史上属于对外来移民开放的国家。法国人从大革命起便树立起这样一种理想观念:在统一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中,所有人都享有平等地位,国家对公民一视同仁。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法国把自己变成一个“大熔炉”,所有外来移民都应当放弃自己原来的语言、文化和宗教,接受共和国的同化,以便成为法国公民。这种“大一统”的共和同化政策在19世纪对来自欧洲诸国的移民颇为有效。但二战后的新移民多来自阿拉伯和非洲地区,且信仰穆斯林教,这便超越了法国“大熔炉”的同化能力。如今,移民问题已成为法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法国的社会文化结构正在由共和“大一统”模式向多元文化社会模式演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至今,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将近百万俄裔犹太人推向历史祖国的怀抱,最终形成了以色列最大的移民群体——新一代俄裔犹太移民。在其形成过程中,东西方冷战背景下的某些国际因素——苏联、以色列和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种种对策,对新一代俄裔犹太移民的形成作用最为直接。  相似文献   

9.
随着美苏冷战对峙局势趋于缓和,以及美国对东南亚华人的政策发生转变,同时也是为了回应美国国内的种族矛盾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对于美国国家形象的宣传政策及宣传活动集中地体现在华裔美国人实现"美国梦"这一主题上。美国的宣传部门不遗余力地宣扬华裔美国人的成功经历,即"华人的美国梦"的实现。"华人的美国梦"不仅成为美国对华国家形象公关的重要宣传品牌,也深刻地反映了美国文化战略的实质,即依靠文化和情感维系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无形控制。此外,"华人的美国梦"这一外宣主题也反映了美国对外宣传的内容从推广自由、民主价值观转向推销美国的生活方式与消费主义的趋势。这实际上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人对于自身形象的新认知,折射出美国人的新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0.
作为重要参与者与目标对象,女性对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早在17世纪就有史料记载美国女性慈善活动,20世纪70、80年代女性慈善活动与女权主义运动相辉映。今天的美国女性慈善发展日趋多元化,并正在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关于美国女性慈善的研究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研究视角众多,研究成果丰富。女性群体参与慈善事业的行为动机、关注领域、捐赠情况,以及女性对家庭慈善决策的影响、在不同慈善角色下的状态,都是美国女性慈善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人口社会学理论分析了美国和加拿大新华侨华人的职业结构及影响因素.文章认为,20世纪70年代后进入美国和加拿大的华人应被视为新华侨华人.目前,海外华侨华人大约3500万,美国华人有330万,加拿大华裔有120万.美国和加拿大新增加的华人人口中,新华侨华人约占2/3.加拿大的新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其中70%以上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19世纪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人移民基本上集中在西海岸地区,从1970年开始,华人集中而居的状况开始发生变化,区域分散化趋势日渐明显.美国和加拿大新华侨华人的职业结构总体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新华侨华人的经济地位也随之提高了很多.但是,新华侨华人中贫富差别严重.影响新华侨华人职业结构的因素有:美、加、中三国移民政策的调整放宽了对移民出入境的限制;华人人口结构发生的变化影响了其职业结构;知识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也对新华侨华人职业结构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15年以来,在一系列恐怖袭击之后,“伊斯兰恐惧症”在法国不断泛化、外溢,穆斯林群体和主流社会陷入双重困境。穆斯林群体生活更为艰难,对世俗社会的认同每况愈下;而法国政府在穆斯林问题上也面临两难境地。“恐伊症”或者说法国的穆斯林问题,反映和折射的是法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整体性问题和挑战,亟须整体性的认知和解决思路。本文认为,法国穆斯林移民群体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其社会后果、移民融入模式的困境以及所谓两个“平行世界”的不平等,尤其是政治资源上的不平等,构成了法国“恐伊症”的重要根源。而化解现实存在的社会群体间政治经济差异及不平等,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富有希望的法国社会,才是解决法国穆斯林问题的正道。法国的“恐伊症”是欧洲穆斯林问题的一个缩影,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具有学理价值,更呈现出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美国韩裔移民人口数量的变化、居住的模式以及其经济和职业调整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韩裔移民高度的种族认同和相对低水平的同化情况,试图较全面地刻画出美国韩裔移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阿裔美国人是美国这一民族"熔炉"中的一员,在美国族群政治生活中处于非常独特的地位.一个多世纪以来,阿裔美国人已经从最初的处于社会边缘的外来移民族群,演变为集中居住在大都市的殷实中产阶级.同时,阿裔美国人通过进行抗议政治、组织利益集团、影响选举与进行游说等多种途径参与美国政治生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反恐战争和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恶化,以及美国阿拉伯/穆斯林社团的边缘化,使得阿裔美国人政治参与的前景较为黯淡.  相似文献   

15.
“两国集团”构想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国集团这一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对外关系话语中出现以来就不断重现,迄今为止,已先后出现过美德、美日、美欧和美中四个版本的两国集团论。美国学者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对象国与美国共同分担国际责任,这表明美国战略家对国际体系力量变化的敏感及其在对外政策判断上的开放性。两国集团的四个版本呈现出了巨大的相似性,都出现在美国面临国内外困境而对象国正在蓬勃崛起之际,其实质是美国在以其为中心的国际体系中要求对象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帮助美国以最小的代价维护霸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法国移民政策共和同化模式的基本理念出发,梳理法国移民历史,探讨治理现状;同时基于现代族群理论,分析其局限性及原因;继而,进一步阐释新形势下马克龙政府对共和同化模式的两大基础“世俗化”与“平等”原则的重新解读;最后,文章将分析2018年至今法国《移民法》改革中共和同化模式的变化与发展趋势。通过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法国移民政策逐渐从原来的单向统一模式转变成带有倾向性的开放性模式,法国政府对共和同化模式的态度是坚持、加强、改革和完善,在秉承法兰西传统价值观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全面与个性化相结合的移民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美国菲律宾裔移民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美国菲律宾裔移民的移民历史、社会经济调整、文化适应、种族认同等问题进行考察,揭示美国 重要的亚裔群体之一——菲律宾裔移民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8.
张生 《新民周刊》2012,(50):66-67
尽管在美国的每一枚分币和每一张纸币上都写上了"我们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的"国家格言"(the motto of the United States),可真正调节人们日常生活的却是被打上了这个口号的每一个硬币和每一张钞票。生活在格子里的蜜蜂尽管洛杉矶是仅次于纽约的美国第二大城市,但是它的族裔却比...  相似文献   

19.
“共和模式”的困境——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2 0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追溯其从自由移民、“共和模式”到零移民、零非法移民的演变发展及内涵实质 ;最后 ,本文着重分析法国曾引以为豪的“共和模式”在当今社会遭遇的困境及原因 ,探讨当代法国移民政策的基本走向及社会效应 ,指出 :“共和模式”也好 ,自由民主也罢 ,归根结底 ,移民政策中最根本的原则是接纳国的国家利益。因此 ,对发达国家移民政策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战之后,美国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几乎所有城市都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由此引发了城市改革运动。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大批移民前往美国。与早期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不同,这些移民主要来自东欧和南欧。他们作为"新来者"遭到本土主义者的排斥,在城市改革运动中与他们所依附的城市老板一起受到谴责。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一些城市改革者发起美国化运动,通过社区服务组织、安置运动等方式来救助新移民。新移民既是20世纪初美国城市改革的起因,也是这场改革的被救助对象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