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界政治经济权力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的转移是21世纪国际格局的重大趋势,中美关系重构与亚太秩序重塑关乎未来国际秩序样貌。从长时段和全球史视角来看,亚太秩序19世纪中期开始形成,自摆脱欧洲殖民主义“覆盖”之后,在环太平洋地区国家主导下不断演化。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的多场战争塑造了亚太秩序的结构,从多极到不稳定两极,再到单极,亚太秩序具有了鲜明的自主性,亦成为全球国际秩序的重心。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分离与碰撞贯穿于亚太秩序演变之中,20世纪美日在亚太地区两次形成两极格局,双方的竞斗与博弈塑造了亚太秩序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框架。中国的崛起与复兴是亚太地缘政治经济空间的大事件,也是与亚太秩序的复杂协同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正>中美关系与国际秩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首先,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秩序问题将是中美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甚至核心的问题。奥巴马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达成协议后发表声明称,不能让中国这样的国家制定全球经济规则。美国和中国在经济和非传统安全领域是互利的,在传统安全方面,双方也明确表示不对抗,不冲突,不打仗。两国相争的焦点主要是国际秩序的主导权和规则的制定权。当今的中美关系与过去的美苏关系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在延续中有所调整,与冷战后历届总统相比,甚至与自己执政初期相比,战略目标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在战略议题、战略手段方面都出现变化。美国通过外交、军事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强化了领导亚太地区的能力和意愿,其基于地缘政治的战略布局转为指向威胁的战略布局。美国战略重心的全方位转移与中国因素和中关关系具有关联性,中...  相似文献   

4.
亚太多边安全合作与中美关系:制度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茹 《美国研究》2005,19(4):100-113
近年来,亚太多边安全合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在中国崛起、中美同时成为亚太安全的主要角色的背景下,多边安全合作在缓和中美竞争和冲突中的作用令人关注。本文试图结合制度理论,探讨亚太多边安全合作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本文认为,亚太多边安全合作有助于增进中美互信,但这种合作并没有发挥最佳效益,反而成了中美相互抵消对方影响的工具。尽管多边安全合作的作用有限,但在亚太安全结构处于变动的转折时期,多边合作仍不失为中美缓和对立、消除疑虑、实现共赢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王浩 《当代亚太》2019,(1):38-55
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以来都是地缘政治与国内政治两种逻辑共同作用的产物。冷战后,由于国际体系结构与美国国内政治结构分别出现单极化与两极化的发展趋势,地缘政治逻辑在美国对华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显著下降,国内政治逻辑的影响则迅速上升。与之相应,经济取代安全成为中美关系的首要议题。自奥巴马政府执政起,随着中美两国步入战略竞争时代,地缘政治在美国对华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再次突显,并成为未来中长期中美战略互动的决定性变量。然而在这一宏观背景下,不同时期美国对华政策连同中美战略竞争的主题却是由美国国内政治所界定的:从奥巴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变化了的国内政治动因促使上述主题经历了从基于自由主义的规则约束与多边制度竞争到基于现实主义的合作型施压与双边经济竞争的演化。因此,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是观察今后美国对华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6.
陈弢 《德国研究》2019,34(4):21-39
改革开放初期,联邦德国与中国的接触迅速扩大,两国在政治、外交和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协商不断增多。在这个过程中,苏联和美国是制约中德双边关系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但中德双方集中发展经贸交流,并在全球问题上进行协商与合作。这使得双边关系得以克服这些外在的束缚,从而继续向前发展。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以及联邦德国的联邦制度给中德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桥梁。同时,当时联邦德国驻华主要外交官员对有关问题的冷静思考也促进了德方对中国的理解。其中,经济因素对中德关系的影响显得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7.
奥巴马政府逐步展开与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仅给中国带来了诸多挑战,而且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从战略意愿与战略能力两个关键变量来分析,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美战略对抗的可能性不大。中国需积极思考和制定中国的外交方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秩序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秩序的变化显而易见,但如何界定当今的东亚地区秩序却一直存有争论。本文试图从地区秩序的界定和分类入手,结合冷战后有关东亚地区秩序的争论,分析中国崛起对东亚地区秩序的影响,以辨析和把握东亚地区秩序的发展方向。作者发现,冷战后有关东亚秩序的争论说明,东亚地区尚未形成得到普遍认可的秩序安排,但决定其未来发展走向的两个核心因素已愈发明确,即美国的东亚同盟体系的延续和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东亚地区秩序演变趋势是,美国依托其东亚同盟体系与经济崛起的中国协调,共同塑造地区规则,维护地区稳定安全。其具体特征是:美国依靠其地区同盟发挥作用;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国通过多边或双边协调解决地区安全问题;中国自我克制缓解地区安全问题。决定东亚地区秩序未来的关键是既有的美国东亚同盟体系如何应对中国崛起。要巩固、深化地区协调共治秩序,需要美国及其东亚同盟体系对中国的自我克制政策做出善意的战略回应。  相似文献   

9.
张静 《美国研究》2020,(5):122-160+7-8
20世纪70年代中美民间科技交流之重启,奠基于两国科技界在太平洋两岸所厚植的业缘与学缘。在中国方面,它既是新中国成立后与西方国家开展科技交流政策实践的延续,也推动了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科技交流的恢复及合作拓展;在美国方面,它既是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美国科技界积极推动与中国开展交流努力的成果,也是冷战时期美国在外交中运用科技工具的又一次重要实践。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中,受波诡云谲的冷战国际政治与动荡转折的两国国内政治影响,中美科技交流的实践直接服务于外交目标,虽然以民间交流的形式开展,但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具有突出的政治性和反复性。两国政府以民间科技交流推动外交关系正常化的初衷尽管相近,但在实践中对于科技交流的性质、目标、渠道、形式等问题的认识,分歧和矛盾愈益突出,逡巡不前的政治关系反而成为民间科技交流的桎梏。观念本应随着人员交流过程中主动习得见闻而发生转变;但在特殊政治秩序和文化环境下,领袖话语、政治话语约束着科技知识分子对两国民间科技交流的叙事,又进而塑造着更广大科技群体和民众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层面,当前美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收缩。与此同时,中国的崛起正在重塑西太平洋的地缘政治格局。中美互动如何塑造未来的亚太秩序,因而成为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文章认为,美国过去十余年间在战略上已经过度扩张,未来将继续大幅削减其军费开支,加之强有力的竞争者出现和对盟友承诺会持续加重美国的战略负担,未来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收缩已经不可避免。美国进行战略收缩可选择的手段很多,包括缩减在亚太的驻军、放弃部分战略承诺、与对手或潜在对手达成和解、分化对手的盟友和战略伙伴等。然而,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收缩的影响是复杂的,这不仅给中国提供了战略机遇,同时也给亚太秩序带来了挑战。为此,中国应该谨慎应对,追求有限的战略目标,秉持一种渐进性的战略。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由于摊子铺得太大,超出了其力量的限度。奥巴马总统上台推出了"战略再平衡"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仍存在问题,表现为:战略目标再平衡尚好,但对美国国内和国外的再平衡做得不够,对国际区域再平衡做得也不够;在亚太的再平衡上,经济、军事手段之间存在失衡,过于强调军事,人为地加大军事存在的作用,经济上提出"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将亚太地区发展最快的中国排除在  相似文献   

12.
曹峰  吴进进  邵东珂 《美国研究》2015,(2):132-149,8
农业是美国经济中受政府干预最强的产业之一。纵览美国农业政策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经历了从间接推动农业发展,到市场干预与价格支持、农业补贴,再到农业福利政策收缩的过程。这一演进过程的背后,政治经济利益的博弈错综复杂。农业利益集团与美国政治制度的互动,推动了美国农业政策的不断变化,是美国农业政策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主编/杨伯江副主编/吕耀东林昶《日本研究报告(2018)》属于"日本蓝皮书"系列,为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推出的日本研究年度报告,由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人员联合南开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2018年度的日本蓝皮书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社会文化诸领域做了回顾与展望,特别是围绕第48届众议  相似文献   

14.
亚太妇女信息网络中心(APWING)成立于1996年11月,旨在促进韩国、朝鲜和整个亚太地区妇女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和与妇女有关的传播技术的发展。 1996年11月,APWINC作为韩国淑明女子大学亚洲妇女研究所的分支机构成立,目的是寻求媒体中的性别平衡。1997年12月,APWINC开始提供有关妇女问题(如妇女与研究、妇女与媒体、妇女与教育、妇女与文化等)的网络信息服务,同时举办了关于“韩国女性网络的现状与未来”的讨论会。从1998年4月起,APWINC开始了“妇女信息”教育计划。1998年6月~…  相似文献   

15.
刘学勤 《战略决策研究》2022,(4):67-85+103-104
20世纪60至70年代,当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变得更加孤立时,中罗关系却进一步发展。本文为这种特殊关系的形成提供了两个解释: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和罗苏关系同时恶化,中罗两国有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共同战略利益,为此两国相互提供政治支持,促成两国关系的友好;20世纪70年代,除了继续共同反对苏联,中罗两国在对美政策上形成了共识,由此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18.
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法国史研究同其他学科一样,取得了较大进展。为给国内外各方面读者提供一些中国法国史研究的情况和信息,我们谨此作一次巡礼式的回顾与前瞻,其中断难免有遗珠之憾和偏颇之失,请行家与读者补充与扶正。  相似文献   

19.
Hugo Chávez's rise to power in 1998 brought many changes to Venezuela's political culture. One transformation not frequently commented on is the constant formulation of conspiracy theories, both by chavismo supporters and by its opponen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some of those conspiracy theories, relating to the deceased Venezuelan President's origins, his religious beliefs, the 2002 failed coup d'état, and Chávez's own death. It also addresses more recent conspiracy theories relating to Nicolás Maduro's birth, economic warfare, and drug smuggling operations. Venezuela is currently undergoing a major humanitarian crisis, and this article defends the view that, at least partially, conspiracy mongering has been a factor in Venezuela's collapse. As part of Venezuela's re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recommends that Venezuelan political forces need to reach a consensus and agree not to make ridiculous conspiratorial claims.  相似文献   

20.
蔡翠红 《美国研究》2012,(3):107-121,5
在中美关系各领域,网络空间问题在极短时间具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网络空间不仅对传统中美关系形成了冲击,而且还引发了相应的博弈与竞争,如网络空间治理权之争、网络战略优势竞争,以及与之相随的网络技术优势的夺取、网络军备竞赛和网络话语权竞争等。网络事务管理的主权性与网络空间运行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构成中美关系网络冲突的根源。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网络信息安全等共同威胁,促成了中美关系在网络空间的合作,如在网络治理的国际制度建设、应对网络犯罪、技术合作、网络冲突控制等方面。避免网络空间的中美关系走向安全困境,需要相对稳定的实践。对网络监管和网络主权的认同、建立中美网络空间的战略互信是实践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