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玉君 《前沿》2010,(17):29-32
近年来,青年价值观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重视,研究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在研究内容上,综合研究明显多于单项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理论研究多于实证研究;在研究对象上,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多于其他青年群体研究;在研究结论上,主要集中在青年价值观的形成、特点、变迁、评价以及青年价值观的建设问题上。本文在众多学者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青年价值观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基本特征和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概括和总结,并对我国青年价值观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郑高花 《前沿》2011,(5):192-195
突破传统"人际伦理学"的藩篱,使"环境问题"合理地进入到"伦理问题"之领域,是构建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前提。要使这一基本前提得以成立,必须重新反思环境与伦理关系的传统范式,探寻环境与伦理关系的新路径。本文在梳理环境—伦理关系的"人类学范式"和"生态学范式"的基础上,提出环境与伦理的"一体性价值观",以期为生态伦理学的哲学前提奠基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3.
王茵 《湖北社会科学》2004,3(12):100-101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与自然关系不断恶化,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要从根本上改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与自然真正地达到和谐发展,寻求其恶化的根源极其重要。应从认识论、价值观等角度,剖析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根源,进而确定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人的自然价值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唯物史观基础上的自然价值观.我们党对正确的自然价值观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将正确的自然价值观与倡导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大力加强正确的自然价值观教育,确立生态文明观念,对于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在实践中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青年价值观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多种理论研究范式,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有所不同。本文在深入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四种主要的理论取向:价值观代际更替理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理论;代际社会学理论。四种青年价值观研究的理论取向,从不同的视角窥探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的现状、特征和变化趋势。对于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机制,不同的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解释思路,但各有其局限性。总而言之,多重理论视角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系统、全面、深入地考察我国青年价值观变迁。  相似文献   

6.
7.
杜富广 《前沿》2009,(11):127-129
生态社会主义价值观坚持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以平等作为核心价值理念,以对当代资本主义弊端及其价值观的批判为基础,以"非暴力"作为实现价值观的方式,以建设基层民主、节制增长与平等分配的政治、经济模式作为实现该价值观的制度依托。  相似文献   

8.
陈莹 《群众》2011,(4):28-29
生态价值观是近些年才进入人们的视野、深入人们的脑海、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其实,若较真论起来,它却和人类一样古老。不信?你就问问那些考古学家,大凡挖掘出的古人类生活遗址,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的环境可能已经恶化,当初可是最宜居之地。这还可以找司马迁作证:在他老人家的笔下,游牧民族都是“逐水草而居”。可见,人类自古以来就知道生态环境对他们生活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也是一个有口皆碑的国家,人们对它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津津乐道。新加坡是如何做到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对意识形态的观念理性而务实,并在此基础上以共同价值观建设国家,引领社会,稳定人心。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9,(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支持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定了海南走绿色崛起的发展道路。价值观决定人的行为,海南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生态价值观层面的问题,根源于陈旧的生态价值观导致的行为模式。推动海南绿色崛起,要从生态价值观层面强化海南居民的生态自觉,探索实现海南发展与繁荣的生态路径。  相似文献   

11.
论确立生态价值观与生态财富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价值观彰显的生态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唤醒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深刻认识,为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生态财富观揭示了富饶的生态财富具有提升社会生产力,维护生产持续性和保障人的生活质量的功能。确立生态价值观念和生态财富观,是我们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认识视角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生态价值观中的人文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科学技术的运用问题上处于不断变革之中。在科学主义信念的支撑下,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生态价值观的确立表明了人类的思想和实践在走向成熟。生态价值观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昕 《新东方》2006,(10):61-64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是解决其与自然(这里是绝对意义上的自然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万物都属于自然)的关系,哲学的使命即是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反思、选择和改变。现代人类的环境问题是现代哲学转向通过关注现实来反思人类文化走向的直接原因。人类是文化的创造者和创造物,人类只有通过对自身文化的反思才能不断地从自为走向自觉。这一过程反映了人类智慧的成长和审美、道德的进步,哲学作为文化之根的地位和价值也得以彰显。马克思的生态和谐价值观体现了他试图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和哲学反思来找回人类失落的生存家园和…  相似文献   

14.
人类共同价值是世界各国人民和各个民族的价值追求和共同心声,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升华,承继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深厚根基。其中,以和为贵映射安全稳定的历史基因;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人类发展的物质根基;天道均平构筑世界秩序的力量基石;义以为质创设正义力量的伦理保障;民为邦本彰显民主至上的价值张力;自由无束助力人类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生态价值观的深刻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反思工业文明的产物.西方国家由于制度和文化上的缺陷和弊端,很难在世界生态价值观深刻变革中发挥引领作用.而当代中国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结合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传统文化天人调谐思想的文化优势,必然引领世界新生态价值观的建立和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潮流.  相似文献   

16.
耿步健 《求索》2010,(12):106-10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两个基本关系的和谐,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传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只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没有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社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缺乏伦理基础。因此,本文认为,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应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调整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青年流行语的价值观意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流行语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90年代和新世纪发展三个阶段,经历了从以宏观叙事为主到日常叙事为主的转变,从以政治领域为主向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社会领域的转变和从正面效应占主导向积极词语与消极词语的共生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出青年价值观从一元化的价值观到强调主导价值一致下的多元丰富性,从抽象的价值理想到强调价值理想下的务实性,从社会发展中的被动性到强调社会适应下的主体性等三个方面的特征.研究青年流行语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青年群体价值观以及变化轨迹,在青年价值观教育中融入流行元素将会有助于价值观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需要理性地分析其具体推进的向度,基础向度、核心向度、外力向度和灵魂向度是新农村建设的四个着力点,需要加强研究与落实,以利于更好地改变广大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深层生态学的深层生态文化价值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芹 《求索》2011,(1):133-134,118
深层生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哲学,蕴涵了丰富的多元文化智慧。本文在深入探讨奈斯的深层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其深层生态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生态整体主义、生态平等主义以及深层生态文化价值的自我实现,并揭示了深层生态学的文化价值观对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锦智 《传承》2012,(14):46-47,93
价值观通过对行为方式的规约和引导,关联着人的成长轨迹。处于人生重要阶段的大学生,个人的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甚至会决定其成长的高度和发展的程度。而身处现代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在价值观结构上会受到某些不合适的价值取向的导引。因此,分析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的合理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