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 《中国民政》2014,(9):28-28
<正>山东省五莲县积极探索社会救助高效便民的新路子,整合民政救助资源,建立了160多平方米的"民政救助"窗口,配备精干人员,设立民政救助热线5881995,将民政救助业务全部纳入一个窗口管理。救助对象在该窗口可直接咨询救助政策,申请办理相关救助项目。通过实行"一站式"救助服务,切实提高了社会救助效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民政救助"窗口救助服务项目主要有:负责全县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审批,对各乡镇的申报材料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批,通过银行直接发放救助金;对  相似文献   

2.
工作动态     
<正>南京市雨花台区积极构建救助资金管理三大机制一是在"实"字上做文章,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为确保各类社会救助资金的规范使用,先后出台了《大重病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办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制度》、《临时救助制度暂行办法》,建立健全了《民政财务和统计工作制度》和《民政台帐规章制度》,强化了财务管理,规范了财务行为,保证了民政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提高了社会救助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加大了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实现了专款专用。二是在"新"字上求发  相似文献   

3.
正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有效落实,社会救助的精准性不断提高,困难群众救助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民政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今年4月起,辽宁省民政系统开展了"走进困难家庭倾情解忧暖心"专项行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有效推动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在加强困难群众社会救助、稳步提升保障水平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存在着救助政策不完善、救助标准化仍有欠缺等问题,为进一步破解救助难题,促进社会救助事业向公正、优质、高效转型发展,全市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新时期新形势下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保障投入不减、政策措施力度不减,踏实践行"民政为民爱民"的宗旨理念,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新出路。  相似文献   

5.
正自2016年8月16日民政部组织全国民政系统学习宣传许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以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民政系统不断掀起向榜样学习、向先进看齐的学习热潮,把向许帅同志学习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促进全区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学习许帅"视救助对象为亲人"的民政情怀。有位基层民政干部曾说过:"民政工作要服务八类人: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人、最需要救助的人、最需要照顾的人、最可怜的人、  相似文献   

6.
<正>云南省宾川县民政局张银宇段绍琴认为,在现阶段的民政救灾救助实际工作中,"你有、我有、大家有"的迂腐观念正在强势抬头,"关爱、互助、同情、友爱"的传统美德逐渐减弱,虽然民政救灾救助款物的平均发放客观上会减缓一些矛盾冲突,但民政救  相似文献   

7.
<正>谋划架构"563"新时代四川民政事业发展总体思路。"563"即:建设民生民政、法治民政、创新民政、智慧民政、文化民政"5个民政";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儿童关爱保护体系、社会事务服务体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6大体系";实施民政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工程、民政基层力量建设工程、民  相似文献   

8.
近期,长沙市民政改革注重突出问题导向、民生导向、需求导向,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民政事业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力争今后三年内全力推进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社区治理、殡葬管理"五位一体"的民政改革,推动民政事业加快转型升级,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12,(5):17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创新务实,开拓进取,以深入实施民政基础建设、民政项目建设、民政信息建设、民政法制建设、民政规范管理建设等"五个民政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狠抓基层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防灾减灾和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救灾减灾工作实现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全省城乡社会救助工作领导,省政府于2006年成立了辽宁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2012年,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的新要求。根据国家新要求和当前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吉安市各级民政部门勇担重任,改革创新,主动作为,全面提升了吉安民政民生服务保障水平。坚持保障扶贫"三抓好",筑牢民生保障底线。一是抓好"救急难"。依托"救急难"工作机制,在乡镇民政所、街道办事大厅设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为每村配备1名村级民政专干,构建起覆盖广泛的社会救助服务网。二是抓好"两衔接"。积极做好农村低保和扶贫两项制度衔接,扶贫部  相似文献   

12.
本刊点评     
正2017/03/20—2017/03/2913月20日,据央广网报道,北京市依托"96156"社区服务热线开通了全市统一的社会救助服务热线。本刊点评:这项举措不只是进一步畅通了困难群众求助渠道,更是实现了救助响应从坐等求助向主动发现转变。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服务意识是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正武汉市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在社会救助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基层社区治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出新出彩,荣获湖北省民政重点工作量化评估第一名。2018年,武汉民政系统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在哪?民政人如何事半功倍地开展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  相似文献   

14.
雯慧  姚方 《中国民政》2021,(3):56-57
2020年,河南民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在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民政担当、展现民政作为。河南省民政厅先后荣获"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优秀省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省份",连续3年在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被评为"好"的等次,900多万民政服务对象有了更坚实的保障,民政事业整体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湖南民政积极响应国务院"互联网+"行动,与新湖南客户端合作,建立婚姻登记预约、寻亲救助等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民政公共服务与市民手机无缝对接,群众在手机端就能便捷的享受民政便民服务。正式上线半年来,已经办理婚姻登记预约1000多对,通过微信等媒介分享寻亲救助信息2000多条,初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一、顶层谋划凝聚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20,(14)
正近年来,南海民政局吐故纳新再发力,提振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精气神,打造民政领域"大救助、大养老、大儿童保障、大慈善、大社会治理"五大工作体系,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百姓对民政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有力服务了南海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17.
民政救助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建设成功的头等大事,是社会稳定的最后防线。民政救助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可小视。为此,应采取下列措施进一步提高民政救助水平.实现民政救助公平。  相似文献   

18.
正从2015年9月开始,郑州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查询全市低保救助人数、救助标准和资金支出情况等详细信息了。对市民提出的低保救助、受灾救助、医疗救助、残疾人救助等申请,全市任一民政服务窗口都要按照"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要求进行受理了……这些喜人的变化,发生在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开展专项工作评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政》2020,(4):38-39
山西省:"九措施"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工作山西省民政厅下发通知,进一步落细落实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工作,明确要求全省民政部门做好九个方面工作,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一是认真摸排特殊困难群众生活情况。进一步落实主动发现机制,对民政兜底保障对象全面排查。生活困难的第一时间给予救助,有感染或隔离的持续跟踪,无防护措施的积极协调解决,切实做到"应帮尽帮、应救尽救、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贵州省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民生民政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如何砥砺奋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