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艺怀 《传承》2010,(9):60-61
尼采的传奇一生和独具特色的理论总是能不同程度的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强力意志、拒绝信仰、追求个性等观念让后人津津乐道,尤其是他著名的超人理论,更是闪着与众不同的光彩。尼采的超人思想重要的是其中关注教育的生命意义,以及为实现这一生命意义的精神性品质追求给当代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杨林 《理论月刊》2006,(6):42-45
权力意志(derWillezurMacht)是尼采思想的核心语词。它不是由于自身的缺乏而对于权力的向往和渴望,与日常的权力欲望有着根本性的区分。权力意志中权力与意志是同一的,但它区别于传统理性哲学中作为心灵能力的意志,它的历史性以一种隐藏的形式表现出来,即朝向虚无的意志。真正的权力意志将对生命的肯定作为新的价值原则而建立,于是体现出它的生殖与创造本性。  相似文献   

3.
虞昊 《理论月刊》2022,(12):152-160
晚近关于元宇宙的讨论热度极高。在拉康主义开启的分析性视角中,此种“元宇宙热”始于一种越出符号秩序的死亡驱力,这意味着元宇宙的“崇高化”。进而,从现代性与互联网两个层面的“上帝之死”背景出发,可以发现:在现代性宣告“上帝之死”后,上帝无法再作为大他者之具身为人提供神学安慰,迈向元宇宙实乃人在自身“崇高化”过程中的“创世”冲动与自我确证。在赛博空间中,“不存在上帝,一切都不被允许”,但这一退却的“上帝”将在元宇宙中以数字大他者的面目返场,人因此倾向于下降为数字“白痴”。这样一来,迈向元宇宙的行为可能是一次“造神”而非“创世”。  相似文献   

4.
赵亮 《理论月刊》2013,(3):46-51
人如何在思想的战火与硝烟中生存和发展?人如何摧毁理性与信仰的丰碑?自由又如何在卑贱与高贵的平衡中徜徉?肉体面对强大的灵魂如何生存?这些一直都困扰着施蒂纳与尼采。在经历了无数的思想碰撞和艰苦的时代磨砺之后,二人都发现了解决问题之道,施蒂纳给出的答案是"唯一者",尼采则是"超人",一个是随性唯我,一个是充满激情和生命涌动,二者时而志同道合,时而分道扬镳,但是,施蒂纳与尼采都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世人,给出了一条人的独特性发展之路。虽然他们的视角和立场不同,也仍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但这种回答和解决问题的尝试却是难能可贵、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5.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序言充分体现了尼采哲学的使命,那就是重估一切价值,肯定权力意志对于破除理性、道德等传统价值的作用,最终肯定人的感性生命。查拉图斯特拉是尼采哲学的代言人,尼采通过查拉图斯特拉下山向世人宣讲超人的理想表达了他对人类深沉而热切的爱,这种爱要人们告别以同情为代表的懦弱道德,肯定苦难对于塑造人坚硬本性的作用,坚硬是创造者的本性。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明,浩如烟缈,法治精神,源远流长。当我们穿越历史的长空,重温那浩如繁星的历史典故时,有一场审判蕴涵着太多的历史隐喻而越发显得熠熠生辉,带给后人无穷的深省与反思。两千多年后,历史学家这样评价这场审判:在西方文明史上,除了对耶稣的审判和处死之外,再没有任何的审判和处死,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了。公元前399年,古希腊雅典,这座孕育了千年文明,以智慧、勇敢和民主体制著称的城邦,发生了一场令人瞩目的人民审判。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一位被称为“西方的孔子”的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  相似文献   

7.
日前,“五道杠少年”——少先队湖北武汉市副总队长黄艺博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孩子说大人话”是好是坏?过度关注对孩子是否是一种伤害?人们对“五道杠”的舆论狂欢反映出哪些民众心理?本期《观察》与您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赵卫国 《求索》2023,(6):73-80
无论是莱布尼茨对最好世界的断定,还是叔本华对最坏世界的描述,都是基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视角。世界在这种视角中被分裂为感性与超感性领域,个体之间、个体与普遍之间的矛盾随之产生,同时也产生了和解的需求。二者对世界抱有悲观或乐观态度,依形而上学对于矛盾能否及如何解决的独断阐释而表现出随意性。在尼采的生命发生学视角中,基于柏拉图主义二元结构推导出来的悲观或乐观被克服了,分裂了的个体与普遍的对立关系,转化为视角中强力意志此消彼长与生命主体生成流变的同构关系。自然而然的快乐的生命流动,替代了人为制造的痛苦的个体“超越”。乐观与悲观主义的交替变迁,折射出西方形而上学的根本缺陷及其克服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罗生门》是日本大正时代作家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短篇小说,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地位。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罗生门》中仆役的"自然意志""自由意志"与"理性意志"的一次次交锋与转换,解析其对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并阐明最终导致仆役做出不可思议的举动的心理状态,进而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中展现作者的审美评价和道德评价,强调主人公内心的善恶演变及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并警醒读者引以为戒,从中获得文学伦理道德的教益和引导。  相似文献   

10.
刘铭恒 《现代领导》2007,(10):44-44
世有名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尽管很多统治者也都懂此理,顺乎民心才能得天下,但就是得不到民心,常常倒是众叛亲离失天下。元人欧阳玄曾指出:“得土地易,得人心难。”难得民心的原因固然有许多,但首先有一条,就是不少统治者根本不知民心。他们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叫人望而生威,敬而远之;一些官员又狐假虎威封锁民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以新的视角对法理学中的权力概念作了新的诠释。权力是主体为满足其需要的意志及为实现其意志的能力,权力的主观性表现为它是主体为满足其需要的意志;权力是自然生成的,不需要法律的赋予,“天赋人权”之“权”是权力的权,而不应是权利的“权”;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是权利而不是权力;法(制定法)由权力与权力间的冲突关系产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邓小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所坚持的三大指导精神,即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和重人精神,指出这三大精神不仅是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部分的原因,而且是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原因.并由此指出这三大精神是内在于邓小平理论之中,是邓小平理论精髓的具体内容.进而建议人们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理论及其精髓.  相似文献   

13.
论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溯源中国的法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可以用“一部法律、三个司法解释、两种观点”加以概括。本文以法人存在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法律依据、实践需要三个方面,论证了法人精神损害赔偿存在的原因,同时对确定法人精神损害赔偿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苻坚感生神话是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治神话的一个典型代表。这则神话不是当时落后民族自身的产物,而是熟谙儒家文化的前秦统治者为达到“自神其祖,以取威于人”的政治目的,将众多传统汉文化因素加以整合的结果。十六国时期包括苻坚神话在内的众多政治神话的出现,不仅揭示出古代神话产生的一条独特途径,也表明少数民族在胡汉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吸收了汉文化中的一些非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犯罪构成理论被誉为刑法学王冠上的宝石,是公正定罪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具有缺陷,对其所进行的反思一直持续地进行着。王志远博士的《犯罪成立理论原理——前序性研究》一书以“如何构建最有利于定罪公正的定罪思维模式”为中心,对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立体化重构这一论点进行了全新的论证。但是该书在正确认识犯罪构成理论在公正定罪实现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上仍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6.
对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核心所在,在很大程度上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依法行政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清楚地认识并解决,为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迫切要求政府彻底摈弃行政"人治",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7.
悖论有严格与泛化之区别,按照此种区分侦查中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侦查程序与保障人权、侦查的强制性与任意侦查等属于泛化的悖论。鉴于悖论的可消解性,在侦查过程中应当严守正当程序原则,争取以最小的权利侵害实现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将侦查区分为令状侦查、无令状侦查和令状例外侦查,以实现悖论消解,使得侦查发展的道路更加明朗。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专门增加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并规定了通过技术侦查措施获取材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技术侦查证据应用的具体规则和制度,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并未明确。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技术侦查证据的应用关系到技术侦查措施惩治犯罪功能的发挥,因此,立法应从证据收集、审查判断、应用程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技术侦查证据应用制度。  相似文献   

19.
旧刑诉法侦查程序的主要特点是侦查机关权力强大和相对人权利弱小的矛盾。新刑诉法对侦查程序的修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扩大了律师在侦查程序中的参与权,赋予律师辩护人地位;二是改革部分强制措施;三是技术侦查合法化;四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确立等。对于新刑诉法的修改,侦查机关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的策略主要有:一是观念转变;二是改变传统侦查模式,由传统侦查模式走向现代侦查模式;三是改变目前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关系,由侦检分立走向侦检合作。  相似文献   

20.
杜寒风 《思想战线》2000,26(1):56-61
王国维美学对20世纪中国美学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在社会变革的历史关头,主流美学占据主导地位,不等于非主流美学没有自己的一定地位,它们都在发生影响,只是影响的范围、程度有别.把20世纪中国美学的开山大师与其后的美学家比照,我们就会发现美学在中国发展中的起伏轨迹,尤其是非主流美学家命运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是学科本身的必然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