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有句话叫“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这话很有点辩证意味。为政者的政绩如何,他在任时得到的溢美之辞,似乎不能算定评。待他离任之后,不在其位,群众对他无所顾忌了,这时的评价如何,或是赞颂,或是詈骂,才最真实、最公正,也大体可以作为这个官员在任期间品行好坏。政绩优劣的鉴定。  相似文献   

2.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为官者的政绩如何,他在任时的溢美之辞,似乎不能算定论。待他离任之后,不在其位,群众对他的评价如何.才最真实、最公正,也大体可以作为这个官员在任职期间品行好坏、政绩优劣的鉴定。为官者离任后,百姓的顾虑少了,包袱扔了,胆子太了,敢说真话了.也就能识“庐山真面目”了。  相似文献   

3.
原安徽省副省长、全国“重量级”大贪官王怀忠(号称“王三亿”)曾经对手下一个紧跟他的县委书记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只要你能搞出政绩,就算你能,能上。但不是让老百姓看到政绩,而是让我看到政绩。” 这句名言,是王怀忠掏心窝拿出的真经,道出了他作为升官秘诀的“政绩观”——“政绩”是给上司看的,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所以,工作要“围看上司转,干给上司看”。  相似文献   

4.
一、科学政绩观的基本特征1、科学性政绩是领导干部在有所作为的基础上所取得的成绩。政绩的科学性意味着,正确处理动机、行为、后果之间的关系,注重动机、行为与结果之间复杂因果联系的考察,以尊重客观的因果联系为前提;注重对行为中投入产出的分析,以最有效的方式、即以最少的投入追求的最大收益。2、全面性全面的政绩观,就是要以全面协调、统筹的发展观指导,确定工作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中取得政绩的方法、并使政绩的考核指标、标准到考核方法、手段都坚持全面的观点。3、群众性所谓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政绩考评要把效率性与人民性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归纳和分析了我国古代在赏功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和方略 ,并以此为鉴 ,反观我国现阶段“凭政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 ,提出在评价干部政绩时应重视考察政绩的道德属性 ,在凭政绩用干部时应突出发展潜能等观点 ,旨在探讨如何增进干部激励方式的有效性并减少其负面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考核政绩要有新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干部要看政绩,故大凡为 官者,通常都很关心政绩 考核。然而关心的人越多,政绩考核的标准就越显重要。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级如何考核,下级就如何努力。比如过去科举考八股,大家都在八股文上使劲:现在升学考数理化,学子们又在数理化上下力。政绩考核就如同“指挥棒”,它决定着政府工作的方向。在政绩考核方面,我们有经验,但也有教训。计划经济时期,上级重产值,轻效益。于是下级就不惜代价,追求产值。为了增加产值,拼命上项目、铺摊子。人们今天所批评的那些盲目上马现象,其实与“重产值”的考核方法不无关系。据报载:豫西有个豫灵  相似文献   

7.
说“政绩”     
何谓政绩?简单地说,就是指领导干部在其任期内所做出的成绩。因此,人们常常会根据某位领导在任职期间的工作实绩,对他作出种种评价:或曰“政绩显著”,或曰“政绩平平”,直至毫无“政绩”可言。所以,在考察任用干部时,要遵循着这么一个原则:看政绩用人。 其实,“看政绩用人”并非今天才有。在古代,大凡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均讲究考绩知贤,论功应用。汉武帝说,识别人才的捷径就在于考察功效,只要明察其功效,真才就不会被埋没,而那些巧言善辩者也  相似文献   

8.
梁湘,与我国的经济特区结下了不解之缘。1980年,他出任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5年开拓,政绩卓著。去年5月,他退居二线。可连他自己也没有料到,一年之后,又受命任海南建省筹备组副组长,参加创办目前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的工作。 从深圳到海南,从小特区到大特区,梁湘有什么感想,将如何运筹,怎样开拓?  相似文献   

9.
来稿摘登     
实打实为群众办事吴红印、王立新(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九社区超越居民管理站):实打实为群众办事,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  相似文献   

10.
政绩考核如同“指挥棒”,决定着各级干部工作的方向。上级如何考核,下级就如何努力。因此,在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之外,如何更好发挥考核这个导向作用,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深入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从制度和机制上来解决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论韩非的“因情而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是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人们之所以称韩非为法家、法家之集大成者,是因为他集法、术、势于一身,力倡封建君主依法来治国;是因为他毕生都站在封建专制国家和封建专制君主的立场上,研究和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国富兵强的方略.可以说,韩非的每一篇宏论都是他献给封建君主的“治世良言”,都紧扣如何治理国家的主题,或是如何驾驭群臣的方术,或是如何使用民力的招法,亦或是封建君主自身的“修炼之术”.在他集中论述治国原则的《八经》中,“因情”被韩非列为治国的首要原则和根本原则,他向封建专制君主提出了“凡治天下,必因人情”的治国方略.“因情而治”既体现着韩非的治国方略,又蕴含着他的人性思想.尽管“因情而治”是韩非为封建专制君主和封建专制国家提出的治国方略,但这其中对人性的蕴含透视和以人性为基础建构的治国方略,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自身的努力程度自身努力程度反映了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主观意愿和客观行动,是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基础要素,对自身努力程度进行考核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一名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第一,考察干部政绩要分清楚这种政绩是因为干部内在素质加上个人努力取得的,还是客观条件(如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产业政策、教育科技)的良性影响使得干部不需要经过特别努力也能取得;第二,由于各地发展的基础和自然环境不一样,基层干部的主观努力往往与取得的政绩不成正比。第三,领导干部接任的起点和基础不同,在创业过程中付出的辛劳程度和最…  相似文献   

13.
商鞅由魏入秦,为秦孝公主持变法,致秦国富强而自己死于非命.司马迁<史记>为商鞅立传,不讳言他的政绩,却对他的为人为政颇有微辞,批评他"刻薄"、"少思",非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政绩评价的价值取向和确定性对于重塑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政绩成本”意识缺失的表现1、为取得政绩的数量和规模,不计成本地搞大投入一些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看待一个下级领导干部有没有作为,经常只看所谓的“政绩”,而不计其成本;有些地方政府和行政官员为了尽快出“政绩”,以实现政绩数量或规模最大化,不惜付出巨大的政绩成本。特别是如此创造政绩的行政官员被提拔之后,就会有更多的后来者效仿他们。2、以经济指标代替政绩,干部评价指标不全面人们经常看到对领导政绩的考核侧重于各种经济指标,看一个领导的能力高低、政绩大小,往往把生产…  相似文献   

15.
吴海燕 《理论探索》2005,(3):104-107
科学发展观将带来旧的体制的更加松动与消解,对创新政绩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发展观基础上的政绩评价体系应体现在政绩评价主体设定、政绩评价标准选择以及政绩评价结果定位等方面,应通过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制度性互动进行政绩评价主体设定,通过关键指标及量化与行为描述选择政绩评价标准,政绩评价结果应定位于评价与发展并重。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4,(37)
冯骥才提议,国家应该在文化上有一个蓝图,我们官员的政绩考核中也应该有一个文化政绩。 许多与会者表达了同样的忧虑:一群知识分子的“空谈”究竟能起多大作用?甚至有人认为,这样的讨论只不过是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因为,我们的民族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如何进入年轻一代的视野,怎样才能进入学校,在碰到这些具体问题的时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委、省政府最近列下日程表,决心在三年内基本化解乡村不良债务。为此,省委书记周永康强调:“乡村债务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必须抱碰硬的态度,有碰硬的作风,用碰硬的方法,逐年化解。”他还说:“要把化解不良债务列入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因为减负就是增收,还债就是政绩.”  相似文献   

18.
文章围绕政绩考评体系的完善问题,全面分析了政绩考评指标、政绩考评主体、政绩考评相关条件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要坚持政绩考核标准的统一性,必须牢牢把握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一是科学发展观对考核标准统一性的新要求。因此,干部的政绩应当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的政绩,想事情、干工作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干部的工作,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政绩才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政绩,才是人民群众需要的政绩。二是正确的政绩观对考核标准统一性的新要求。用正确的政绩观来指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必须选准三个视角:其一,全面的视角。衡量一个干部的政绩,不能只看德、能、勤、绩、…  相似文献   

20.
政绩无外乎两大类:一类是有形政绩,如兴土木、上项目、搞开发等均属此类;另一类是无形政绩,比如发展后劲的积蓄,环境生态的保护,道德素质的培养等等。为官一任就得竭尽全力创造政绩,为民有所作为。但政绩的创造,又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全社会的利益出发、从大局的利益出发,决不能凭私欲、论嗜好、看风势,要考虑有形政绩与无形政绩互动共生,同举并立,切不可急功近利,以牺牲无形政绩去换得有形政绩的一时轰轰烈烈、卓著赫然。这是人民的长远利益所要求的,是社会的协调发展所要求的,也是国家的长治久安所要求的。“以政绩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