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云真 《外交评论》2007,1(5):93-101
美国国际关系研究在国际关系学科中是否处于知识霸权地位,是国际关系学者关注的主题之一。本文试图比较欧美学术期刊以探讨此问题,即《国际研究季刊》、《国际组织》、《欧洲国际关系》、《国际研究评论》。本文选取上述四份权威期刊在1997年-2006年期间所刊发的论文为分析文本,侧重分析论文作者的国籍、研究主题及研究方法,进而探讨美国国际关系研究在学科中地位的变化问题。进而尝试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改变美国知识霸权的路径,包括对美国国际关系研究的优点及缺失的充分认识、国际关系学科史的重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刑事一体化是科学知识整合的必然结果。在由学科分化走向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学科的界域并不是绝对固定和清晰的。专业槽的构筑体现了本学科的内在规定性,但它不应当成为学科整合的障碍。借助于贝卡利亚的思路,我们可以了解犯罪学的诞生与新刑法的问世所依据的整合机制。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不是刑法学自身发展的产物,而是人文主义和启蒙主义的产物,同时也是知识整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将网络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中国精神教育有机融合,培育大学生健全的网络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包含丰富的道德内涵,其精华代代相传。具有激发人正的因素,抑制人负的因素,向善向上的感染力。可以为道德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责任重视它,珍惜它、善用它。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知识生产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下,大学学科发展呈现双重逻辑:学科自身演进为主的逻辑和外部适应为主的逻辑。学科发展存在着路径依赖的弊端。未来大学学科发展的路径为:立足于合理的高等教育生态,从制度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确立大学定位;平衡好知识生产与服务好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营建良好氛围与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多元文化日益冲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越来越多的文化碰撞和文化冲突,对道德及道德教育也造成一定的冲击扣影响,引发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文化困惑。面对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依然存在着工具化、边缘化、科学化等诸多问题,削弱了其固有的文化特性。在多元文化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应当自觉承担起自己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的道德状况仍然令人担忧,道德教育也陷入误区。应在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思想的指导下,综合创新,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在道德教育中应革新方法,加强责任教育,并挖掘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道德内涵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远远不能与网络的飞速发展相适应,还存在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在实践中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导致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紊乱、理想信念缺失等现象的出现。为此,高校应当从丰富高校网络文化、加大思政课网络道德教育的力度、完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具有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等方面着手加强高校网络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强高校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建设。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需要人的有计划的管理相辅助,法治当以德治相配合。公务员是公共事务的主要管理者,其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善治的实现。善治视野下,公务员需要具备的道德品质主要有公益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法治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自从被统治者利用并上升为主流意识形态以后,它的一整套传统道德教育体系便与它一并成为了统治者手中的政治工具,从此逐渐遮蔽了其固有的价值性,具有了鲜明的工具性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经世致用化、政治伦理化和道器分离化。  相似文献   

12.
德育衔接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现实问题,它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且更是一个需要进行深入和系统性研究的理论问题。德育衔接是近几年我国教育理论研究者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和理论概括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对德育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必然要引申出或提出德育衔接规律的概念及相关问题,它意味着学校德育教育过程及其规律的理论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学校德育过程的各阶段即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是一个整体,德育教育的每一阶段不仅具有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特点和质的区别,而且这个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前后相随,互为因果及不断发展的,它们之间是独立性、连续性及整体性的辩证统一。从客观存在的角度看,德育衔接的规律是德育过程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一致性;但同时,作为德育过程的阶段衔接规律在其概念内涵上又确实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正确揭示和科学阐释德育衔接规律这种特殊性的内容,在目前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德育衔接规律不仅应该从德育过程及德育过程之阶段衔接的内在矛盾去认识、理解和表达,还应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及其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上去理解和表达。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高校德育工作知识化、创新性、信息化、竞争性的新要求,德育教育观念、德育教育导向、德育教育模式等都要从新的实际出发,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是否具有主体性道德人格是决定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而主体性道德人格必须由主体性德育来培养。主体性德育是塑造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必要条件、主导力量、动力力量和保证力量。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教师必须具备广博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并具备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高新技术学习和跟踪的能力,能驾驭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能将美学和艺术教育有机融于教学之中,能科学预测知识演变趋势、对知识的动态发展反应灵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增强,世界经济的竞争与合作,政治的分化与重组,文明的冲突与融合,都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加入WTO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要深入研究WTO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心理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体嫉妒心理的出现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但若听之任之发展,其危害性则不言而喻。因此,对个体产生的嫉妒心理,只有正确认识并有意识地加以良性引导,才能促进个体健康成长。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嫉妒心理的实质、成因,探讨了引导大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实施和谐德育对建设我国的和谐社会、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孔子德育思想内容丰富,其德育首位、全面发展,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突出主体、注重个性等理念为高校构建和谐德育提供了极富价值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初步建立的形势下.必须根据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和实际,创新德育工作,构建和谐德育体系.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这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孔子重视道德教育,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应该营造相互关心、团结互助、讲究制度和规范的良好氛围,应该重视公民行为规范的训练和习惯的养成,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