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贫困地区留守妇女面临经济、情感、文化等多维贫困现状,其关爱服务体系构建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通过参与式观察与个案访谈,在S县调研发现当地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体系构建面临一定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传统社会工作视域的拓展,将“社会工作+”与关爱服务体系在内涵与实践路径上进行“互嵌”,从理论、主体、资金、内容四个方面探讨民族贫困地区留守妇女“社会工作+”关爱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在中国近四十年来工业化加速、城镇化大规模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牵涉到经济、文化、制度等一系列复杂因素。要长效化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除了专项行动,还应该制定针对留守儿童的精准帮扶计划和制度。  相似文献   

3.
正当社工们将一本本世界名著、儿童文学、优秀作文集、寓言故事等送到留守儿童手中时,孩子们欣喜不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2019年岁末,郑州市东区乐意社工、周口市合美社工和商水县朝阳社工联手,为商水县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牵手计划"——手牵手·共同成长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的场景。这仅是一个缩影。河南省民政厅积极推动社工"牵手计划",在贫困地区遴选受援机构与先进地区援派机构实行一对一牵手帮扶,培养当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关爱保护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文献的回顾,梳理了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主要困境和社会支持的现状,提出了社会工作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支持的策略。文章指出,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络比较单一和脆弱,社会支持供给与留守妇女需求之间矛盾突出。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的缺陷为社会工作介入提供了空间,社会工作的介入应该秉承优势视角与问题视角的结合,在整合政府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与社区平台的合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妇联组织和自助组织的作用,构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留守妇女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的服务项目逐渐增多,但以改变留守儿童个体和群体为服务取向的传统社会工作方法在数量上很难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政策实践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为留守儿童服务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新实践路径,可以有效地提升服务的效果。社会工作者在政策实践取向的社会工作服务中主要充当政策专家、外部工作环境改变的代理人、内部工作环境改变的代理人、政策的执行者、宣传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6.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服饰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研究侗族社会经济文化的“活化石”资料与“文字史书”。本文从侗族服饰的分类、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侗族服饰文化的审美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侗族服饰文化,旨在弘扬侗族传统文化,促进侗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侗族“鼓楼文化”的层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重要标志,是侗族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社交、育人等活动中心,包容着众多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侗族“鼓楼文化”。鼓楼文化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侗族鼓楼文化研讨会于1988年9月底在广西的三江、龙胜召开。出席会议的90多位代表中,有侗、苗、瑶、壮、汉等民族的专家、学者、作家、编辑。与会者思想解放,畅所欲言,围绕弘杨和繁荣民族文化这一中心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着重就如何以新观念、新方法对侗族文化的总体把握,开展宏观研究,在深化鼓楼文化研究的同时,从单一学科走向综合学科大文化领域的富有成效的探讨。会议收到40多篇论文,除中南民族学院学报选用外,木期刊用以下两篇,以推进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何乃柱  王丽霞 《求索》2013,(10):229-231,85
专业社会工作作为舶来品,其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是一个文化互动与调适的过程。社会工作的个别化原则、中外社会文化体系的差异、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等使本土化成为必然。文章就如何处理专业社会工作与中国原生的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关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专业社会工作如何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张世珊和杨昌嗣同志编著的《侗族文化概论》(以上简称《概论》)于1992年6月与读者见面了。《概论》以其特有的视角和风格,系统、深湛地向读者展示了侗族文化博大精深、绚丽多姿的图景。《概论》的问世,是侗族发展史上一件大喜事。《概论》不仅是侗族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某些突破性进展,也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研究新的充实和丰富,具有启迪性。《概论》对于弘扬侗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驻校社工是指在学校驻点,从事学校社会工作的人员。驻校社工在留守儿童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中既是教育者、支持者,又是资源连接者和管理者,同时也是研究者。驻校社工首先要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做好需求评估,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开展服务,并协助做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驻校社工在留守儿童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中也面临心理素质、专业能力以及专业伦理方面的困境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当前村庄"留守"青年政治参与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指出"留守"青年作为村庄政治的重要参与主体,其政治参与仍未达到有序化、理性化程度这一事实,并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客观地分析了当前"留守"青年政治参与现状的成因;提出对当前村庄"留守"青年的政治参与要给予积极引导和保护,并采取相关对策不断推进其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2.
正重庆市奉节县康乐镇土坎村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880户3080人,常住人口329户819人。全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三留守"问题较为突出,人口凋敝化、家庭离散化、村庄空心化态势显现,留守能人、留守干部"两留守"问题较为尴尬,整体发展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近年来,我们以解决"五留守"人群的心理问题为实践切口进行了探索,夯实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她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多姿多彩、光辉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侗族文化的其他方面已有诸多论述和探讨,并已达相当深度。唯其纺织文化,虽有一两篇文章论述,但仍给我们留下一些空白点,因此,本文就侗族纺织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物质形态、社会心态和社会功能作一讨论,与诸家共商发扬侗族文化之计。  相似文献   

14.
侗族大歌的内容与形式不仅与侗族的社会发展、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审美意识有关,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承载体。无论从功能方面还是作用方面侗族大歌都是流行音乐代替不了的。所以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对西部民族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侗族现有251万多人,建立了黔东南一个州级和玉屏、新晃、芷江、靖州、通道、三江、龙胜等县级自治地方及几十个侗族乡。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导下,侗族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均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纵观解放40多年来侗族地区的发展,只重视物质资源的开发而忽略了精神文化资源的开发的现象相对存在。本文就对侗族文化资源及其种类和开发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侗族鼓楼及鼓楼文化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楼是侗族建筑文化中的瑰宝,侗族在与鼓楼密切联系的民俗活动中,创造了独特的鼓楼文化。鼓楼及鼓楼文化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侗族之中与鼓楼具有相同特点的一系列建筑是鼓楼文化的物质层面,由鼓楼透视出的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审美意识、思维定势是鼓楼文化精神层面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走进湖南省宁乡市巷子口镇同心村庄,一幅洁净和谐的幸福文明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村庄管委会主任肖小卫道出了村民们的共同心声:"同心村庄不仅圆了我们的安居梦,还圆了我们的幸福梦。"谁也想不到,3年多时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村庄里劳动力外流,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结晶,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财富资源。侗族武术是我国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与创造中不断积累而来,能够体现侗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文化财富,为侗族人民的生存与发展构筑坚实的文化基石。  相似文献   

19.
胡艳丽  曾梦宇 《前沿》2010,(23):151-153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分布集中的民族之一,其以原生态"侗族大歌"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建立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普查机制、展示机制、传承机制、研究机制、发展机制等长效机制的有效运转,将为侗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开瑞在波士顿、哈特福持及纽约的城市社区机构赞助下,美国的学校社会工作于1906年~1907年,首创于这些社区的学校中.1914年,纽约利罗契斯特城公立学校组织,成为第一个由其年度预算中供给社会工作资金的组织.1920年起,联邦基金会对一个广布全国的30个社区的学校社会工作文化计划提供基金.但从1930年起.有21个社区没有再得到该基金会的基金支持,各社区仍以地方经费持续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